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的新基建的主要內涵是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無處不在處處皆可大顯身手的冷鏈大數據。即指那些數據量特別大、數據類別特別復雜的數據集。這種數據集不能用傳統的數據庫進行轉存、管理和處理,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大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差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自動化冷庫
溫控是冷鏈物流的核心技術。過去,冷鏈物流大多都是簡單分為冷凍、冷藏、冷鮮幾個大致溫控區,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提高,這種粗放型的溫控,已不適應今天的形勢了。滿足這一不同的溫控細分需求,通過傳統溫控辦法,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如今,通過大數據,冷鏈企業即可根據商品溫控要求細分的不同,全面覆蓋冷藏車所有溫層,實現從零下30度至常溫溫層的全覆蓋。如荔枝的適宜環境條件是溫度在1-3℃之間、濕度為90%-95%之間,為此,在運輸荔枝之前,可先將若干個無線電溫濕度記錄儀安裝在在冷藏車廂內需要監測溫濕度的地方,將GPRS型無線車載主機RS-YS-GPRS-W安裝在駕駛室內,通過433M無線通信方式記錄儀,將數據發送給車載主機。車載主機再通過GPRS將數據上傳至監控中心云平臺,在平臺界面顯示實時數據,通過登錄云平臺發貨方、收貨方、司機三方都可查看運輸全程的實時數據、歷史數據,查看是否有溫濕度超限報警的情況。
大數據在冷鏈物流行業的運用遠遠不止這些,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計算和應用,恰恰就是冷鏈物流行業的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最需要的就是實用的新基建。
京東物流機器人
1. 無人運配應用嘗試——實現無接觸交接
在本次疫情中,部分企業與醫療機構,進行無人車/無人機配送嘗試,在貨品運配的過程中,減少人員接觸環節,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同時部分區域還嘗試使用無人機進行病毒消殺,降低人員操作的感染風險。
2. 全程追溯平臺建立——實現全程定位
對于全供應鏈環節(從產地到銷地)實現數據采集及監控,建立統一的監控的標準及監控平臺,實現全供應鏈透明化,實時定位貨物狀態。
3. 數字化冷鏈設備——實現數據采集及記錄
對于目前冷鏈設備主要功能集中在單純溫控等,對于數據的采集、記錄、監控等功能并不完備,造成全鏈條中部分數據缺失。
1-E6魔方、冷簽和便攜溫濕度儀
4. 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數據準確性提升
通過數據上鏈、互聯,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數據采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避免了人工采集錯誤或后續修改數據的風險。
5.大數據支持過程優化——實現運作全過程的持續改進
通過對于各環節、各類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基于數據挖掘,進一步明晰業務運作環境及風險點,對于瓶頸及風險環節,提出預警,并提供決策支持,實現全過程實時監控動態優化,提高全鏈安全性。
1.冷鏈借勢“新基建”發展
隨著國家管理層指明方向,各個部委、地方政府及企業都開始積極圍繞“新基建”制定和開展相關發展計劃。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載體,是讓數字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充分融合,這不僅會成為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將是一種重塑供應鏈、物流效率的生產方式。由于“新基建”具有很強的上下游聯動效應,將會推動各個產業鏈及冷鏈體系間的優化與重組。
2.推動信息化物流快速應用
菜鳥網絡近幾年致力于驅動快遞物流行業進行數字化升級,推動了數字化電子面單,為商家提供智能供應鏈的服務、菜鳥裹裹實現收寄快遞全程跟蹤、配合菜鳥驛站最后100米數字化解決方案等全鏈條數字化。菜鳥主導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要在物流的基礎上搭建一套開放、共享、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驅動全行業數字化升級,通過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物流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發展和升級,最終成為未來商業基礎設施。
圍繞全供應鏈服務,京東物流在產地上行的“最先一公里”,打造以產地為核心、輻射全國的高效網絡,實現“產地到全國24小時達”。在銷地下沉的“最后一公里”,推進“千縣萬鎮24小時達”,讓24小時甚至半日達成為更多地區的物流標配。
這些數字化物流企業的有力舉措對推動我國物流行業這幾年的提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未來更加依托多場景冷鏈服務
目前,各個行業復工復產的背景下,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各大冷鏈物流企業全方位發力新基建,依托其強大的物流服務和供應鏈能力,為零售藥房、社區便利店等線下實體經濟,開放了更加完備的多場景服務能力,打造出一系列創新的“服務供應鏈”。例如,京東健康旗下醫藥B2B電商平臺藥京采,在助力醫藥行業復工的過程中,協調上游醫藥工業企業資源獨家供貨,并利用京東冷鏈物流的優勢,保障防護冷鏈藥品的流通,保證配送的時效性,如期送到藥店、診所手中;疫情期間,京東新通路聯動品牌商、聯合倉、平臺商家等上游伙伴,以最快速度補貨,保障商品的穩定供應,給予了合作零售門店強有力的支持。
4.“新基建”讓冷庫從人工走向智能
冷庫的智能化,不單單指的是系統升級,而是實現人工智能與資產管理的一體化。如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智能機器人的應用。
對于冷庫作業的員工來說,最怕的是長時間低溫環境工作。比如儲存三文魚的-60℃的冷庫,這溫度是不可能長時間工作的,所以智能機器人可智能揀選,提高時效,降低風險。
冷庫經營者對冷庫儲存的商品的貨架期和成本非常敏感,需運用冷庫大數據工具來預測未來暢銷市場、周轉周期、消費者偏好等,以降低風險并提高效率。如今,上述的很多功能已經初步運用到冷庫倉儲和冷鏈運輸中了。通過手機就能掌握貨品在冷庫的溫度、濕度,運送中轉時的溫度、時間;通過簡單操作,就能讓冷庫機器人運轉,如碼垛卸貨、運送至冷藏車等。
此外,經過新冠疫情這一極端情況的考驗,智能供應鏈與物流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公眾普遍認定其是不可或缺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同時,繼續強化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的建設打造,也必將為“新基建”注入更多活力。
5.抓住“新基建”利好,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往往都離不開物流技術的支撐,這無疑會帶來更大的市場需求,為物流技術裝備行業發展帶來利好。
6.新基建讓冷鏈不怕“斷鏈”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中國大部分冷鏈企業存在小、散、亂的狀況,冷鏈需求和供給嚴重失衡。主要是由于產地到消費者的分銷體系鏈條較長,冷鏈體系比較龐大,單個企業難以獨自覆蓋整條冷鏈,容易出現田間采摘預冷、初加工預冷以及冷藏、冷運銜接處“冷理貨區”的多處“公地悲劇”。冷鏈“公地悲劇”問題的核心就在于我國新基建的投資主體錯位,當下我國社會型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嚴重缺位。因此,只有利潤高到可以超過冷鏈高成本的藥品類和高端生鮮農產品類的冷鏈,才可能實現冷鏈不“斷鏈”。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8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6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9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1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87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2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