網點量本利是品牌快遞清算網點收支的測評體系,品牌快遞通過“量本利”清算網點之后,然后決定網點是否值得品牌快遞“抽血”還是“補血”。
那么,網點量本利是否有漏洞,首先是量本利的行業缺陷。然后是量本利的競爭缺陷。最后是量本利的風控缺陷。
網點量本利分析,也叫本量利分析,簡稱CVP分析,量本利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研究網點在一定期間內的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為省區給網點預測、決策、規劃和政策考評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
量本利是測算網點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網點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網點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
講簡單了,省區通過量本利的測算,就可以控制網點的盈利程度和虧損狀態。始終讓網點公司處于“吃不飽餓不死”的經營狀態。
那么,量本利有什么缺陷,下面作三個分享。
01、量本利的行業缺陷
引導文:在快遞行業,網點公司的量本利的主要缺陷是,網點公司量本利是測算不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講簡單了,網點公司的量本利屬于一個“內賬”清算系統,并不是市場競爭清算系統,因此,網點公司的量本利對這個行業變化的反應和政策匹配行業變化的控制幾乎等于零。
為什么說網點公司的“量本利”對市場控制的清算能力幾乎等于零?它的原理很簡單,也就是說,網點公司實際面臨的一個市場競爭情況和市場客戶群體的貨品結構需求,并不能通過量本利清算出來,然后匹配給網點公司最優的業務發展競爭政策。因此,網點公司最痛苦的是省區給網點公司通過“量本利”測算之后,并沒有在市場上發生任何作用。
實際上,大多數品牌快遞總部給網點公司制定的量本利,并沒有按照行業競爭的價格體系和貨品結構的需求量身定制。來進行動態的測算網點公司的量本利上的市場盈虧曲線。講簡單了,量本利是否能夠測算出市場開發過程當中最優化的貨品結構,來創造網點公司的盈利能力,這才是關鍵。
例如:網點公司在“量本利”計算系統中模擬進整個行業中所有的市場客戶的“件量,重量,價格,派費”等等,然后省區根據“量本利”給網點下達政策去完成,這才是量本利的本質。
評語:在快遞行業,大多數網點公司都不愿意把一些實際情況模擬進量本利的計算體系當中。為什么?原因很簡單,網點公司擔憂省區通過量本利核算之后,控制網點公司的收益。然后,即使是量本利測算出網點公司虧損,也不進行有效的補償,這就是網點公司痛恨量本利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網點公司的量本利應該在市場競爭成本性態分析和行業競爭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研究網點在行業競爭一定期間內的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給網點合理匹配競爭的政策,發生真正的經營作用。
02、量本利的投資缺陷
引導文:在快遞行業,網點公司往往面臨同行的競爭,是多方向的競爭,首先是政策競爭匹配市場有沒有優勢。然后是投資競爭,能不能產生效益競爭優勢。
在快遞行業,很多品牌快遞希望網點公司在總部品牌戰略模式的推動下,預先形成競爭優勢。比如說末端驛站建設,網點公司自動化率,網格倉的模式推進,定時派送服務產品,等等。為什么網點公司不愿去做。難道是總部戰略有問題,還是網點公司沒有覺悟?
實際上,總部戰略沒有問題,網點公司也有覺悟,關鍵是沒有錢去投資。即使網點有錢投,投資是否能產生價值“有錢賺”才是根本。
因此,品牌快遞總部往往忘記了一點,任何網點公司推進新的項目時,如果沒有通過量本利的方式匹配項目進行推動,那么任何網點公司想做新的項目,他都會放棄。
比如說品牌快遞要求網點公司投資末端驛站建設,然后再看“多多驛站”的競爭方式,例如:多多驛站3000元入駐補貼和每日最高500元包裹補貼均有條件:3000元入駐補貼是有效經營天數每達到1個月即可獲得1000元一次性補貼,共補貼三個月,短信費支持三年。
多多驛站包裹補貼是根據包裹出庫數量給予階梯補貼,包裹當日出庫量達到800單方可領取500元。
由此可見,多多驛站玩的“極兔”模式,直接以“燒錢”的方式威脅經過8年經營的10萬家菜鳥驛站站點。
評語:在快遞行業,眾多品牌快遞還在玩“派費對賭”考核的政策機制游戲,總認為加盟商能夠屈服于體系管理去推進項目。實際上網點公司寧可“掛羊頭賣狗肉”的用“換門頭”的方式作假,也不愿投資。
實際上,品牌快遞總部沒有把量本利運用政策方式去撬動項目,如果不讓網點有利可圖,哪怕是補貼攬件返點去抵消項目投資,總部也會迎來業務量和項目的雙贏。
從以上描述表明,以新增業務返點的方式推動項目建設遠比扣派費有效。
03、量本利的風控缺陷
引導文:在快遞行業,大多數品牌快遞使用的量本利計算方式已經遠遠脫離了量本利的本質。比如說網點公司的金融貸款,如果金融貸款本身。通過業務循環方式不能夠產生利潤,那么意味著金融貸款的利息就會成為網點公司一筆沉重的負擔。
如果網點公司金融貸款欠款金額已經持平網點公司本身的價值,那么意味著該網點不僅僅只是政策匹配有政策性虧損,而且,該網點進入末位淘汰制時,無論是退網和轉讓,都是純粹的虧空。
因此,網點公司的量本利本身是否能夠推導出網點公司的金融貸款,是否是在循環性的消耗貸款成本,是否在制造總部買面單的收入假象,都應該有量本利的預警能力。
例如:某公司向總部貸款300萬開發業務,賣面單2.5元一張,返點0.8元,極限發貨成本1.7元,給業務專員提成0.1元。簡單的計算,按每月提成一次,共計17個月,也就是說17月后該公司負債300萬,既沒有流動資金,也發不了工資。
例如:某網點公司流動資金150萬,公司利潤為零,每月發工資30萬,去除派件員工資15萬,剩余后勤工資15萬。按1.7元計算,每個月環比減少8.8萬票流動資金才能維持正常發工資。
評語:在快遞行業網點,公司的量本利應該成為風險管控的系統,因此,任何網點公司的風險都應該由量本利去控制。關鍵是,很多品牌快遞并沒有關注到網點公司使用金融貸款時產生的風險控制,應該卡在什么點上進行及時補救。
在快遞行業早期,品牌快遞為了增強網點資金效率,把派費從“月返”改成“日返”,然而,隨著件量規模增大,又把業務指標返點從“月返”改成“日返”。最終,又產生了網點金融貸款。至此,網點公司開始陷入永遠算不清“量本利”的當中。
結語
在快遞行業,品牌快遞的“量本利”本來應該起到促進網點發展的關鍵作用,清晰的通過系統核算給網點經營做出市場政策指向,項目投資回報預測,經營風險管控。
實際“量本利”的作用僅僅只是把網點公司內部收支清算了一次,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匹配調整杠桿。
直實的量本利應該是服務產品應對不同場景的成本支撐流向的“科學”競爭體系,不應該只是網點盈虧卡點的統計方式。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2580 閱讀中國物流集團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國家隊進一步釋放行業整合信號?
2290 閱讀一年凈賺超22億、投資海外倉導致凈利潤腰斬、苦苦等待重整……跨境電商巨頭們發展冰火兩重天
2192 閱讀DeepSeek對國內物流自動化及智能倉儲領域主要上市企業的經營數據及效率分析報告(之二)
1345 閱讀中通快運官宣啟動大票零擔業務?
1140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1099 閱讀順豐同城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1057 閱讀暢想2.0 · AI重塑物流行業
1068 閱讀安得智聯正式接入DeepSeek-R1 滿血版!
1078 閱讀12,800字極致邏輯推導!Deepseek用窮舉法解決了物流網絡優化問題
107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