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混用服務水平和有貨率,其實他們是相關但不同的。
簡單地說,服務水平是一個訂單來了,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庫存來滿足,是個0和1的關系;有貨率呢,則是手頭庫存能滿足這個訂單的百分比。比如這個訂單要求100個,我們手頭只有90個,那么服務水平是0,但有貨率卻是90%。有貨率也叫現貨率、庫存達成率等。
放在每天、每周、每月等時間單位上,也是同理。就拿表 1中的例子來說,假定我們在統計過去7天內的服務水平,假定每天的初始庫存都是10個,每天的實際需求不同。這7天內,5天的庫存能夠完全滿足當天的需求,服務水平的值為1;2天的不能完全滿足,服務水平的值為0;7天的綜合服務水平是71%(5除以7)。
但是,有貨率的計算就不一樣。比如第2天的需求是12個,庫存只有10個,服務水平是0,但有貨率卻是83%(10除以12)。這樣,累計7天的需求,發現總需求61個中,有55個能夠當天滿足,有貨率是90%(55除以61)。
表 1:服務水平和有貨率計算示例
看到這里,大家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服務水平看上去更嚴酷,如果用有貨率統計的話,我們的指標會更好看。且慢,對于批量大的產品往往如此,但對于小批量的產品來說,也可能正好相反。就如表 2中,假定每天的庫存是2個,實際需求一般都很低,但偶然會很高(對長尾產品來說,這很常見),比如第7天的需求為9個。整體的服務水平還是71%,但整體的有貨率卻只有58%了。
表 2:批量小的時候,有貨率可能比服務水平更低
服務水平可以說是完全滿足率,不完全滿足就不算;有貨率是部分滿足率,部分滿足也算。這在實踐中有其意義。如果沒法完全滿足,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多次送貨,物流成本增加;對客戶來說也意味著多次收貨,客戶體驗差。更糟糕的是可能影響到齊套率,比如產線設備壞了,需要一次性更換一組兩個零件,而我們手頭只有一個。
兩個指標對業務的影響可能不同。
對于B2C來說,比如你要給汽車換輪胎,希望以此把4個輪胎都換了,而4S店只有3個輪胎,那你八成不會等著他們有4個輪胎的時候再去,而是給另一個4S店打電話了。這意味著那個4S店可能喪失業務。但是,企業往往沒法統計這點,因為客服人員一般不會把這些記下來,甚至根本不知道發生過這事。比如你到超市貨電商平臺,發現存貨不夠,你就轉頭就走,招呼都不打。
對于B2B來說,因為雙方都是企業,商業關系比較穩定,相互的忠誠度也更高,他要4個,你手頭只有3個,講一下往往是OK先送3個過去,客戶也不愿投入資源尋找和驗證第二個供應商。但如果長期如此的話,就會影響到客戶體驗,雙方的運營成本也更高。這種情況下,有貨率的統計意義也就更大。
在安全庫存的計算公式中,我們用的是服務水平。我們一般是按照天或周來匯總需求,即完全能夠滿足每天或每周需求的概率。當統計有貨率的時候,一般會比服務水平高。對于客戶來說,他們最為關注的當然是服務水平,甚至是“完美訂單率”。但作為供應鏈,人們往往用有貨率來“混淆視聽”,尤其是企業既有大批量產品,也有小批量產品的時候。
讓我們拿MRO產品為例來說明。有些備品備件是高值慢動產品,需求量大的往往是低值產品。那么5000元一臺的發動機我們就一個也不備,5分錢一只的螺絲釘我們備很多;客戶訂了10次發動機,每次要1臺,都沒貨,不過沒關系,他們也訂了990只螺絲釘,我們有貨,整體有貨率是99%(990/(990+10)*100%)。
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究竟統計服務水平還是有貨率。也可兩個指標都統計,一段時間后,建立兩者之間的大致關系。當然,不管統計哪個,如何統計,沒有完美的統計方式,真正重要的是要統計,有可比性,驅動持續改進。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293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276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625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31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213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24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62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29 閱讀大跌!!!重挫14%
10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