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進廠、出海”。在今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2020年下半年要以加快實施“兩進一出”工程為重點,全力推動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工程,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限時達、當日達、次日達、隔日達,中國快遞的“可怕速度”讓全世界“剁手族”都羨慕不已。在當今中國,得益于近十年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產業已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突出。
如今,快遞行業在國內發展已日臻成熟,從近幾年快遞量走勢來看一直在增加。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為312.8億件,2019年則翻了一番,達到了635.2億件(圖1)。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6月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接近2.6億件,在各行業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下實現逆勢增長。拿中通來說,2019年中通121億票的業務量就與2018年全美的快遞包裹量相當。可見,中國快遞行業已達到了歐美發達國家難以企及的規模優勢。
圖1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務總量、電商快遞件量及電商件占比
當然,在國內快遞業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也面臨著快遞業增速逐漸放緩的困境。可以看到,當前傳統國內快遞業務總量大但利潤低,再加上多方競爭引發的價格戰,使快遞業面臨發展瓶頸。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希望把“中國速度”帶出國門、走向世界。作為當前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中通快遞也同樣如此,目前已在日本、韓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落地生根。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日前表示,“快遞出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此次疫情期間,我國一直穩定地向國際提供物流通道和物流服務,足以說明了我國物流快遞業在全球格局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于中國快遞企業而言是進軍國際市場、展示自身優勢、為國外客戶熟知的一個大好時機。不過,中國快遞出海同樣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具體來看。
一是面臨著國際快遞巨頭的競爭。任何人、任何事物到陌生地方都有一段適應期,何況是分了“人家”國內市場的一杯羹。可以想象,中國快遞企業出海勢必面臨著國際快遞巨頭的強勢競爭。當前,相比于美國三足鼎立(USPS、FedEx、UPS)的快遞競爭壟斷格局,國內快遞行業還較為分散。美國快遞行業經過150多年的發展整合,目前已經形成了USPS+UPS+FedEx三家巨頭件量份額占比超90%的寡頭壟斷格局,而中國快遞行業起步較晚,發展歷史僅有20余年,雖然正經歷市場份額持續向龍頭集中的過程,但仍面臨著行業較為分散的局面,其在發展規模、服務能力、全球布局、國際化運作等方面與國際巨頭均不可同日而語。
在業務收入體量上,以UPS為例,2019年UPS全年營收740.9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5000億元;國際業務收入全年達142.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00億元,超過了我國2019年國際/港澳臺全國快遞業務收入747.3億元。單個企業比較,2019年中通全年營收221.1億元,也遠低于UPS全年營收收入5000億元;國際(跨境)業務營收方面,順豐28.39億元、中通12.36億元,與UPS國際巨頭約1000億元差距甚大。當然這也與票均單價和貨源結構有很大關系。此外,美國快遞行業壟斷格局下價格戰壓力較小,據了解,在人工成本持續攀升之下,甚至形成了三家快遞巨頭每年同時默契提價的行業趨勢,且達到了一種良性循環。反觀國內,由于競爭分散、人工成本較低同時疊加服務同質化,國內快遞行業價格持續下降,國內快遞價格戰正如火如荼。
機隊規模方面,目前全球貨機運力也主要集中在FedEx、DHL和UPS這三大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據統計,當前FedEx運營貨機681架、DHL擁有貨機270架、UPS運營貨機261架,而國內快遞企業如順豐、郵政、圓通僅擁有60、31、12架,只是國外的零頭,與國際三大快遞物流服務商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國情不同,中國快遞海外業務開展難度較大。從上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電商件在快遞業務量中占比達到了70%以上。相反國外,如美國,我們發現無論是亞馬遜、eBay還是沃爾瑪,其都是B2C電商模式,且占絕對優勢,反而缺少一些像C2C或拼多多等客單價較低的電商企業。此外,由于地廣人稀、交通便捷,當地居民對電商購物的需求并不像國人那么強烈,網絡購物比例較少,很多居民都是直接開私家車去附近商超購買。據資料統計,美國電商件占比不足50%。因此,中國快遞企業出海未來在全球的拓展,在貨源結構上還很大程度要依賴于今天國內線上零售商在海外的戰略布局。
在運營模式上,政策銜接、政府對接、企業合作都是中國快遞企業出海所要面臨并解決的問題,因此還需要有專業的企業對接能力,亟需在各利益主體之間探尋互利合作共享的機制。據了解,目前中國快遞已經很大程度上能夠實現從中國到當地國家的快件正常往來,但海外國與國(如日本到韓國、柬埔寨到越南)之間快件直接路徑的打通,包括海關處理等問題等還存在一定的障礙。
人員構成方面,是雇傭當地員工還是自有員工走出去,需要通盤考慮。目前中國快遞企業多為民營背景出身,與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相比,對于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還偏低,對于要引進和培養一批既懂外語、又懂法律、還懂國際運營規則和國外文化的復合型人才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
在抗風險能力上,當前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近期對華政策頻頻施壓,使得中美關系走向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此外,反傾銷、反壟斷、知識產權、國家安全等諸多因素也都時刻影響著國內企業“走出去”步伐,快遞企業同樣如此。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曾經說過,快遞企業是網絡型公司,零星的海外網點價值不大,只有織就一張全球網方能發揮功效。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傳統,如何適應每個市場的制度文化對快遞企業而言是個大挑戰。因此,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也是快遞企業未來出海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之一。
加快我國快遞業“走出去”步伐,逐步構建起一個“以中國為中心,連接世界各大洲,通達主要目標市場”的全球快遞服務體系,對于促進快遞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升國內和國際寄遞服務水平,促進國際貿易合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一是與快遞同行、制造業抱團出海,協同發展。快遞出海絕不是某一家快遞能夠獨自完成的,抱團出海、相互協同、規避競爭可以說是其“出海”最好的方式。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也曾在很多重要的公開場合鼓勵快遞企業抱團出海,鼓勵企業整合資源,在通道網絡、貨物組織、航空運力等方面共建共享。
同時,快遞作為物流產業鏈上關鍵的環節,同物流產業鏈上游的物流設施設備制造業進行協同,也是一條極佳的路徑。日前,國家郵政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國快遞企業可以借此為跳板,積極與制造企業建立供應鏈協同平臺,首先可通過采取主打行業頭部大客戶的思路再逐步拓寬發展,在制造業海外生產基地附近建設倉儲運營中心,針對不同制造業企業細分特點,分別打造出獨具行業特性的如倉儲產品、信息支持產品、運輸產品、末端產品等行業產品,為海外制造企業提供廠內物流和全球銷售服務,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低成本的價格,形成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以此打破國際快遞企業在國際市場壟斷的局面。
此外,快遞企業還應加快布局5G通信、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的應用,完善國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升級海外倉,為全球高精尖制造企業提供國際寄遞實時物流、信息流等互通與共享服務。
二是探索海運、鐵路等出海新模式,尋求出境新通道。一想到出海,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航空件,為此要大動干戈布局機場、購買大飛機等。事實上,海運、鐵路模式也是快遞出海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此次疫情中,航空貨運能力大幅下降,大量國際快遞積壓,面臨發運難、運價高等困境。海運模式因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勢,成為了當前緩解疫情和航空運能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當然,作為快遞貨物,其對時效要求較高,且品類繁多,對應不同貨主,因此適合短距離(如日本、韓國等)的海運運輸。
鐵路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日益密切,物流需求旺盛,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最早獲得效果的。快遞企業可以與中國鐵路總公司、海關等部門溝通,尋求支持,探索出境新通道。相比其他快遞市場范疇,通過中歐班列運輸快遞的市場仍是一片藍海,如冷鏈鐵路運輸、局部航空禁限寄物品等均可通過中歐班列來運輸。
三是與跨境電商齊頭并進,共同發力。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全球化浪潮已然勢不可擋,出口跨境電商已然成為了外貿領域中一匹令人驚艷的“黑馬”,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跨境電商主要通過郵政小包(中郵、外郵USPS)、國際快遞(DHL、UPS)、跨境專線物流、海外倉和國內快遞國際業務這五種方式運輸,中國快遞企業由于成立年限短、國際經驗缺乏,覆蓋海外市場比較有限,因此目前跨境電商還主要以郵政小包和國際快遞為主。未來中國快遞企業出海還應重視與國內進出口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根據自身條件,發揮自己的優勢,為跨境電商出口和進口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后程發力”。
四是培育和引進國際化復合型人才,提升抗風險能力。由于各國文化、風俗、法律等差異,且囿于企業自身民營背景出身(缺乏國營背景),未來中國快遞企業還需建立一套適應國際化經營策略的管理體系,增強風險意識,以應對不同國家不同政策的風險。同時,還應積極發揮當地總領館、律所、咨詢機構的專業力量,采取各種形式應對各類風險,合法捍衛自身有效權益。
在人才結構方面,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相融合的方式多措并舉培養和塑造一批本土和當地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同時,還應充分重視構建國際物流人才戰略體系及梯隊建設,積極借鑒老牌國際快遞巨頭經驗,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薪資及績效考核激勵制度、人才選拔制度等)和文化,不拘一格用人才、以實現人才充分發揮其能力,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增加企業盈利水平,從而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招聘和留住人才。還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定向培養一批外語能力出眾、國際化素養較高的快遞業國際化人才,以此來應對國際快遞巨頭的挑戰。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20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9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8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1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9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2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