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有很多人找我。”
趙俊發拿出一張嶄新的藍布平鋪在地上,把箱子里的工具一件件擺出來。
他是京東旗下服務平臺——“京東服務+”最資深的維修小哥之一,我們在公司茶水間約見。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眼里容不下活,寒暄的功夫順手修好了茶水間微波爐上一直亂閃的指示燈,“你看,這不是好好的了?其實沒必要換。”
“有時候舊東西不一定比新的差。”
這社會變化太大,只能通過舊物幫我們留住時間,和時間里的那些人。而趙俊發就是幫你找回憶的人。
“那天我接到一個老人的電話,他說十年前找我修過電視,現在電視又壞了,問我還能不能修。”
趙俊發沒有抬頭,盯著手上的一把黑色鉗子。
“這鉗子用十多年了,可那么多年前修過的電視,哪兒還有印象。”
趙俊發用了十多年的工具
但老人一直記得。
原來,十年前老人曾用自行車馱著這臺顯像管電視找趙俊發修配件,電話一存就是十年,現在電視又壞了,老人求助無門,又撥通了趙俊發的電話。
趙俊發上門檢修,發現是場掃描電路壞了。這配件不好找,孩子也給買了新電視,趙俊發想勸老人“算了”。沒想到幾天后老人自己買到了配件,二十歲的老電視在趙俊發手下又再次出現了畫面。
“不知道老爺子跟電視有什么故事,就記得他特高興,說這是他們一家人看的電視。”
老人七八十歲的樣子,獨居。
電視修好了,可下一次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是什么時候呢?
舊物填滿了時間,卻填不滿空落落的心。
同樣的故事正在無數老人的身上發生著,而為人兒女的我們,真的了解嗎?
從1996年到2018年,二十二年里趙俊發看到了太多變化
趙俊發在家電維修領域做了22年,也是“京東服務+”最早的一批服務小哥。以一年服務1000個用戶的保守估計,已累積為2萬用戶提供家電維修服務,他坦言現在的服務肯定是越做越好:
“過去就是單純做技術,騎個自行車在城市里跑,沒有那么多服務細節的規定。現在對技術要求之外,主要就是做服務品質,對履約時間、用戶體驗和感受,滿意度等等都有要求。”
但更多用戶的信賴,甚至依賴,卻讓他“心里不好受”。
工具舊了,但還是收納得整整齊齊
因為技術過硬又很耐心,趙俊發的“回頭客”越來越多:
“有的老人一早六七點就來電話慌慌張張讓我快過去,一問,是電視沒信號了。”
這樣的要求趙俊發片刻都不敢耽誤,因為只要耽誤一點兒,迎接他的就是電話“轟炸”:
“有時候老人都快急哭了,想讓我馬上出現。”
這些老人的兒女大多不在身邊,電視就像最親近的人,熱熱鬧鬧地維系著他們與生活最緊密的聯結,一旦這聯結斷開,就像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空洞,將他們打回無助的現實。
而趙俊發就像是能補上這塊空洞的“救命稻草”。
上門服務時,趙俊發與用戶家老物件的合影,用戶說50年了還在用。
在他的工作中,經常能遇到這樣的老電器,和珍視老電器的人。
《奇葩說》有期標題叫“生活在外地,過的不開心,要不要和父母說?”
那“生活在老家,有了難處,要不要和子女說?”這個辯題成立嗎?
趙俊發說,現在年輕人除了在網上給父母買東西,也會在網上給父母下服務單,上門服務那種,他說接到這種單子他都挺開心的。
他嘟囔著:“心里其實都惦記著呢,就是都忙。”
作家白落梅曾在散文中懷念外婆:
“她一生簡樸積善,不喜鋪張浪費,皆因當年隨父母逃亡所至。冰雪之地,背著包裹奔走,竹筏之上,差點被人流擁擠落河。一碗白米飯,讓她明白貧窮饑餓的悲苦。出嫁之后,便節衣縮食,與外公一起置辦家業。她所珍藏的銀錢、古物,于年邁時分散給了兒女,留下日常用具,再不肯舍棄,伴她紅塵冷暖。
舊年歸家,外婆已離世半月,睹物思人,淚如雨下。獨自關了屋內,靜坐在外婆每日斜躺的搖椅上,回首往昔與她執手對話,品茶說事,心痛不已。人不如物,舊物有情,陪她走完人世最后一程,而我遠在天涯,竟不曾相送。”
去愛他們,趁還來得及。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51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6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0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2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2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3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2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2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1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