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倉庫管理人員,每天經手最多的就是貨物,無論是在庫房里,還是在裝卸平臺,貨如輪轉,眼珠子卻不用轉一下,只因太熟悉貨物了。但也正是由于對所屬企業貨物的熟悉,甚至到了熟視無睹的程度,反而可能影響我們對貨物管理水平的“更上一層樓”,所以,有必要重要認識一下倉庫里的貨物。
無論是車間生產出來,還是公司采購進來,只要是呆在倉庫里的貨,要么等著廠內其他部門使用,要么準備運輸出去供應銷售市場。因其處于倉儲環節,管理人員就必須負責管理好倉庫里的貨,保障貨物原有的屬性。倉庫里的貨究竟有哪些屬性呢?
一、包裝
倉儲管理的對象——貨物通常是帶包裝的,與終端消費或使用場景下的商品不同,比如一包紙巾、一袋零食、一本書……最終商品的形態在流通環節并不方便,需要用外包裝來保護商品免受日曬、風吹、雨淋、灰塵沾染等自然因素的侵襲,防止油污、碰撞、擠壓、散失以及盜竊等非自然因素的損失。
在物流環節,按固定數量組合起來的商品集中在一個包裝內部, 方便搬運、碼垛、交接和運輸,不同特性下的商品需要選擇不同的包裝形式,如紙箱裝、塑箱裝、木箱裝、麻袋裝等等,有些屬于法規要求、還有來自于客戶需求的特殊定制包裝。
包裝的重要性知道了,但是一般情況下包裝形式已經是固定的,物流倉儲人員能做什么呢?
1、成品的交接
作為物品收發完好性判定的依據,收貨前要判斷外箱是否完好,有破損的通常要拒收;如果一定要接收,也得開箱驗貨,若是外包裝里的貨品未受影響的話,說明破損的包裝發揮作用了。
2、包裝材料的保管
廠內物流管理中,用于制造成品的包裝材料也屬于倉庫管理范圍內。對于包材的收貨和存儲,倉庫管理人員必須按標準來操作。盡管有些包材的缺陷檢查項只能靠專業人員、用特殊儀器檢測,卻也有些目測的指標,必須放到倉庫的驗收檢查清單中。
大部分時間,很多材料都存儲在倉庫里,并非卸了車就馬上送生產線的,因此作為倉庫的管理人員,日常巡倉時要留意包材是否保管完好,有無被破壞的現象,別等生產上線包成產成品了才去挽救,悔之晚矣。
二、規格
雖然產品的包裝不由物流倉儲部門設計,但要明白為何如此設計。貨物的包裝規格受制于多重因素,例如車輛、集裝箱、托盤、周轉物等的尺寸。假如想在倉儲環節一次操作更多的貨物,設計成太大的箱子,可能多了半箱的高度就塞不進車了,浪費車廂空間;或者碼放到托盤上時,超出托盤邊界;又或許未超邊界,但貨與貨之間空隙過大,同樣浪費存儲空間。
倉儲管理人員弄明白了這些知識,什么時候能派上用場呢?
1、推出新的SKU時
箱子里面怎么花哨可以不用去管,但倉庫管理人員要能對外包裝規格提出專業意見,確保新品達到滿載、高效的目的。
2、開展成本節約項目時
一般公司每年都有成本節省的目標,砍成本的大刀揮向使用量巨大的包裝材料上很常見。但是當紙箱變薄、瓦楞紙減層數后,有可能對貨物交付的破損率產生影響,具體產生多大的影響,倉儲物流管理人員要能用所統計的真實數據說話。否則好處被砍價的部門拿走了,增加的成本和運作負擔卻只能由物流倉儲部門硬扛。
3、開展效率提升項目時
當前很多公司在推動倉儲自動化改造提升項目,對于此類項目,包裝單元化,容器標準化是物料搬運機械化、自動化、存儲立體化的基礎,也是物流設備、管理人員、物流空間計算的關鍵參數,倉儲人員同樣要提出專業的指導意見,讓新設備適用于盡可能多的SKU,提高設備的通用性和利用率。
三、碼垛
貨物外箱的設計搞清楚了,可倉儲操作單元大多數場景下不是按箱的,而是碼成垛按托來的,所以還得弄清為什么要這樣碼垛。舉例來說,成品下線為何不能是現有一托高度的2倍呢?叉車一叉就相當于原來叉兩下,入庫不就方便多了?首先得看貨物允許的堆碼層數是多少,壓變形了是不允許的;也可能碼垛的機械臂夠長能碼,但有些產線是人工碼垛的,人不夠高去碼;還有不少其他因素。總之,設計堆碼方案,務必要考慮后續工序和步驟可能涉及的物流操作。盡量充分利用庫位空間,少占用托盤和貨架,讓庫位及車廂的利用率更高。
如果說貨箱包裝方案是為了流通,那么堆碼方案就是為了倉儲,因此物流人員一定要發揮適當堆碼的主觀能動性,不要被動接收。例如新產品開發時提出適合物流運作需求的堆碼方案;現有品種也要不斷去分析其訂單及出庫規律,例如某個品種原來是每托碼60箱的,后來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出庫非常頻繁,而且每張訂單都是40箱左右,經常從60箱的整托中去拆零非常麻煩,可以考慮將兩托60箱的貨提前碼成三托40箱的,雖然增加了一個托盤的使用,但出庫效率高了許多,不用拆托直接發走了。還有帶板運輸的項目,假如每一托貨物碼垛過高,車廂上方會有空余,車輛虧噸或虧方;想要雙托又疊不穩、或者疊完后超高塞不進車廂……這些情形都跟堆碼方案設計相關。
四、堆疊
理清了如何更好地碼成整托,那托與托之間應如何堆疊呢?同樣不能隨心所欲,法規就有要求,須符合國標(《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12801-2008)5.8.1.2:應保證儲存物品的平穩、安全。垛的基礎要牢固,不得產生下沉、歪斜或傾塌。)另外,也得考慮所屬企業貨物的特性以適合倉庫運作。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堆疊方式:
1、重疊式
貨物逐托、逐層向上整齊地碼放,一般適合袋裝、箱裝、平板式的貨物,優點是操作簡單,缺點是穩定性較差,堆疊太高容易倒垛。
2、壓縫式
上一層貨物跨壓在下一層兩托貨物之間。形成梯形或金字塔形狀,優點是穩定,缺點是較浪費上方的可用空間。
3、縱橫交錯式
每層貨物都改變水平的方向,一直向上堆放。優點是穩定性較好,缺點是操作不便,一般適合管材、長箱裝的貨物。
4、通風式
每一托相鄰的貨物之間都留有空隙,以便通風防潮、散濕散熱。這種方式一般適合箱裝、桶裝以及裸裝貨物。
除了以上四種地堆方式外還有貨架法,非紅會在另一篇文章里詳細講解常見的十種貨架及其適用場景。總之,不管使用哪一種堆疊方式,都是要追求便于對貨物進行查找、點數、分類等管理,并提高倉容利用率。
五、編碼
當有一堆貨要管時,還要管到托、甚至管到箱,那么倉庫管理人員至少能區分出所有貨物來。不同貨物要有類似人的身份證——物料標簽,即表明物料名稱、生產廠家、制造日期、制造批號、制造廠商和備注信息的集合,是最直接認識物料的手段;也是進行產品追溯、物料確認、證據保全的物證;貨物交接驗收時都要對物料標簽進行查驗。
區分貨品有物料標簽,而管理倉庫并非每次都要把所有物料信息都看一遍,往往只需要一個編號,就像身份證號一樣唯一的數字,通過一串數據就能帶出想要的物料信息,這就是物料的編碼。在實際運作管理中,如果跟身份證一樣全是流水碼,倉庫管理人員用人眼識別是很費勁的,所以一般需要使用更合理編碼的規則。
以上編碼的例子僅作參考,并非完美的標準,只有適應本企業的才是好標準;也不要妄想編碼的字母或數字里就能體現產品的一切信息,編號的目的僅僅是容易找,不易錯。
做好了編號,倉庫管理貨物時有什么好處呢?
1、庫存精確性
可以增強貨物信息的正確性,物料的收發、交接、請購、跟催、盤點、儲存、記錄, 一切物流活動都有物料編碼可以查核,物料數據會更加正確。不至于讓一物多名, 一名多物或物名錯亂的現象發生。
2、操作效率
通過系統化的排列,以物料編碼代替文字的記述,有利于用電腦管理物料。在物料編碼徹底推行之后,將物料編碼生成條碼或二維碼,可以用掃描槍等設備實現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能去掉手工書寫單據和事后電腦錄入的步驟和錯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便于管理
將單據所需的大量紙張文字信息轉換成電子數據,簡化了日后的查詢步驟,倉庫人員不再需要手工翻閱查找各種登記冊和單據本,只要輸入查詢條件,系統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查到所需記錄,并將內容顯示在屏幕上,大大加快了查詢速度,提高數據統計的速度和準確性,減輕匯總統計人員的工作難度。
因此管理一堆貨,編碼管理是一大基礎,它促進了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從傳統的依靠經驗管理轉變為依靠精確的數字分析管理,從事后管理轉變為事中管理、實時管理,能提升供應鏈響應速度。
六、狀態
在倉儲管理過程中的貨,即使是同一個品種,也并非完全一樣,因為可能存在不同的狀態。如果有上線WMS(倉庫管理系統)的,不同庫位要設定相應的物料狀態,有問題的貨物要鎖定,不讓發貨。既然系統都可以直接操作物料狀態了,為什么實物還是要區分出來狀態的不同呢?一是源于法規要求,例如食品、藥品企業實施GMP管理的(GMP第112條要求,倉儲區的原輔料應當有適當的標識,并至少標明指定的物料名稱和企業內部的物料代碼、企業接受時設定的批號、物料質量狀態(如待驗、合格、不合格、已取樣)、有效期或復驗期等內容。)
二是從運作角度出發,對效率和防錯有利。現場實物的狀態主要通過顏色管理來實現,例如待檢用黃色,合格用綠色,不合格用紅色。已經實施了系統管理的倉庫不必將所有貨品都做顏色標識,可以只針對部分重點管控的貨品。當貨物在同一倉庫或同一暫存區放置時,通常顏色還可以跟標識卡配合使用,以臨時區分貨物的狀態,例如區分收貨批次、發貨線路、溫度、月份、倉庫區域、品牌、大類、部門、型號等等。有些易混淆的品種和批次,也可單獨使用顏色來管理,防止現場人員混批次、混品種。
以上,非紅從包裝、規格、碼垛、堆疊、編碼、狀態這6個方面說明了倉庫里貨物的屬性,只有清楚了解這些屬性,才能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更加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1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9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1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1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4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2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2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