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蔓延,催生出國內互聯網經濟的雛形,2020年疫情席卷,互聯網模式支撐起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在特殊時期的正常運轉。
外賣尤為典型。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發布了一組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6人群像,美團騎手高治曉成為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疫情期間,他幫助過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給她送胰島素,也曾為用戶送去過50斤重的面粉。當城市大部分的人都在居家隔離、百無聊賴,他成了最忙的人。
像他這樣的外賣騎手還有很多。根據近日剛剛發布的《2020美團配送抗擊新冠疫情行動報告》,疫情期間,美團配送完成了5622萬送往全國醫院的訂單,同時吸納79.15萬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
疫情將美團配送打造為連接和服務用戶需求的新基礎設施,如今這一新基礎設施伴隨著開放升級,也將融入時代新基建的進程,融入到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
如果即時配送正在成為維持城市生活的血液,那么,我們離萬物到家還有多遠?
外賣是即時物流最早的形態,也可以說是外賣催生了即時配送網絡的形成,但從整個行業來看,其實外賣只是即時物流的一部分業務。不過,當在這些具備即時配送體系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開始從外賣介入新的服務場景和用戶需求,我們看到,外賣巨頭又重新掌握了即時配送領域的話語權。
我們不妨以美團配送為例,看看是如何從服務餐飲外賣到非餐品類的延伸。2019年5月,美團宣布升級配送開放平臺,發布“美團配送”品牌。回顧這一年,美團配送獨立開放后,逐漸建立起一個全國覆蓋密度最廣的配送網絡。作為連接本地生活服務和用戶之間一個重要橋梁,其業務范圍從原來的餐飲外賣擴展到生鮮果蔬、鮮花綠植、圖書文創等各類商品,服務場景也涵蓋商超、便利店、藥店、書店等線下場所。
數據顯示,2019年,美團配送開放平臺業務規模增長147.3%,合作商家拓展159.7%,覆蓋門店增長370.6%。
作為外賣巨頭,為什么美團切入非外賣業務短短一年就能夠得到用戶的積極反饋?歸根結底,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配送能力就像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可以高效、便捷地承載大范圍的共同需求。換句話說,覆蓋的商戶和用戶越多,其實連接商戶和用戶之間的即時配送服務的價值就越大,整條生態鏈也會因業務的相互帶動而更加繁榮和活躍。
而且,美團配送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為不同規模和不同業態的商家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方案,從而提升用戶對平臺及商家產品的消費體驗,驅動外賣以外業務的增長。
以喜茶為例,喜茶采用人工現制方式,訂單高峰期時容易出現訂單積壓、出餐滯后,而美團配送提供的茶飲定制化解決方案,將配送載具升級、商家的出餐系統和配送系統深度融合,有效平衡了外賣員、商戶及用戶之間的時間沖突。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優化,美團配送目前已經形成四種運力網絡模式:針對便利店場景的“巡游模式”、針對傳統商超場景的“星系模式”、針對近場零售場景的“倉配一體模式”以及針對寫字樓場景的“智能末端模式”。尤其是智能末端模式,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無接觸和安心送,有效避免了送餐時的傳染風險。
今年4月份,人社部發文稱,網約配送員是現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礎設施”,而結合當時的新基建討論熱潮,重新定性外賣員也就意味著即時配送網絡成為一個城市新基建的組成部分。
之所以能獲得官方認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情期間外賣員在維系城市生活運轉過程中發揮的特殊作用。外賣員以個體為媒介,將一個個因為疫情而隔離的孤島連接起來,也將商家與消費者、線上與線下連接起來,對城市而言,以外賣員為核心串聯起的配送網絡如同人體的“毛細血管”,把商品和服務輸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但疫情不是即時配送成為城市新基建的唯一理由。
重新看新基建的內涵,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具體到即時配送,其一,疫情促使原來依附于外賣的即時配送的輻射范圍擴大到幾乎所有商品和服務,當用戶享受萬物到家的習慣養成,他們只會更加依賴外賣平臺,而配送體系也將變為一種即需即用、便民便利的存在。這恰恰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典型特性。
其二,配送網絡不是單一的,它和平臺構建起一系列數字基礎建設,能幫助商家完成數字轉型。如美團,在商家側,美團建立起了一套商家供給側數字化體系,它既能對C端用戶做滿減、團購、管理會員、首付款,還能承擔商家端日常運營所需的營銷、進貨、貸款等功能。簡單來講,美團提供給商家數字轉型最核心的一切數據。
外賣員升級為網絡配送員,即時配送被納入新基建范疇,美團功不可沒,而這也意味著美團將成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推動力。
外賣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美團全國無接觸配送訂單占比達89%,持續投放1000臺智能餐飲柜,生活必需品暴增400%。復工復產后,非餐類訂單依舊保持平穩增速,生鮮買菜、生活日用、美妝護膚、辦公/家裝、醫藥保健,成為外賣單量增長位居前列的五大非餐飲品類。
新業務增長,背后所依賴的就是美團配送高效的分鐘級配送網絡。截至目前,美團配送建立起全國覆蓋密度最廣的配送網絡,399萬平臺活躍騎手覆蓋在全國2800個縣級以上的城市。而且這一龐大的配送網絡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組成的美團實時智能配送系統調動,保證其能更好地適應復雜場景的全品類配送需求。
對一個城市而言,美團配送就像是在為新基建“修路”,只是它連接的是用戶和商家,但當這條路上跑的“車輛”越多,其價值也就越大。
新基建被提出后,開放就已經成為共識。這種共識對外表現在各行各業的所有國家和地區企業,需要開放合作、共同努力,而對內,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技術能力,將持續開放給各行各業,為各個領域的產業升級提供數字化能力。
作為新基建的組成部分,即時配送的開放升級也是大勢所趨。
早在去年美團配送品牌成立之時,美團就將其即時調度的系統能力開放給了更多的商戶與合作伙伴,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商家賦能。如今我們能通過外賣平臺購買生鮮果蔬、鮮花綠植等各類產品,就是美團配送開放后的成果體驗。如今,美團配送宣布將開放戰略再升級,打造更普惠的配送服務。
具體來看,美團配送此次開放戰略再升級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方面,配送網絡覆蓋的品類范圍更廣、也更高效。舉例來講,4月8號華為發布了P40手機,一般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后,最快也要一天后收到商品。而華為在美團外賣上線后,北京一位消費者當天下單,28分鐘后她就拿到了新款手機。
28分鐘是美團穩定的平均配送時長,未來美團配送還將圍繞全域柔性調度、AIoT、開放平臺以及無人配送等關鍵技術領域,展開探索和嘗試,以進一步提升調配和送達的效率。
另一方面,美團配送的開放戰略將深入到產業鏈生態,在技術、勞動力、物料裝備、金融、車輛、能源等各個環節,與合作伙伴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生態產業鏈的協同,將會更好地幫助解決商家的配送痛點,推動商流生態中物流成本的降低。
新基建開放即共贏,目的是經濟結構的轉型,而即時配送開放升級,最終將為用戶帶來一個萬物到家的時代:任何消費者在任何城市,都可以把任何合法合規的東西,以最快的速度送給你想要送給的人。
這也是用戶需求所決定的。長期以來,鮮花、醫藥乃至日常生活用品線上化的滲透率都非常低,一直徘徊在3%左右,這不僅是因為線下消費的習慣根深蒂固,更關鍵的是,這些產品的線上化運營效率并不高,更沒有一個綜合性平臺能夠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但如今,即時配送切入后,我們看到美團正在通過開放戰略連接起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個體,將他們與分散的消費需求對接。尤其是經過疫情之后,用戶在外賣平臺上購買非外賣商品的習慣加速養成,隨著平臺全品類服務越發健全,再加上外賣高頻帶動低頻的效應,用戶也會更加活躍。
萬物到家,是零售及整個服務行業的最終追求。未來,無論是遍布城市道路的便利店,還是偏居一隅的街角書店,他們與消費者的距離只會越來越短,實現即需即得。這大概也是城市新基礎設施的另一種形態。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3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9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9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9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3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45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2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959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5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