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書籍,作者:劉寶紅。
有一次,我到一家企業,發現上上下下正在忙著開二供。原因很簡單:2016年以來的關鍵元器件短缺,再加上業務的井噴式成長,導致芯片、二極管、顯示屏等普遍短缺。從一個供應商處拿不到貨,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再找個供應商。但是,由于技術原因,該企業的2000多種的關鍵料號中,獨家供貨的占比90%多,只有不到10%的有替代。
無需置疑,有些料號的確需要找替代。比如原來為了快速出貨,工程師就在淘寶上隨便上找個供應商,沒法滿足量產時的交付和質量。但更多的呢,則是作為一個企業,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能力不夠。比如采購職能薄弱,一有成本、質量、交付問題,沒有能力跟現有供應商解決,就習慣性地打更換供應商、找替代料的主意。
開二供可不是件簡單的事:設計部門要重新驗證,生產部門也要重新驗證,質量部門要重新做質量評估等,不但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而且制造了很多的混亂。案例企業的業務連連翻倍,支持新生意都來不及,現在把原來已經做過的事重新來過,大家都是叫苦連天。這都注定過不了多久,“二供運動”就會煙消云散,無疾而終,無非是公司政治的一部分。
這讓我聯想到我的老東家,一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半導體設備行業是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行業,關鍵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單點尋源,每個料號只由一個供應商做。這個行業的周期性非常強,一旦生意好起來,供應商的爬坡挑戰重重,交期、質量問題頻發。采購拿不到貨,生產線無米下鍋,銷售整天被三星、臺積電、英特爾這樣的大客戶追著打,大家都是壓力重重,就把設計拖出來背鍋:設計只驗證了一家供應商,我們要開二供。
設計發話了,要開二供,可以啊,我們先坐下來談談,看要雇多少工程師,銷售、生產和采購需要多少資源來支持,需要多少客戶來支持導入新供應商(因為二供的產品需要關鍵客戶認可)。幾千幾萬個關鍵料號,對資源的要求簡直就是天文數字。不可避免地,這數字就報到老總層面,球也順便踢給老總。老總一看,這數字太大,你們再看看,識別那些真正重要的,縮短需要二供的名單。得,球又踢回去了。這樣來回扯皮N次,業務增長的勢頭也慢下來了,供應商的產能也跟上來了,最終就不了了之,直到下一個周期的到來,然后再重新來過。
我在半導體設備行業十多年,見過開二供成功的料號大概不超過兩把手指頭。那是個毫無道德底線的供應商,今天把次品退回去,隔兩周就又送來了,企圖蒙混過關。用盡各種措施,還是改變不了,那就只能開二供,花了大概四五年,把生意轉移了。除此之外,所有的“二供運動”都成為公司政治的一部分,死馬當活馬醫,拿著一個不是解決方案的方案來互相踢皮球。
作為采購,你不能動不動就拿二供作為解決方案;你得通過重選擇、重管理來改善供應績效,控制供應風險。
【實踐者問】現在電容供應緊張,單貨源風險很高,尤其是一些市場緊缺的物料,甚至公司策略合作供應商也建議多貨源,沒有供應商愿意簽署長期供貨協議,這種供需不平衡現象個人認為至少一年內不會改變。這種大背景下,我認為多貨源是非常必要的。請教老師,除了多貨源,增加安全庫存數量,還有什么好辦法在不明顯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物料供應?
【劉寶紅答】如果你是個小客戶,只占供應商很小的產能份額,比如說0.5%,開二供往往是種理性的選擇:因為你太小,沒法驅動供應商改變,就只能多條路多個選擇。如果你是個大客戶,比如占供應商產能的30%,你得非常謹慎開二供:一方面,沒有一個供應商有那么多的富裕產能;另一方面,開二供分散了你的采購額,可能導致你的競爭對手一家獨大,任何一個供應商都不把你當回事。
要知道,你追一只兔子,有可能追不到,但解決方案絕不是同時追兩只。
你的策略合作供應商建議多貨源,是一種非常糟糕、極端不負責任的做法。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日那么多的生意傾斜給策略供應商,就是希望關鍵時刻得到他們的支持。你不能給他們養成這個毛?。耗阋锤覀冏錾猓床桓覀冏錾?;如果我們要找二供,那所有的生意就給二供。這樣逼迫策略供應商更加重視你的業務,及早準備,資源向你們傾斜,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1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38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6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6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1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71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8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70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24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