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據財聯社消息傳出,生鮮電商——物美集團投資的在線零售服務供應商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多點新鮮”)計劃赴美IPO,擬募資逾5億美元,并且已經聘請美銀、高盛、摩根大通為顧問。
上個月,多點新鮮的IPO消息已經在網上風行。
進入2021年,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名頭將會落入多點新鮮上么?還是同樣傳出上市傳聞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菜網呢?生鮮電商在2021年為何按耐不住頻頻被按上市名頭?其背后物流體系存在哪些模式?
每日優鮮:
據BT財經報道,每日優鮮,已啟動上市計劃,并已就上市前融資與多家金融機構接洽,當中高盛為主導投行,暫未有上市地點及時間表等細節。而其最新的一輪融資在去年2020年12月,融資額度20億元。
叮咚買菜:
根據彭博的消息,叮咚買菜考慮最快年內赴美IPO,至少募資3億美元。目前,叮咚買菜正就發行股份等上市事宜與顧問機構磋商,上市討論仍處早期階段。上市規模、上市時間等細節仍沒有確定。
美菜網:
有消息人士傳出,美菜網已探索IPO計劃,計劃籌資約3億美元,但尚未決定上市地點。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美菜網首席財務官(CFO)王燦在前段時間離職,這對于公司上市存在影響。
再加上上市消息一傳再傳的多點新鮮。
首先,從成立時間、估值、融資上,外界可以分別對上述企業建立一個初步印象。
每日優鮮: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其成立于2014年,是一個生鮮配送平臺,前后共經歷了10輪融資,除卻未披露的融資額,共融資接近150億人民幣。最新一輪融資為2020年12月,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每日優鮮估值200億元,但此估值沒計算最新一輪融資,以此計算,最新估值已超200億元。
叮咚買菜:
2017年5月上線,主攻生鮮新零售領域,前后經歷了8輪融資,融資額基本上全部沒有披露。最新一輪傳出融資消息在2020年5月,但被其創始人否定,當時外傳的估值達到20億美元,但對外真實披露的融資要追到2019年7月,由CMC資本、星界資本、啟明創投、龍湖資本等投資,這之后市場上沒有披露的新的融資信息,超過一年半沒有融資,融資斷檔,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資金血量應該急缺。
美菜網:
成立于2014年12月,定位F2B模式的生鮮供應鏈企業,前后同樣經歷8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則要追溯到2018年10月,由高瓴資本等投資8億美元,融資斷檔的時間線更長,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美菜網估值達70億美元。
多點新鮮:
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渠道零售平臺,先后經歷4輪融資,天使輪融資1億美元,最新的一輪融資在2020年10月,達到28億元,市場融資估值50億美元。
從這幾家傳出上市消息的企業所代表的電商模式和物流體系來看,市場大混戰之下,生鮮電商也在多元化發展。
根據羅戈研究對近場電商的劃分,可分為到家電商和社區團購。
圖片源自:LogResearch羅戈研究
每日優鮮:
主要是前置倉+到家模式,這種模式下,每日優鮮物流方面最為重視的就有3個方面,首先是倉,其次是數字化、模塊化供應鏈,最后是標準化。
倉方面,在2019年11月,每日優鮮就公布過數據:在20城布局了1500個前置倉。
但到目前,每日優鮮對于倉的思考已經更為全面,根據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的說法,每日優鮮的倉會有大、中、小型倉之分,根據用戶場景需要,不同的倉可以分別滿足一小時達、次日達、現場達等用戶全場景的消費需求。
智能化供應鏈上,每日優鮮根據“人、店、貨、倉、配”五大維度形成智能化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形成對生鮮選品、訂貨、質檢、運輸、庫存、配送、營銷等全環節300多個模塊輸出。
標準化方面,因為生鮮品類更多是非標準化的,帶來了供應鏈標準化難和物流成本高的問題,但徐正提出過應當努力用標準化的思維解決供應鏈問題,但也要尊重非標的存在,因此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
叮咚買菜:
同樣是前置倉+到家模式,其與每日優鮮可謂是非常直接的競爭關系。
物流戰略布局上非常相似,但叮咚買菜主要在城市批發采購,在自建的城市分選中心進行標品化處理,雖然節約了源頭采購的人力成本、倉儲成本、高額的冷鏈運輸成本等,但供應鏈沒有每日優鮮完善。
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團,前置倉共有約1000個,家庭用戶數超3000萬,日訂單超80萬單,月營業額超過15億元。同時其還計劃總投資6億美元在江蘇昆山建設生鮮綜合體。
事實上,相比每日優鮮2019年就高達1500個前置倉的數據,叮咚買菜目前1000個前置倉的數據不太夠打。
美菜網:
是一家F2B模式的生鮮供應鏈企業,即通過平臺,一端連接田間地頭的農產品,通過大型供應商和合作社整合當地的農產品資源;另外一端連接中小餐飲企業,后期發展到了政府機構食堂、大學食堂、便利店、超市。
因此物流體系上,搭建的是直達產地和商戶、自建冷鏈物流網絡的“重資產”網絡。但因為資金和時間成本問題,其重資產并非完全自營自有,而是采取加盟的方式,因此在管理運營能力和整合能力上考驗較大。
2020年初受到疫情,大力入局2C端,其旗下美家買菜以社區為單位,由寶媽或店主成為團長,在線上借助微信群、小程序等組織社區居民拼團,線下交付自提。
公開資料顯示,美菜網目前布局了全國200多個城市,擁有150個物流中心,日處理超過500萬個包裹,2萬多輛配送車輛,員工數量達35000人,服務全國300萬個餐館,業務覆蓋300多個城市,全國有2萬個社區,日包裹處理量達到600多萬。
多點新鮮:
線上線下全渠道零售模式,主要依托于物美超市、重慶百貨、步步高等物美系商超實現零售業務擴張。如果只看線上,有點類似于到家模式。
物流體系上,因為完全依賴于線下商超實體的局限,業務層面上的揀貨、配送以及客流獲取上都未形成自己獨立的體系。
截至2020年10月底,多點全渠道用戶突破1.5億,月活超過1800萬,合作連鎖商超和便利店超過120家。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0 年 2 月,生鮮電商行業下,超市到家領域 Top3 為多點 Dmall、大潤發優鮮、永輝生活,多點新鮮處于超市到家領域領頭羊位置。
生鮮電商賽道接連傳出上市消息,在前幾年生鮮電商困頓的時局下,是否意味著全新的機遇與增長期待?那么這些企業在這個節點傳出上市有何訴求呢?
一方面,生鮮電商的未來潛力從資本的瘋狂就可見一斑。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 2019 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 1620 億元。預計 2020 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2638.4 億元。
另一方面,生鮮電商市場仍然處于大混戰時期,冷鏈成本高、損耗大,穩定的盈利模式難求,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行業CR100規模占社區零售行業總規模尚不足10%,碎片化程度極高,但社區團購、到家模式、前置倉模式等多業態、多物種競爭賽道重合共存。
除了每日優鮮在2019年底對外宣布實現全面盈利以外,真正實現盈利閉環的企業極少。
而在這時候紛紛謀求上市,更多是為了求生。
叮咚買菜最新一輪被官方承認的融資動作要追溯到2019年7月,而就在當年即被外界質疑陷入業務增長停滯、拓展受阻、大規模裁員等困境,到了2020年下半年,叮咚買菜開始大動作進軍華北和珠三角區域市場,正面硬剛每日優鮮,還計劃總投資6億美元在江蘇昆山建設生鮮綜合體。又要開拓市場,又要堅持自建配送體系,加上至今沒有傳出全面盈利的消息,其資金鏈的安全度還是頗受關注。
美菜網的最新一輪融資更為久遠——2018年10月,2年多融資斷檔,但直到2020年10月盈利前景仍不明晰,而在2020年2月卻又開始大舉發力2C端,其資金鏈可能更為緊迫了。
畢竟C端的訂單更加分散,對于整個產業鏈的服務體系、客戶黏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美菜網一直是次日達,C端對時效要求更高,加上2B物流配套體系與2C不一致,想要做好這部分業務,物流投入又高了一層。
多點新鮮同樣也是盈利狀況不明朗,而且尚未形成一個獨立的揀貨、配送以及客流獲取,這就意味著供應鏈尚不完善,而要完善物流體系,投入成本對于沒盈利的企業會是極大負擔。
即使是已經宣布盈利的每日優鮮,資金問題仍不是小問題。根據每日優鮮的說法,目前每年仍需要8億美元的外部資金用來布局前置倉以及研發等,甚至采用微倉加盟模式,招募合伙人負責微倉的門店運營、倉儲管理及所轄區域3公里內的及時配送上門服務,以降低成本。
更何況,生鮮電商賽道仍處于初期的大亂斗時代。
往后望去,前仆者無數,如今多數已成先烈。2019年,呆蘿卜、妙生活、吉及鮮和我廚等平臺相繼離場。2020年10月,易果生鮮進入破產重組程序。
往前看去,后繼者踴躍,資本市場仍在加碼。據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2020 年我國生鮮電商企業注冊量為 4776 家,同比增長了 34.8%,是過去十年中注冊量最多的一年。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崛起的會是誰,也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是否就是自己。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8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7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0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