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分會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供應鏈戰略管理研究中心發布了《疫情下企業融資與供應鏈金融調研報告》。總結了疫情對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影響,梳理了金融機構與供應鏈金融的助貸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現狀,并從完善供應鏈金融生態治理的角度提出發展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使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以供應鏈金融幫助中小企業抵御疫情帶來的危機成為業界焦點。為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分會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供應鏈戰略管理研究中心共同發起,并聯合萬聯供應鏈金融研究院、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共同開展了“疫情下企業融資與供應鏈金融調研活動”。
本次調研總共有約300家企業參與,從行業類型來看,本次調研的企業涵蓋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大部分行業,包括貿易/批發/批發/零售/租賃業、農/林/牧/漁業、房地產/建筑業、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能源/礦產/環保業、IT/通信/電子/互聯網業、教育/工藝/美術業、醫療/保健/衛生業、文化/傳媒/娛樂/體育業、酒店/旅游業。
從企業類型來看,本次受調研企業中,52.5%為持牌金融機構,其中17.6%為商業銀行、14.2%為保理公司;47.5%為助貸機構,其中16.7%為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13.2%為金融科技服務商,7.8%為行業互聯網平臺。
從業務類型來看,本次受調研企業主要開展保理類業務、固定資產抵押類業務、貨物/倉單質押類業務、第三方擔保融資類業務、數據信用貸類業務。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攔路虎”,雖然國家相繼出臺過多項政策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卻一直存在。在此次疫情中,各類中小企業的經營均受到嚴重影響,遭遇資金流斷流、供應鏈斷層、貸款到期等運營危機,融資需求進一步提升。
從此次調研數據來看,雖受疫情影響,受調研企業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面并沒有大幅退縮。調研數據顯示,只有約20%的企業會偏向收縮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業務,另外80%的企業預期會保持甚至擴大業務規模,并且融資利率還會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這大體上可以說明,盡管近年來(尤其是當下)承受著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我國這批具有代表性的(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企業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上,并沒有大幅退縮,有的甚至還在努力地發展業務。
受疫情影響,未來什么樣的中小企業客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更容易獲得融資支持?
從調研數據顯示的結果來看,對于受疫情打擊較大且有延期或增加授信需求的客戶,76%的企業要求其加強信息、數據共享力度和及時性,63.2%的受調研企業要求其提供真實有效的供應鏈應急方案,而只有5.9%的企業會要求增加利息。
這也意味著,首先,融資企業必須加強信息共享以便解決金融機構、助貸機構與融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其次,融資企業必須要有真實有效的供應鏈應急能力,這是VUCA時代,面對日益增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有目共睹,計算科學在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給各行各業帶去了全新的發展方向。而金融行業也是最早將計算科學技術進行實際應用的社會領域之一。
從調研數據顯示的結果來看,將傳統企業(指僅開展固定資產抵押融資或第三方擔保融資的企業)與非傳統企業(指開展保理類、貨物/倉單質押類、數據信用貸類、貿易代理類、基于信用證的融資類、保險+融資類、稅金貸類等任意一項業務的企業)對金融科技價值的評估進行對比,非傳統企業對金融科技的評分總體比傳統企業的評分高出23.6%。由于非傳統企業所開展的業務更注重自償性,注重第一還款來源、注重衡量供應鏈整體,需要深入到供應鏈場景中去把控風險,對金融科技的價值明顯感受更深。這說明金融科技在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中的確具有較大的價值。
而從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這四類科技調研對比來看,在當前疫情下,物聯網技術更受到重視。究其原因是因為物聯網技術能為其他技術及時地提供真實的數據,讓金融機構實時地了解真實的企業與供應鏈運作情況。尤其是在當前全國各行業供應鏈運作中斷或不暢的情況下,供應鏈急需加強與物聯網、互聯網的融合。
2020年2月19日,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指出,在疫情期間要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需要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僅僅是從政策上加以引導和鼓勵,更需要全社會各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努力,建立有助于供應鏈金融持續發展的生態治理。“報告”也給出了生態治理發展建議,包括:一、形成由多方共同作用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結構;二、形成可靠、關聯和有效的供應鏈金融管理體系;三、形成規則明確的供應鏈金融行為;四、建設合理、清晰的供應鏈金融制度環境;五、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務與風險可控并行的供應鏈金融秩序。
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共識。大企業與小企業、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政府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也已成為共識。但是如何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落到實處,需要不斷完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需要不斷創新和應用協同共贏的商業機制、需要不斷發展科技。調研報告最后也呼吁各方攜手,共同推進中國供應鏈金融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祝愿中國的企業早日度過難關,祝愿中國實體經濟再上新臺階。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423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9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25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876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54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16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18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282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67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4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