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接地氣的有真功夫的能解決各種問題的倉庫管理人員,我想應該至少做過7件事,具備自動化思維、供應鏈思維、人民幣思維。
為何優秀的倉庫管理者緊缺?
1、客觀因素
2、主觀因素
那么要成為優秀的倉儲管理者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呢?
優秀倉庫管理者的七大基本功
全國有多少倉庫我統計不出來,但倉庫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至少有上千萬。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接地氣的有真功夫的能解決各種問題的倉庫管理人員,我想應該至少做過以下幾件事:
1、拖地,掃地,至少知道倉庫為什么要經常拖地,掃地,地怎么拖,怎么掃,拖把怎么用,掃把怎么用,用完放哪里,什么事萬不可眼高手低;
2、收貨,搬運,驗收,貼標,上架,揀貨,分揀,復核,包裝,交接,整庫,移庫,盤點等等各環節工作至少有所體驗,不是光是看過,而是動手做過,你不動手做,你就不知道,有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做起來有很多方法和要領;
3、倉庫常見的設備,最好都會用,比如液壓車,叉車,堆高車,打印機等等,尤其是液壓車也有使用要領技巧,包括停放時也有注意事項,而且要注重這些設備的保養和檢查;
4、要做過賬,無論是貨卡,賬簿,EXCEL表格形式,不管你現在的倉庫用不用,你不知道貨卡的用途,賬簿的用途,EXCEL賬的用途,不知道倉庫最初物資規范的貨卡怎么填,不知道賬簿怎么做,不知道EXCEL怎么做庫存賬,那么當你遇到問題時,就有可能會少掉一種處理方法;
5、畫過倉庫平面圖,不管怎么畫,用什么工具畫,好的倉庫管理者一定經常畫圖,并用圖去管理,了解倉庫中的狀態的;
6、能經常開早會,且會開早會,會把倉庫要做的近期工作公布在白板上,會把大家要注意的事項寫在白板上,這才是有心的管理者;
7、能統計數據,能分析數據,如果一個倉庫管理者,自己倉庫的設備統計不清楚,人員統計不清楚,物料統計不清楚,工作量不做統計,又如何談什么數據分析呢?如果數據不會分析,又怎么能談得上是優秀的接地氣的倉庫管理者呢?
管理者的自動化思維
除了基本功,我們當今的管理者,一定需要具備自動化的思維。
什么是自動化的思維,即如何把一切看似復雜的事情想辦法變得簡單明了,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思考,判斷和等待,同時把行業中現有的設備技術和思路,進行借鑒,用到自己的工作現場!當遇到消耗人力較多,耗時較多的時候,就去想,能不能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方便一點,再方便一點。
比如說,我們去某一個城市,坐飛機也好,坐高鐵也好,為什么我們會自動跟著人流量大的方向走,為什么?或者我們坐地鐵,在換乘的那一站,發現墻上,地上,都標注了往什么方向往哪里走,結果我們不用問,不用想,轉站效率高,又不會迷路。原因很簡單,是因為這些高鐵站,機場,地鐵站的標識做得很好,很全面,很仔細,這就是自動化思維的一種體現。
我們去一個停車場,明明這個停車場有空位,可是我們找半天就是找不到,為什么?我們在倉庫中找貨,明明貨就在我們倉庫,我們為什么就是找不到?就是因為并沒有提示空位在哪里!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倉庫是全自動化設備,采用機器人進行取貨放貨,那么機器人需要獲取什么信息,才能取到這個貨物,機器人也需要獲取這個貨品所在的庫位,在哪個巷道,哪一格,哪一層,離地高度。
所以,回到倉庫中,如果我們所有的在庫貨品,都有庫位,這個庫位是在哪個巷道,哪一格,哪一層,離地高度,我們都很清楚,我們閉著眼睛把貨配出來也不是問題?。?/p>
管理者的供應鏈思維
再者,一個倉庫要管理好,管理者必須要有供應鏈思維。
所謂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既由物料獲取、物料加工、并將產品送到用戶手中這一過程所涉及的企業和企業部門組成的一個網絡。
所謂供應鏈思維,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倉庫管理者,你必須要知道:
你倉庫的貨物是從哪里來的,比如說是從北京來的,上海來的,還是武漢來的,是從工廠過來,還是從供應商倉庫過來,還是從門店退回來的?
要知道這些到貨是怎么來的?是航空過來的,輪船過來的,火車過來的,汽運過來的,是專車,還是零擔拼車,還是快遞包裹,因為這關系到時效,也關系到這當中的中轉作業,也許有人說這跟倉庫收貨有什么關系,因為不同的運輸過程,關系到貨物在位置轉移過程中有沒有受潮的風險,裝卸次數過多貨物內部受損的風險,甚至和其他貨物接觸,或與各中轉倉的裝卸工接觸有沒有病毒的風險,甚至是中轉過程中分揀出錯的風險等等。
要知道倉庫里面的貨物最終要發到哪里去,是發到哪些地方,是城市還是偏遠的山村,是發到倉庫,還是門店,還是個體消費者。目的地不同,貨量不等,時效要求不同,選擇的運輸方式,包裝方式也會不同,消耗的包裝材料,采用的包裝工藝也會不同。
要知道倉庫的貨物怎么發出,發貨流程是什么樣的,指令從哪里發起,通過什么方式傳輸指令,是郵件,還是系統,還是電話,還是各種單據,由哪個部門到哪個部門再到哪個部門,最終倉庫制作揀貨單,分貨單,交接單,最終交接給哪些貨運公司,快遞公司。
前前后后,從收到發,都經歷了哪些環節,涉及了哪些崗位,人員,都和誰有關,前前后后各個作業環節都用到哪些設備,物料,消耗了哪些能源,又會產生哪些廢料,需要做哪些回收操作。
從收到發哪些作業環節相對復雜,哪些作業環節工作量最大,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哪些環節,以往都出現過哪些問題,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找誰,比如說倉庫漏水找誰,停電了找誰,系統出故障了找誰,我們有沒有他們的聯系方式等等。
管理者的人民幣思維
最后管理者還需要人民幣思維。
十幾年前,我在三方物流倉庫工作的時候,經常給醫藥客戶往全國各地醫院配發產品宣傳單頁。那個時候供應商送過來的印刷資料,成包成捆的,有的幾百本一包,有的幾千張一包,每包每捆的數量都很多。每次分發的時候,工人就按各地需要配發的數量,逐一清點,比如說要78張,就要點78張。要25張,就要點25張,非常的耗時。即便之后買了電子秤,通過電子秤來計數,但由于產品單頁過多,更換頻繁,效率還是影響。
這個時候,為了提高配發貨效率,我決定,做一些預包,也就是平時有時間,就把很多要配發的雜志和單頁,按一定的比例,每包100張裝一些,每包50張裝一些,每包10張裝一些,比如說,原來一包1000張,我把它變成100張5包+50張5包+10張25包,總數還是1000,等到要發貨的時候,配貨就方便很多了,比如說,要配168張,只要拿一包100張的,一包50張的,一包10張的,再點8張就可以了,用100,50,10和零頭進行組合。就像我們的人民幣,為什么有不同的面值,就是為了方便流通,如果都是100元,肯定不行,如果都是1元,也不行,正是因為有了100,50,20,10,5,1才能以最少的張數組成不同的金額數量,來方便消費是一個道理。
講到這里,如果倉庫經常性的有不同數量,大批量配貨時,你不妨考慮一下,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把貨品包成不同數量的包裝,但不是隨意,下面這張圖供你參考:
ps:
倉儲匠人倉庫管理實戰力線上(釘釘)培訓開課啦!歡迎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1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7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9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5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