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公布了5月生產經營簡報。數據顯示,通達系快遞單票收入繼續下降,逼近2元,快遞價格戰延續。
中證君從多位快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不斷下跌的單票收入,使得一些鄉鎮網點被迫停業或私自加價收取取件費。這將使快遞服務質量下降,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
經營簡報顯示,5月,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單票收入降幅有所收窄,下降至接近2元/票;順豐控股單票收入降幅最大。
5月,順豐控股速運物流及供應鏈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4.85億元,同比增長20.77%。其中,速運物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5.34億元,同比增長18.16%;速運業務量為8.68億票,同比增長36.48%;單票收入為15.59元/票,同比下降13.44%。供應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51億元,同比增長76.11%。
5月,圓通速遞營收29.94億元,同比增長23.99%;快遞業務量14.69億票,同比增長27.11%;單票收入為2.04元/票,同比下降2.45%。
5月,韻達股份營收32.49億元,同比增長22.79%;快遞業務量16.12億票,同比增長24.10%;單票收入為2.02元/票,同比下降0.98%。
5月,申通快遞營收19.19億元,同比增長6.39%;快遞業務量9.28億票,同比增長8.89%;單票收入2.07元/票,同比下降2.36%。
中信證券認為,順豐目前的業績壓力主要在于業務規模超出網絡產能“瓶頸”。順豐過去十年的業績波動性,主要來自產能和需求的錯配,順豐的產能此前是按照時效業務規劃投建,而需求很多時候又是由公司新產品推廣的供給端決定,導致公司有明顯的產能-業績周期。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端午節期間(6月12日-14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8.74億件,與2019年、2020年端午節期間相比,分別增長109.52%、44.29%;投遞快遞包裹8.7億件,與2019年、2020年端午節期間相比,分別增長97.32%、33.9%。
1-5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96.5億件,同比增長50.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925.8億元,同比增長29.7%。5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2.2億件,同比增長24.9%;業務收入完成864.2億元,同比增長12.0%。
國家郵政局表示,行業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今年前5個月快遞業務量已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端午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過17.4億件。
中信證券指出,5月快遞行業需求增速已回落至正常區間,存量份額競爭之下,頭部梯隊中的掉隊玩家或僅能保持個位數業務增長。由于監管介入加深,在價格管控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龍頭企業搶量意愿仍十分強烈,價格戰仍將保持較為激烈態勢,行業盈利壓力較大,但拐點預計或將到來。
日前, 有網友爆料,廣西賀州某地鄉鎮代收點對取快遞加收2-5元費用, 收件人如不付費取件,包裹將被退回。該代收點發布的通知顯示,由于價格戰愈發激烈,派送費一降再降,上級快遞公司無法維持正常運營。多家快遞公司將于6月1日起取消鄉鎮網點,快件只送到市區。網點自行安排車輛托運,并向客戶收費。
某通達系人士向中證君解釋稱:“這是鄉鎮共配網點私自對外宣稱的,他們同時代理好幾家快遞公司。二次收費在公司屬于違規行為,要被處罰。但在鄉鎮,有些網點量上不去,競爭對手又多,公司和加盟商都不敢加價,怕丟單,傳導到末端,就造成很多網點經營難以維持?!?/p>
價格戰不僅僅是通達系、順豐之間的競爭,新入局的極兔速遞對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曾在電話會上表示:“2020年四季度,極兔的(市場)占比迅速提升,整個行業中每家的市場份額都被極兔瓜分了一部分?!?/p>
某通達系人士表示,近些年,行業發展迅速,包裹量明顯增加,但快遞單票收入由于快遞公司之間相互競爭,不升反降,并且一降再降,未來每件可能會跌破2元,對加盟商和快遞員的收入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同時也會拖累快遞行業的服務。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表示,極兔速遞利用資本力量,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進行補貼,在短期內獲得爆發式增長,但這種單純依靠極端低價競爭的發展模式,不利于快遞業高質量發展。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2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6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63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5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07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18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102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9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1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