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1個季度盈利,股價卻大跌的唯品會,再次引起市場和行業關注。
8月19日晚間,唯品會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營收達2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高于市場預期的237.45億元;凈利潤達15.36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88.9%,高于市場預期的11.54億元。
不過,與唯品會財報同時發出的消息還有CFO楊東皓將于今年11月離職。對于楊東皓的離開,唯品會方面稱,由于個人原因,但此后他將以公司董事的身份繼續為唯品會服務。
此番人員變動公開后,唯品會股價出現了“暴跌”。
截至收盤,股價下跌19.45%,報收19.26美元/股,創下2018年5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市值蒸發超30億美元。
對于本就容易被“風吹草動”影響的資本市場,唯品會股價“暴跌”不足為奇,多年以來,輿論和投資者對唯品會的商業模式也曾出現不少誤判。但此時,無論從當下亦或是長期來看,唯品會的戰略和市場多處于“利好”的態勢。
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服裝產業“陷入”寒冬,品牌方面臨去庫存和尋求線上突破的壓力,而唯品會“抗周期”的特賣模式,正中品牌方下懷。
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將會是“低價格”在零售業大行其道的一個時代,唯品會“特賣”的定位恰恰是“價格殺手”,這完全符合“消費者收入預期下降,更青睞平價商品”的需求。
唯品會的“特賣”模式,恰恰符合生產端和消費端的雙向需求,進而實現增長,并且一直很穩定。
拋開股價來看,唯品會還是在本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對穩健的財報。
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二季度凈營收241億人民幣,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大增88.9%。GMV突破384億人民幣,活躍用戶數增至3880萬人,同比增長17%。總訂單數為1.705億,同比增長15%。
回顧第一季出現的同比下滑、收入微跌,第二季度的業績進一步反彈,唯品會正走出疫情所蒙下的陰影,特別是活躍用戶恢復了雙位數增長。
半年間,唯品會活躍在電視劇、綜藝植入和直播平臺中,存在感十足。因此,第二季度中營銷費用也是有所提升,從去年同期的8.776億元提高到了10億元人民幣。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中,唯品會的整體運營開支為3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2億元下降9%。對此,楊東皓表示,公司將節省的經營費用投入到業務的再投資上,其中包括為用戶提供更多優惠和折扣。
可以看出,唯品會在營收和用戶雙雙得到增長的策略是“降本增效”,當然,復購客戶占活躍客戶總數的百分比也從去年的87%上升到了90%。
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的雙重打擊下,全球服裝行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各大服飾品牌面臨著凈利下滑、虧損,甚至是關店、倒閉的風險,再加行業的周期性特點,服飾品牌面臨著巨大的去庫存壓力。
在此背景下,服飾品牌積極尋求從線下向線上,進行業績的補充,而唯品會則通過對消費者和供應商雙向補貼,加碼折扣力度,有效助推業績恢復和增長。
在品牌端,唯品會與之聯合開發產品、定制專屬爆品,再根據平臺大數據反饋幫助品牌快速返單,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同時,服飾品牌還在唯品會大力推動“折扣上新”。
在消費端,由于唯品會累計的平臺規模化優勢,再加自身供應鏈的議價能力,為消費者提供極致性價比的折扣好貨,因此唯品會斬獲了大量消費者。
從某種程度上說,唯品會已經成為消費者和各品牌廠商的紐帶,并逐步滲透到供應鏈的上游。
何以見得,前文所說的未來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將會是低價格在零售業大行其道的時代呢?
其一,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過了它的最高峰期,開始往下走;其次,居民收入也在逐步降低;第三則是,10年之后,中國會進入老齡化階段,收入降低是一個確定無疑的過程。經濟專家預測:這個社會有著巨大的低成本、低價格的需求。
這并非是無據可依的,放眼國際,日本就曾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類似。
在日本零售業1989年到2019年的30年中,日本經濟停滯、收入下降、老齡化加劇、貧富差距擴大,自然災害頻繁是日本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特征,但在其期間,低價零售業卻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是最突出的變化。
從這一點看,唯品會多年堅持的“低價”正與社會環境和預判相符,而唯品會建立起來的低價護城河,并非靠“補貼、價格戰”,而是逐步延伸至上游,向“制造型零售商”轉變。
唯品會深度參與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從產品的原料、研發、生產、營銷等環節給出明確的要求和標準,掌控整個供應鏈從而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空間。
舉例來說,唯品會與品牌聯合開發產品、定制專屬爆品、根據平臺大數據反饋幫助品牌快速返單,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同時,根據銷售狀況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對熱銷款補單、拓款、拓色、拓碼。
也正是如此,讓唯品會獲得“低價”的優勢,縱觀做零售最核心的競爭力:一是,低價格;二是,高周轉。
疫情后時代,緊密連接消費端和生產端,以特賣形式切入,恰恰是唯品會連續31個季度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上半年,社會經濟發展受到較大沖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改善。上半年,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8.7%,其中,二季度商品零售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1個百分點,特別是6月份商品零售額與上年同月基本持平。
牽一發而動全身,經濟下行給本就面臨嚴峻生存挑戰的服飾行業更雪上加霜。
中國服裝行業協會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1-5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2887億元,同比下降25.6%,穿戴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6.8%。
服裝產業正集體經歷寒冬,而這在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看來,國內的服裝市場的確存在巨大的庫存問題,而且這一趨勢將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持續,公司相信未來幾年將有大量的服裝庫存等待清理。
據艾瑞咨詢2019年的報告顯示,庫存電商市場規模也已經達到數百億級,并且預計到2022年,整個賽道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
在此背景下,定位“服飾折扣零售生意”的唯品會,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后疫情時代“好貨不貴”理念的特賣模式,不僅將會被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拾起”,同時,中國三四線城市用戶市場也將被進一步挖掘。
其次,對于服裝產業來說,不管是去庫存壓力、產品迭代,還是多渠道發展,都成了迫切的剛需,而唯品會正是這個鏈接雙向的平臺。
“疫情之后,整個行業的庫存加大,供應商也愿意給出更好的貨品和更低的折扣。這個紅利最起碼到今年年底,我們確實看到貨品巨大。”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曾在Q2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如此表示。
2018年下半年,唯品會回歸特賣戰略以來,從貨品、客群、渠道、運營和性價比等層面升級,回歸零售的本質,運營成效明顯。
接下來,在用戶消費體驗上唯品會還將繼續提升,深化順豐合作。
1958年,哈佛大學的零售專家麥克內爾提出“業態輪轉理論假說”。該理論認為:“任何一種新業態進入市場,肯定是以低價格、低成本來進入市場。但低價格和低成本進入市場肯定會帶來追隨者的跟進、模仿者的競爭。”
唯品會亦是低價切入市場,并贏得了大批擁躉者。
但同時,11年來,唯品會一直在質疑中前行。如今已經連續31個季度盈利,已經說明其模式的可行性,但仍有諸多需要改進和優化之處,諸如品牌老化、客群固化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曾提出一個觀點:中國零售業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以商品革命,推動業態創新的時代。以實體店低價格推動整個零售革命,恐怕是未來撬動消費的重要板塊。
唯品會的線下“特賣”門店和“唯品倉”已經下沉到消費者身邊。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和生產商逐漸協同甚至向深度合作和融合趨勢發展。
深度參與供應鏈,向“制造型零售商”轉型,也許是唯品會未來獲得突破的一種可能。
當然,也只有不斷嘗試探索,才能蹚出一條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從這一點來看,唯品會路仍很長。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8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8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4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0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47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