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免费在线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8X无码毛片_日韩无码一级簧片_中日韩一级免费黄片_www.黄色视频.com_亚洲免费成人电影大全_韩国一级黄片在线免费看_一级免费黄片视频

羅戈網
搜  索
登陸成功

登陸成功

積分  

社區團購賽道明年會燒掉300億?

[羅戈導讀]今年到明年,社區團購市場整體都還是在“燒錢”的階段,即“用錢燒出能力”。

何苗是步步高小步優鮮(社區團購)、1小時達到家業務負責人,更早之前則是社區團購首批玩家——“你我您”負責全國銷售和運營的副總裁。

他既是社區團購最早的參與者,在湖南,與興盛優選對打多年。也是當下市場的謀變者,為步步高找尋巨頭入局后的應對空間。

所以,何苗對于社區團購市場的發展脈絡非常熟悉,這種“熟悉”也賦予了其較深的洞見與理解。他對社區團購未來發展方向有自己的獨到觀點。

基于此,《商業觀察家》近日與何苗也交流了社區團購市場的未來發展,何苗稱,社區團購是在競爭“消費者最后100米的決策”,最終,誰能把人均獲客成本抬高,還能賺錢,就贏了。

興盛優選之前的崛起是因為下沉市場沒有競爭。未來,大部分團長的價值會下降,只承擔履約功能。

何苗預計,2021年,社區團購賽道會“燒掉”300個億。其中的玩家,拼多多很有優勢,拼多多做社區團購以后,對阿里將是一個更大的沖擊。

(以下內容根據何苗口述整理)


源起

我是2017年年底,就開始了解社區團購這個行業。當時發現整個行業有一個很好的觸點,即通過團長這個KOL(現在“KOL”叫的少了,現在叫“私域流量”了),觸達到他的小區。

那個時候,訂單轉化率特別高,部分甚至可達到50%以上。(社區團)宣傳之后,以至于平臺可以給團長“下任務”,比如要求一棟樓的訂單要做到500塊錢,才給送貨。沒做到起送規模,不給配送。那個時候團長就靠“接龍”、或自己下單購買,反正要湊足500元的起送訂單規模。

當時社區團購的效率是比較高的。為什么效率高?因為競爭沒那么激烈的時候,物流配送、履約成本很低。所以,那個時候社區團購是掙錢的。

到后來,興盛優選、十薈團,還有同程生活,及一些小的社區團購企業越來越多(競爭加劇,開始不賺錢)。

這個過程,大家都想的是:社區團購這個賽道,我要跑。

興盛優選在去年,大概每個月虧1個億。所以社區團購基礎建設,完全是“燒”出來的、“砸”出來的。

2018年的時候,我也跟很多投資人,包括軟銀、鼎暉、淡馬錫、攜程、CMC等等,說了社區團購項目,但那個時候大家對這個賽道還沒有認知。

到了今年,大家就都看到了,或者說,只要對社區團購市場略有研究的都知道了,原來社區團購市場已經是一個大市場了。

第一批進來的投資人則已經賺了很多錢。現在再投的話,就需要站隊了,不知道鹿死誰手了。


定位

既然是大市場,就會有市場格局的不斷演變,和未來的終局之戰。

終局之戰,我們從兩個角度來思考。

一個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

一位消費者去哪買東西,決定終局。消費者主要精力投到哪個渠道,這個渠道就是終局。

消費者是“分層”的。一般我們把客戶分成L1人群、L2人群、L3人群、L4人群。

L1人群:追求極致性價比。比如說,買個兩毛錢、五毛錢的菜都恨不得要比價的人群。這是整個客群中基數最大的群體。

L2人群:屬于中等偏下一點,追求性價比,同時也追求一些品質生活。

L3人群:追求品質生活,也不排斥性價比,對品質生活要求會高一點。

L4人群:頂層消費群,追求更多的是安全、可靠、享受。

社區團購本身的客單價是打得很低的。整個邏輯(是分層往上做),比如踩到客單價20塊錢、單品件單價10塊錢左右這條線。就是一個人買兩件商品總共20塊錢,然后你把他經營好,就做到30塊客單價。經營的不好,就只能做到十幾塊錢。

通過這樣一條線劃過來,從客單價、件單價做比較,大概就可以把拼多多、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各種社區團購做區隔。他們是在不同象限里服務不同消費者。

所以,終局可能是未來可以存在很多個社區團購品牌。因為他給消費者的心智是不同的。過程中,不停地相互爭流。有的人喜歡拼多多,有些人喜歡興盛優選。熬過燒錢這段日子,同時形成品牌心智,(并購是最大活下來的機會)就活下來了。


流量

要做社區團購生意,要干到什么樣子,先要把預算做出來,再拆解分到每個標準動作去。成本上是兩塊。一個是地推、團長的推廣,及獲客成本。一個是用戶維護、留存的運營成本。

一個社區團購平臺,基數是單量。因為客單價和單量是相互固定的,所以,社區團購企業需要不斷追求單量。單量越大,履約成本就越低。

(單量基礎之下的變量是)流量價格。獲客成本有多低,平臺得到的收益就有多高。

社團團購是通過團長去發展用戶,團長“搞定”500個人,比B2C電商平臺自己去“搞定”500個人成本要低多了。

比如說,京東現在的獲客成本可能是250元/人,阿里可能是230元/人的獲客成本。如果一個社區團能獲客500人,(中心化電商平臺獲客500人的)獲客成本是10萬多塊錢。社區團購平臺(從過去到目前的經營來看)則僅僅是需要在團長身上投200塊錢到2000塊錢。

具體包含三部分,一個是BD(地推)、業務員去拉團長,拉到一個團長給100塊錢獎勵。第二,這個團長成了多少單生意,又要給一個獎勵。第三個,這個團長可能是上面某個團長分享裂變來的,上面推薦的團長要給一個獎勵。

不斷地把補貼BD和團長的獎勵部分疊加起來,最后發現,要拉到一個團長,可能是200-2000元的費用成本(如果閉團的比率比較高的情況下會有更高的可能)。

以前沒有競爭的時候,團長是不要錢的,有訂單才享受傭金。現在,進入者不斷炒高團長獎勵,搞定一個團長大概是要80-200塊錢。互聯網巨頭進入社區團購賽道,搞定一個團長拿出1000-2000元錢的成本,目前看是接受的。

于是就可以算出來,誰玩得起社區團購的游戲。假設全國要有10萬個團長,就是要花1-2個億;100萬個團長是花到10-20個億。這是“搞定團長”的費用成本,也就是獲客成本。

這里面還有一個邏輯,“搞定團長”的費用是變量,是不斷遞增的。這就是說,社區團購的獲客成本是不斷在遞增的。可能現在互聯網巨頭是1000元搞定一個團長,隨著競爭的加劇,他可能變成2000元才能搞定一個團長。

要做多大規模的社區團,就要準備多少錢。把錢分給團長,團長才能去做“拉新”。團長做拉新,平臺也要給補貼。

一個團長建立起的社區團,可能沒有500人,一個社群可能只有200人,但是你給到團長的費用還是1000元,那獲客成本就是5塊錢一個用戶的獲客,即便這樣,(目前階段)算下來的獲客成本還是很便宜的。


運營

但是,“摟人”只是第一步投入的成本。第二塊成本是運營、維護的成本。

社區團購組織架構中,BD團隊,也叫市場部,是專門“摟”人的。這個部門是一個鐵軍團隊,它把人拉進來就不管了,全部交給運營端去運營。

運營會需要另一盤預算。比如要做用戶轉化,留存,做商品運營,做整個運營動作,也要準備錢做補貼。假設是全國要有10萬個團長,這個項目的規模經營預算可能就需要20個億了,或者更多的錢。

社區團購的運營是三個方面:商品運營、團長運營、消費者運營。

第一、商品端的運營就是商品邏輯、商品結構。

第二、團長的運營就是怎么運營這個團長,要跟團長搞好關系,給團長激勵、給團長送券、送獎勵紅包,設定目標激勵。讓團長按交易額、單量給對應的獎勵,用各種手段來刺激、促進團長的積極性,讓團長有動力去做分享、去做成交和提供履約服務。

第三、運營消費者,就是運營C端。在社區團購模式里,C端是通過團長來運營的。比如今天平臺有什么商品能給到團長,給團長什么好處,設定什么樣的用戶可以免單,什么樣的用戶可以享受折扣優惠等等交易規則。

三個點來看,第一端的運營是商品,核心是供應鏈資源。這是真正運營的本領,這是真正的硬功夫。

第二點是運營團長,同時也是通過“砸錢”,買下團長的競爭力、忠誠度,要團長跟著平臺干。

如果甲平臺給團長100元獎勵的話,乙平臺可能會給200元,丙再加到300元,丁入場就要給500元,給1000元(是通過商品傭金、激勵等方式給出)。

第三端是運營消費者。

消費者要什么?商品價格便宜、送貨及時(方便、快捷),然后要多、快、好、省。

在運營消費者的時候,社區團購平臺就要給消費者這些東西。觸達的方法上,技術端就要很強大。

而且消費者要是沒有感覺到獲得感,或者說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性價比,比如商品沒有及時送到,商品質量不好,就得通過售后來安撫,這個時候通過售后又來觸達消費者一次,讓他能夠形成復購。

社區團購運營鏈條,看的維度、指標包括互聯網電商的很多專有名詞——拉新、流量轉化、復購、客單價之類。

至此,社區團購整個鏈條的生意梳理一遍后,就會發現,通過團長賽馬機制,能知道哪個團長厲害,就留下來了,哪個團長不行就被淘汰了,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以,社區團購不停地有拉新(成本),不停地有淘汰。

整個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會由主打的城市,往縣城、往農村覆蓋。

比如,興盛優選一直在擴品項,建立自己的生態,在湖南局部市場(已全部布局農村市場)。

目前,通過在興盛優選小程序購買的自然流量(而非團長社群推薦),可以做到百分之五六十的比重了。

為什么興盛優選可以做到這么高的自有流量?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誰下沉到農村,農村市場沒有人跟興盛優選搶。

下沉農村需要龐大的資金鏈來支撐,也就是構建基礎設施,興盛優選先做了。

這也是去年興盛優選一個月燒1個億的原因。現在其他電商要短期下沉農村去,還是很困難。這需要舍命狂奔。


履約

覆蓋(鄉鎮),需要物流及后臺配送,及履約端的打通。

履約端就是集單、分單、車輛排布等等,用各種工具來實現履約邏輯。這個時候,技術要特別強大,要利用各種的算法,能夠算出哪種方式、路徑是最合適的。

社區團購目前階段來看,物流上算法還都不太成熟,大家都在摸索,比如會先租個大倉,又租個小倉,變來變去的,這里面有消耗。比如,買套設備,會突然發現不能用。分揀的時候,有摘果式,有分框式等等各種不同的做法。區域拓展上,做做之后,可能發現某個城市的體量適合這種方式,另外城市又適合另外一種方式,整體上社區團購還在摸索階段。

以興盛優選為例,它是在離供應商近的地方建一個倉。一般都是在省會城市建一個中央大倉進行分撥。到地級市區域,再到縣城建倉,建網格倉。這整個一套物流基礎設施,是非常非常重的投入,是需要人才、時間、資金能力。

社區團購是集采集配的業務,倉配模式與京東等電商、快遞企業的建倉邏輯是一樣的,就大倉到城市倉到網格倉到社區門店,只是做的生鮮生意會更需要速度。


成本

社區團購的投入,分解動作,一個是運營,一個是BD、商務,但歸根結底是要落到用戶端。

用戶端,是從一個新用戶到沉淀平臺成為自然用戶的過程。

先講轉化率。目前,社區團購行業按周來計算的平均轉化率大概在15%-20%。也就是說,500人群的社區團,每周大概有70-100個人來下單購買,每天大概有10~20單。如果達到10%的日活,社區團購是很高的了,目前,大部分B2C電商平臺,大概是三五個點的日活,轉化率要低很多。

對于一個新進入的市場,目前在沒有完善一套管理機制的情況下,整個社區團購企業的履約成本(不加上前中臺人員工資成本),大概在15-20個點,甚至更高。

低于這個點,我相信要么是亂講,要么就是沒算賬。

有沒有履約成本低于7個點的呢?

有,極少。這是非常成熟、做了兩到三年之后、非常固定的小區,才大概能把履約成本控制維持在7個點。因為這些小區,單量夠了,在集單上已經穩定了。

最開始,我們做社區團購的時候,履約成本是4-5個點。當然,當時就不太管送達的時間了。一般是下午才把貨送到小區。現在大家都講“上午11點送到”。競爭逼得時效性提升,履約成本就會上升。

目前,從人均值來看,社區團購的獲客成本還是相對低的。這也是巨頭們都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的原因——社區團購流量變現的利差還是很大,巨頭們都可以想辦法往里砸。

對于未來,我認為,后入的巨頭,看誰進來能把人均獲客成本抬到80元、抬到100元。社區團購最后還是看資金能力、生態能力。能把人均獲客成本抬這么高,還能賺到錢,就贏了。因為巨頭背后都有個生態平臺來支撐和流量變現。

當然,成本也是逐步抬升的過程。玩法上,是往社區團購里面不停地裝東西進來。


閉環

要完成社區團購從觸達、拉人、到成團、下單、配送、履約、售后等全鏈條的動作,就要通過基礎設施及技術把整個鏈條聯動起來。

所以,社區團購賽道就是集所有零售技巧、運營技巧于一身的模式,是一個超級無敵的“玩法”。誰能夠成為“百變君”,誰就可以真正地扎下根來。

社區團購未來能不能有全國性的平臺呢?

有。但是難度也非常大。真正有做過全國市場(經驗)的,他可能更有機會成功。

現在社區團購市場打下來,會發現整個賽道逐步在分層——有中低端的社區團,就有進入中高端的,還有專門只做單品的,比如專門只做水果的社區團購,后者把單品作為爆款來打得很透。

也有只做標品的社區團購,有連鎖門店做拼團的,這個目前可控成本是比較低的。也成為了一個門類。整體上,全國來看社區團購是百花齊放,各種平臺、各種品牌的都有。

誰會活下來?誰會出局?

我相信,社區團購的“收割”,最后是用人民幣投票。

因為消費者一旦有觸達的新感受的時候,就會有收割。第二,是用氣勢來投票。比如某個平臺氣勢是壓倒性的,勢頭比較強大,團長就會跟著某個平臺干。

在未來誰能夠勝出?坦白講,不一定是當下跑在最前面的,(跑在前面的)也有可能會逐步淪落成為“局部”。這個跟企業主的家底和決心有關。

目前看幾大巨頭,各有各的優劣勢。

拼多多很有優勢,因為他有下沉用戶,有流量變現的平臺。但拼多多現在唯一要解決的是用戶群的轉化升級問題。

拼多多的問題是他現在做的是L1、L2人群的生意,目前逐步在做L3人群的生意。但這種轉化需要時間。拼多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迭代能力,才能“吃到”L3、L4人群的生意。

美團有機會分到高端一點的人群,但是美團在下沉市場的應用場景不夠。

拼多多做社區團購以后,對阿里將是一個更大的沖擊,阿里必須要進社區團購這個賽道,這種戰爭需要資源的合力。(阿里社區團購業務目前的布局是)一邊十薈團,一邊盒馬,還有其他各事業部平臺,(但目前看)資源有點散。


超市

那在這一波社區團購的大潮中,傳統超市有沒有機會?

目前看,超市是在擁抱變化,比如步步高這種體量的超市,就做了三個動作。

第一是想辦法把供應鏈夯實。不管模式怎么更迭,前端獲客怎么變化,基礎還是供應鏈。穩重求快求變。

第二要想辦法進社區,跟消費者建立快速連接。

這里有兩種方案,一個是團購的方法,一個是店倉合一的方法,就是前置倉的模式,整個基于商超已經建設好的基礎設施、門店網點、設備等,來快速進入小區,和消費者產生關系。

第三個是跟團長合作,讓團長在前面布倉,或者讓團長一起來干,只不過是選擇通過什么樣的履約方法,這只是找技巧的問題。

實體零售企業一定要想辦法把“店倉”和“社區團購”兩個賽道打通,需要把這兩塊業務盡量地整合在一個賽道,這樣就有機會在這波社區團購大潮里找到自身的位置。

但是,社區團購主要是大倉的方式運營,“店倉合一”主要是做前置倉、做門店到店業務、做基于最近門店的到家服務,怎么打通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鏈路,是當下要深度研究的課題。

實體零售商要跑出社區團購新的模式,必須在此破題。

步步高把社區團購和1小時達到家團隊整合,就是在探索社區團購和門店的結合,到家業務和社區團購的結合,如何能夠形成一個閉環的鏈條。

這個探索假如成功,那么第一個,效率會更高,成本會更低。第二個,它的可復制性會更強。第三個,它的留存率、轉化率會很高。因為可以基于家門口的一個店完成所有的交易動作。

挑戰在于,門店要在小區里,或是離小區很近,場景要對。

社區團購終局就是在競爭“消費者最后100米的決策”。消費者下樓、轉個彎,就能把貨拉回家。誰把這100米的決策問題打通,誰就是終局勝利。


容量

未來社區團購市場會怎么走?市場到底有多大?

先看滲透率。

以湖南市場為例,“燒”了這么久,社區團購的滲透率還是不高。在湖南,一個小區的滲透率50%肯定是沒到的。按一個小區是一個團點來計算,一個小區使用社區團購的滲透率差不多在23%左右。即假如一個小區有1000戶,是有230戶的社區團購用戶。

社區團購行業目前在湖南的水平,十薈團現在大概能做到1.8個億(每月),興盛優選大概每月做15個億GMV。興盛優選有13萬團長,活躍的是9萬多。

用戶粘性上,各個小區不一樣,平均下來在平臺上購買30元以上客單價(的小區);復購率是23%左右。

未來,如果按照消費升級趨勢來看,尤其是隨著收入的提升,比如L3的高品質消費人群,習慣了線上到家服務的話,就會有一批人群會追求到家服務,這么看整體市場應該是會有分流。

現在到家業務,做的就是L3、L4人群的東西,但是他們也會被社區團購影響到。

社區團購未來主要的方向,在團長層面,是一個不斷自然淘汰的過程;在用戶端,則是需要持續教育培養用戶習慣。


迭代

社區團購模式,是嫁接供應鏈,通過教育團長來實施完成“最后100米”的配送。

團長這一環,慢慢的會有變化。

現在因為競爭獎勵、競爭傭金,興盛優選、十薈團的很多團長,都已經開始自發從自提升級到“送到家”的服務。平臺也在不斷地要求團長服務水平提高。

但一旦用戶在社區團購平臺的購買形成慣性了,未來流量都轉到平臺之后,團長的價值就會逐漸被替代。平臺給的獎勵和傭金會逐步降低,團長的履約動能、服務態度等各方面就會同步下降。

最終團長會由于獎勵和傭金減少而缺乏動力,逐步放棄這個事情。份額就會集中在幾個很重要的頭部團長上面,一個小區可能只會存活兩三個團長。

團點的履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因為目前是給團長十個點去做配送,但菜鳥驛站的收傭是0.5元一件商品。(所以,到一定階段)社區團購平臺會重新核算團點的履約成本。選擇更具成本效率的履約方式去做。(團長不會永遠都拿到10個點傭金。)

這也就是說,到了未來的穩定期,社區團購履約的拓展費用、團長的履約費用會變成一個持續下滑,直至成為一個常規性的動作。團長只承擔一個存放商品的空間功能。系統、業務流程都集中到后臺。

團長價值縮減和履約動能的變化及底層邏輯,基本會類似出行市場——早前滴滴平臺補貼很多,(這個階段)司機甚至會給乘客準備礦泉水,一個司機基本上會同時掛多部手機,連接多個出行平臺。但是現在司機的價值下降了,司機也沒有之前的那種主動服務意識了。

社區團購平臺和團長的關系會發生變化。是不是要團長開個店、建個倉,還是平臺自己建倉,會成為不同的模式選擇。

社區團購的供應鏈模式還是大倉到城市倉到分撥中心到社區,只是時效性會要求越來越快。社區團購平臺也可以裝其他商品,比如裝服裝,本地生活等更多商品,因為基礎設施做出來了,就可以往里面裝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現在社區團購都在做“產地一件代發”。本質上,平臺有了流量就好玩了。

今年到明年,社區團購市場整體都還是在“燒錢”的階段,即“用錢燒出能力”。

簡單測算,預計明年社區團購賽道應該會“燒掉”300個億。差不多是一天燒1個億的規模量。不過這個階段,實際上并沒有跑出效率,(大家)還都在“跑量”。

“跑量”之后,再優化效率。

到優化效率的階段,就會進入成本管理或流量變現的一個過程,到時候就會讓成本來控制整個鏈條。最后打的還是基本功,最終會回到供應鏈的履約能力上面。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上一篇:零售業數字化的“復用式增長”
下一篇:王填:社區團購是焦土混戰,線上線下暗潮涌動
羅戈訂閱
周報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謝您的打賞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

相關文章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0
活動/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倉庫管理真功夫培訓》

  • 時間: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報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業月報-個人版

  • 作者:羅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