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轉眼過了一半,消費也逐漸回暖。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1973億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4.7個百分點。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7萬億元,同比下降13.5%。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線狀圖來看,從1月份開始斷崖式下跌的負數曲線正在趨向零及正數,但當中的“波谷”后遺癥,依然縈繞在很多零售企業生命里。
相比2018年的裁員潮,2019年的資本寒冬,2020年的上半年被“烏云”籠罩。
全球大規模的裁員、降薪,零售業陷入停擺,百貨業更是身處寒冬,關門近兩個月。在整個零售業里,只有保民生供應的超市、社區生鮮、前置倉業態維持正常的營運,也依然難掩客單增長、客流下降的“尷尬”,通過拼團和到家發展的線上業務“自救”,但算下來搶奪的還是增量市場。
一時間,零售行業陷入“迷茫”。但疫情也促使零售行業更多的企業去融合、改變,以便加速駛入下一站。
這是悲喜交加的一年——如果說2019年還在考慮如何跑馬圈地,贏得更多的市場,那2020專注的就是如何活下去。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超市百強銷售規模為9792億元,同比增長4.1%,約占全年社會食品零售總額的18.1%,超市百強企業門店總數為2.6萬個,比上年增長6.6%。
截至2019年底,超市業態的增長都是平穩有序的,但年初的疫情打破了這份平穩。
《靈獸》通過調查了近30家國內區域零售企業(主要是超市業態)的情況,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企業1-4月份的業績增長均在20%左右,近26.9%的業績增長在20%-40%,近4%增長在40%-60%,近8%的企業增長在60%-80%。
業績陡增的很大因素是疫情期間其他業態停業所致,比如餐飲、百貨等這部分市場,客流和銷售基本上都流向了超市,超市承擔起“保供應”的重要角色。
這并非是一枝獨秀的業態。
上半年能夠滿足消費者最低生活標準的基礎配置業態,都有所“驚喜”,尤其是帶有生鮮品類的社區生鮮店。
去年年底,行業集體從大店走向了社區店模式,7FRESH落地針對社區和寫字樓的新業態七鮮生活和七范兒;盒馬則將大店的開店速放緩,轉向發力千平米以下的小業態——盒馬菜市、盒馬mini等。
大潤發mini店被提上日程;沃爾瑪未來的500家新店也將以小業態為主,包括社區店和前置倉;永輝則一直在mini模式下加速度。
數據顯示,2019年,除超市業態外,各業態銷售和門店增幅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而超市業態中增長最快的是社區超市,銷售和門店增幅分別達到16.5%和16.9%。
當然,疫情之下也并不是所有的社區店都賺的盆滿缽滿,不少社區店依舊尚未跑通模式,更沒有找到標超、大店與小業態之間的核心差異。
因此能夠看到,擁有穩定的供應鏈和其高效率的社區店,才贏在了2020年的起跑線上。
《靈獸》了解到,超市發正月(2020年1月25日-2月22日)銷售同比增長45.47%,客單價增長102.1%。北京華冠正月銷售同比增長45.3%,交易客單價同比增長78.2%。
而增速最明顯的區域社區生鮮店當屬生鮮傳奇,其道出了增長的原因:一是,生鮮傳奇實現了所有商品的自營和很多商品的直采,直接箱式陳列;二是,生鮮傳奇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并引進了很多自動化的分揀和包裝設備,能夠快速加工半成品菜和包裝菜。
除了傳統的線下零售店,同樣看到“曙光”的業態還有前置倉。
叮咚買菜在疫情期間的2月營收12億元,客單價由原來的60元增長至70元,也是看到疫情下的希冀,讓前置倉玩家更為激進,3月,叮咚買菜殺入每日優鮮的大本營——北京市場,但這里,還有一直“毫不示弱”的美團買菜收割市場。
再把視線拉回到2019年,這個市場還是“橫尸遍野”的景象。
食得鮮、鮮生友請、迷你生鮮、愛鮮蜂、我廚生鮮等都沒有熬過2019年的冬天。11月,呆蘿卜被曝資金鏈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大規模關倉;12月,吉及鮮創始人臺璐陽對內宣布融資遇阻,大規模裁員和關倉。
但好在并不順遂的2019已經過去了。不過不用擔心,還有更寒冷的2020年。
如今來看,即便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在“死亡邊緣”的生鮮企業喘過了一口氣,但仍難持久。疫情救了前置倉,但當一切歸于常態時,前置倉們也該想清楚未來的路。
2020年第一個“噩耗”發生在全時,沒有等到“新生”,又深陷供應商斷供、“二次死亡”的命運中,最新的消息是,全時門店被見福、好鄰居接管。
同樣是北京便利店,便利蜂在近期宣布區域門店盈利;有生鮮品類的好鄰居綠標店,疫情期最高日銷達到7萬元,由此還在戰略上做了相關調整,未來綠標店與紅標店的占比將調整為2:1。
全時成為疫情第一個倒下的連鎖企業,但也是整個零售業的縮影。
據《靈獸》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5日,15家批發零售類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包括中百集團、鄂武商、蘇寧易購、天虹股份、供銷大集、中興商業、廣百股份等在內的上市公司一季度均處于虧損之中。
這些企業虧損的核心原因,都歸咎于新冠疫情的影響。
而百貨業更是“重災區”。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2月中旬發布的數據,全國50多家百貨企業在2020年春節中平均銷售額不及去年同期的15%,整個1月份也不及往年的25%,而且僅有的銷售大多由公司內超市體系帶來。
2月,全國百貨也基本處于停業狀態,營收基本為0。
此外,服飾戶外類的三夫戶外和美邦服飾均從盈利轉為虧損。前者一季度業績預告虧損1350萬~1400萬元,后者一季度業績預告虧損1.5億-2.5億元。
三只松鼠一季度業績預告同比下降15.76%-28.6%。
實際上,包括百貨、超市、零食、服飾等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的預告中就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對企業和對經濟的影響。
超市、社區店作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業態,在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疫情“黑天鵝”盤旋下,加速了零售企業的“線上化”步伐,嗅到了新的機會。
《靈獸》了解到,2018年開始嘗試到家服務的誼品生鮮,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每日的單量都達到十萬+以上,相當于年前的2倍多。
這并不是個例。
實際上,幾乎所有以生鮮業務為核心的連鎖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都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線上訂單更是成倍增長。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為很多未開通“線上業務”的零售企業創造了條件。
今年除夕到初六,永輝生活?到家福州地區訂單同比增長率超過45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600%,而通過模式創新和全員動員,步步高better購小程序到家業務同比實現12倍增長。
消費者線上購物需求的增加,線上訂單的爆發式增長促使很多零售企業隨之而變,加碼線上業務。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有越來越多的超市上線了社區團購業務,以來滿足部分購物不便的消費者需求。
《靈獸》了解到,今年3月30日開始首次開團的首航優選,采用的是微信小程序下單,自選最近的門店自提模式,目前平均每團的銷售達到38萬元,銷售筆數6000,客單價63元。
拼團業務讓線下門店的收獲,不僅是業績上的增益,還有線上的流量。
而山東愛客多的小愛社區拼團,目前的微信群用戶更是達到20多萬,愛客多超市每天在線下有7萬筆交易,線上拼團業務有2-3萬單。線下一天的銷售額約300萬元,線上銷售額約80萬元。
這當中,拼團的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做到了有效互補,達到了做大增強的目的。
不過,在拼團業務上,零售企業需要做到不盲目,不隨從,立足現有供應鏈,做出差異化,只做增量,不要想單獨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天助自助者。上半年里,企業開始了各種方式的“自救”。開展線上業務、發展到家模式、進行網絡直播等等,但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觸達到消費者,觸達到被“困”在家中的消費需求,從而產生消費,降本止損。
這一年,零售業發生太多的變遷,感嘆“生不逢時、資本密集型行業”之余,更該思考零售的下一站在哪?
首先,2019年是零售數字化落地的一年,2020年開局就得到了檢驗。
疫情期間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強線上推廣和新工具應用、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線上商城、微信小程序等線上自有平臺的重要性得到凸顯,因此,零售下一站,將被數字化助力。
其次,對于拯救傳統零售于水火的“拼團”業務,《靈獸》曾在兩年前就預測過,拼團很難單獨成為一種模式,但卻是實體商業業務形態上的有效補充。
實體商業在這個生意上更有想象空間:除了線上業務是個不錯的渠道,還通過社群和小程序維護了良好的用戶關系,保持高頻互動;另外由于自身供應鏈可以滿足門店覆蓋的社區拼團需求,商品品質和服務的持續性能夠得以良好的維系。
另外,還需要關注的是,在新冠疫苗正式推出之前,企業還要做好疫情常態化的準備,尤其是病毒的防控舉措將成為常態化,該如何應對目前出現的經濟低迷,以及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的消費行為變化,這是擺在企業面前需要解決的難題。
疫情影響經濟,引起國民消費理念和方式發生變化,消費結構也因此出現重大偏移,這些因素都是零售企業未來要著重考慮的。
這半年來,零售企業從計劃中的跑馬圈地到換道狂奔,從探索新業態到大力發展到家業務,從扛起保供應的大旗到業績明顯下滑,零售企業“跟隨”市場趨勢,做了巨大改變。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01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4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56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15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00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154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1008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9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1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