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之后,電商行業再次迎來政策嚴管。
根據澎湃新聞和中國基金報報道,近日北京市多家網店企業收到了國家稅務部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
具體來說,這些網店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銷售收入與稅務申報收入差異較大,存在少計銷售收入風險。
根據法律法規,網店需要自查過去3年存在的稅務漏報問題,并且補繳稅款以及滯納金。
據了解,目前北京第一批通知企業達2000家,全國其他地區也有網店商家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的自查補稅通知。
未來,全國所有網店商家或許都將面臨補稅問題,而這其中最心慌的,莫過于曾經瘋狂刷單的網店商家。
“一旦補稅傾家蕩產也補不起,只能面臨破產了!”
“電商大多是虧錢的,而且哪個商家沒刷過單,又要倒一批。”
“刷單本質就是造假騙人,被查也是早晚的事,就怕刷單賺的錢連罰款都交不起。”
自查補稅消息一出,網店一片哀嚎。
有會計機構算過一筆賬:假如一家電商企業2019年少計銷售收入226萬,需要補繳增值稅26萬、附加稅3.12萬、企業所得稅49.22萬,共計78.34萬。
這還沒有計算滯納金和其它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刷單重災區,淘寶商家大多主打性價比,走的是薄利多銷路線。如今至少補繳13%以上的增值稅,對于利潤率低于10%的商家而言,無疑是要另外掏錢填窟窿。
有網店老板表示,一部分銷售收入是我們花錢刷出來的,其實并沒有產生這么大的交易額,現在要對這部分“沒有”的收入繳稅,實在是有苦說不出。
眾所周知,電商行業競爭激烈。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電商平臺會將更多曝光機會和流量扶持留給優質商家,而衡量商家是否優質的重要標志,就是店鋪的銷量。
因此,很多商家都會利用“刷單”來提高店鋪權重。
在電商行業,歷來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做電商,刷單是死,不刷單死的更快”。
過去,雖然電商平臺一直與刷單灰產抗衡,但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很多商家依舊照刷不誤。
彼時,電商賣家有兩個空子可鉆:其一,由于采取線上渠道銷售,真實銷售收入數據只有平臺和店鋪掌握,其二,網店報稅往往只提供開發票的收入,而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會要求網店開票,差值由此產生。
2019年1月1日,隨著《電商法》正式實行,電商賣家的稅收問題從此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同時,隨著電商平臺的大數據與國家稅務部門打通,電商賣家的銷量數據從此也就再也無法隱藏。
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財政吃緊,電商賣家過往的偷稅漏稅行為,也就成了如今各地地方財政的“救命稻草”。
當然了,“自查三年補稅”對電商行業的影響不僅限于刷單賣家,對于如今風頭正勁的電商直播來說,也將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數據造假一直是電商行業無法根除的頑疾。
曾經的刷單只是在店鋪內部進行銷量造假,如今隨著電商直播的火熱,數據造假的現象也發展得更加瘋狂。
淘寶直播前負責人趙圓圓就曾發微博表示,“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稿了”。
他指出,電商直播當中1元秒殺的產品,其實是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也是按原價算成交量,頁面點擊率則直接算成觀看人數,“個個都在放衛星”。
除了數字游戲,直播帶貨當中的刷單行為更為猖獗。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電商直播間的粉絲、點贊、人氣、評論、交易量都可以刷。
增粉100個只要8元,“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只要30元。除了五花八門的刷單套餐,還有刷單販子直接售賣刷單軟件。
商家登錄軟件后,可以直接操縱不同賬號在直播間進行數百條人工發言,連發言間隔時間都可以隨意設置。
刷單軟件截圖,評論、點贊、關注、買單一應俱全
除了增加直播間的活躍度,刷單軟件更重要的功能是“購買”。商家可以通過后臺直接設置下單量,以及每單出現的間隔時間。
根據刷單販子的報價,一款刷單軟件的價格僅為688元/月,低廉的價格相當受MCN機構歡迎。
但是如今,隨著國家稅務機關的介入,電商直播的造假成本將大幅度上漲。
從稅法角度而言,電商直播中涉及的稅種主要為增值稅,納稅基數為真實銷售額,納稅人則為商家、直播平臺或主播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直播平臺故意夸大銷售額,稅務機關有理由認為,這些宣傳的銷售額就是真實的交易額。
以如今動輒上億元的成交額計算,商家就將繳納上千萬增值稅。
如今稅務機關已經在追查三年前的電商刷單稅務,誰也無法保證,未來電商直播的造假會不會東窗事發。
到時候商家不僅會被要求補繳稅款,還將額外繳納滯納金,甚至被予以行政處罰。
當然,如果商家能夠提供證據證明實際交易額與宣傳交易額不一致,則可以按照實際交易額正常繳納稅款。
吊詭的地方在于,如果商家最終證明了宣傳交易額與實際交易額不相符,則可能涉嫌構成虛假宣傳。
除了遭受行政處罰,企業的名譽也將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失。
此外,如果商家對直播造假不知情,直播平臺由于擅自夸大銷售額,最終導致商家被處罰或被要求補繳稅款,此事就是直播平臺對商家造成了損失,商家可以向直播平臺及主播要求民事賠償。
野蠻生長時代,無數企業都曾在灰產的邊緣瘋狂試探。但是,任何行業都將逐漸走向規范化。企業曾經的違規行為,最終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付出應有的代價。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635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625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97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10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03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4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08 閱讀大跌!!!重挫14%
9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