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全球貿易的大動脈,承載著90%的全球貿易量,背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運輸方式——海運。這是一艘來自東方的航運“巨輪”,它用全球1/18的運力承運了全球1/10的海運貿易量;這是一股來自東方的風潮,它穿梭于江海,乘風破浪,助力不同行業客戶觸達全球。
12月25日,鳳凰衛視《風從東方來》欄目播出《跨越重洋,中遠海運為全球供應鏈保駕護航》的專題節目,關注全球貿易大動脈,報道中遠海運在做好“六穩”“六保”,保障中國對外貿易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跨越重洋,為全球供應鏈保駕護航。
風從東方來
鳳凰網消息: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進入超市就能選購新鮮的熱帶水果,也能買到北冰洋的北極蝦;在美國的商場內,顧客正在挑選的心儀商品竟然是“外國制造”;非洲的年輕人也迷上了來自亞洲的手機……這些場景似乎已經變得稀松平常。
但你有沒想過:這些商品都是如何跨越山海,到達世界各地的呢?其實這背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運輸方式——海運。
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 全球銷售部 副總經理 陳莉
“應該講海運在世界貿易當中承擔的角色非常地重要,因為地球的70%都是汪洋大海,那么90%的全球貿易量它要有賴于海運這種運輸方式來完成。”
“海運與空運相比運量更大;與陸運相比不僅運量大,而且運程更長,可以實現全球的運輸;與管道運輸相比,不需要額外的去投資建設運輸的通道,所以從成本的角度看,集裝箱海運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可以講是無與倫比的,因為有數據顯示,相比于海運,公路的運輸的成本,就是每一噸貨物每一公里的運輸成本是海運的26倍,那么空運這個數字就更驚人了,達到了95倍之多。”
地球的70%被海洋所覆蓋,海運自然成為了最主要運輸方式。國際貿易中的貨物運輸,從石油、天然氣、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和戰略保障物資,到家電、服裝等日常生活消費品,都可以通過海運實現。根據世界交通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統計,如果按重量計算,2020年全球貿易量為130億噸,其中,海運貿易占比達89%,達115億噸。如果按商品價值維度計算,海運貿易量的比重也在70%以上。
中遠海運,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供應商,總部位于上海,也是全球綜合運力最大的航運企業集團。截至目前,中遠海運船隊規模達到1300多艘,綜合運力超1.13億載重噸,全球排名第一;干散貨船隊、油輪船隊、雜貨特種船隊、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和船員管理均為世界第一;集裝箱船隊全球排名前列。
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 雙品牌運力及航線網絡規劃中心 總經理 程菁
“中遠海運作為一個全球承運人,我們在航線布局的時候,不僅僅是站在中國看全球,也是站在全球看全球,打造我們構建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中遠海運作為全球承運人始終致力于規模化的發展,我們擁有全球最先進的集裝箱運輸團隊,目前我們中遠海運集裝箱船隊規模已經超過了500艘,接近300萬TEU的標準箱的一個運力規模,新船訂單接近60萬標準箱,所有的新船將在2025年前全部交付。無論是當今還是長遠,我們中遠海運的集裝箱運力規模始終保持著行業的第一梯隊。”
要想完成“承運全球”的企業使命,除了行業領先的船隊規模,還需要龐大的港口布局。截至目前,中遠海運在全球投資碼頭59個,其中集裝箱碼頭52個,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12940萬TEU,居世界第一。
2020年下半年以來,因全球疫情持續反復,全球供應鏈效率低下成為常態。全球港口擁堵情況加劇,碼頭作業效率承壓,全球有效運力減少了約六分之一。在此背景下,中遠海運多措并舉,充分發揮全球網絡優勢,幫助全球客戶將貨物及時送達世界各地,全力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近年來,中遠海運以“技術+場景”為核心,圍繞產業鏈持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將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公司主業中。
2021年,中遠海運牽頭打造的海運行業第一個“全球航運商業網絡”區塊鏈聯盟GSBN正式運營,“無紙化放貨”已經在國內多個港口試點,放貨時間從之前的48小時,縮減到了4小時以內。
俯瞰這顆蔚藍色的星球,近3/4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先輩便在這片江海上縱橫,義無反顧地駛向神秘的遠方。二十一世紀,海洋的強國也必將是一個海運的強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再到“中國創造”, 過去四十年,集裝箱里的物品或許已經大不相同,不變的是,以中遠海運為代表的這些中國航運“巨輪”,正以世界一流的綜合物流實力,為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和全球經貿往來貢獻中國力量。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0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3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6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6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1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71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8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70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2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