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結論:國家郵政局與上市公司快遞業務量的統計口徑差異以及春節錯期的影響是造成行業與公司1月增速差異的主要原因。
1)我們認為國家郵政局業務量統計按照攬件量統計,而A股快遞企業按照派件完成量統計。
首先,郵政行業統計系統的快遞業務量是是由已經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快遞企業,在各地市級郵政統計系統中上報匯總(我們認為有可能在基層統計過程中數據存在一定偏差)。
關于統計口徑,國家郵政局統計的前10大快遞業務量城市排名中,我們發現金華(義烏)排名第二,而義烏作為全國小商品之都,集聚了大量賣家(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7中國淘寶村及淘寶鎮名單顯示,全國超過2100個淘寶村中義烏占113個,是全國最大的淘寶村集群),義烏的快遞業務量主要以發件為主,因此我們認為郵政局的快遞業務量統計口徑為攬收量。
對于A股快遞上市公司,根據各家公告披露,“收入確認按照快遞業務服務完成的時點進行確認”,意味著其業務量統計口徑是按照派件完成量統計,與郵局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
2)郵局與上市公司業務量統計口徑的差異會導致在春節這樣的特殊時點二者增速出現比較大的偏差。考慮到19年春節較早(2.4-2.10,18年春節在2.15-2.21),對于加盟制快遞企業,今年基層網點在1月25日左右(春節前10天)基本停止攬件,而實際派件仍在進行。對于統計攬件量的行業數據來說,1月25日以后的業務量急劇下滑,行業同比的增速明顯放緩(去年1月數據不受春節影響)。對于統計派件量的上市快遞企業,因為派件未停止,其所受春假放假影響相對較小。
假設行業統計口徑與上市快遞企業一致,均采用派件量,目前攬件與派件完成的時間差為56.84小時(約2.37天,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2018年快遞服務時限準時率測試結果),我們測算行業1月派件量口徑的同比增速為21.9%(重新測算的行業業務量為:45.2+1.46*2.37=48.66億件,1.46億為日均業務量,同比為48.66/39.9-1=21.9%),與上市快遞企業增速相比相對合理。后期仍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剔除春節擾動的1-2月合計or19Q1整體業務量增速表現。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5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6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9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66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65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66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5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