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受訪者提供
北京京順東街8號,北京地壇醫院新住院部剛剛建設完工。北京地壇醫院是新冠病人集中收治定點醫院,隨著新住院部的落成,緊張的救治工作已經開始,但是由于周邊配套措施還不完善,醫護工作者們如何吃飯成了大問題。
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得知了這件事,作為亞洲餐飲聯盟執行主席、她第一時間發出呼吁,聯盟內二十多家餐飲企業,每日為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提供200余套豐富的午餐和晚餐。但是剩下的問題仍舊棘手,這些套餐盒飯如何送達醫院。
在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看到不少美團、餓了么、京東快遞等第三方平臺公司堅持送物資的消息。不過與個人訂單不同,這種對某個醫院的定時定點配送,其實類似于團餐業務。如何做好重點醫院的團餐業務的“無接觸”配送,可以參考的案例并不多。
這里的難點其實有幾個:第一,這次涉及包括嘉和一品多家餐飲企業,餐盒數量多,出發地分散,但是又需要集中配送;第二,整個配送鏈路需要全封閉操作,才能保證餐食的品質。第三,醫護人員工作比較忙,和一般公司還不同,不太會出現某個時段全部離崗,排隊取餐吃飯的情況。取餐時間分散。
這個時候,如果按照過去的配送履約鏈路,無論是餐廳自送,還是第三方平臺,單獨操作這個“盒飯工程”都有難度。
這時候援兵來了,而且來自餐飲圈之外。
格力電器是以空調為主業的國內家電龍頭企業,但是格力電器不只會生產空調賣空調,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聽說了此事,捐出了多臺格力的智能取餐柜。可以看到,這些取餐柜整體外形酷似社區的快遞柜,不同的是每個柜門都有一扇小窗戶,是可視化的。據了解,“格力智能取餐柜”獲得多項發明專利,通過遠程物聯網控制,實現單倉 0-65度遠程溫控,保溫儲存;取餐后關門自動單倉消毒,確保醫護人員隨時吃上安全、有溫度的美味餐食。
智能柜來了,解決了前面所說的取餐的問題,但是配送履約還需要新的援兵。于是物流圈又來了兩隊援兵。
第一路人馬,其實是一輛輛矮胖的無人車。這是新石器公司提供的專業無人送餐車,一輛車可以實現遠程遙控無人駕駛送餐,每次送餐50份,每日可服務約100名一線醫護人員。餐食從上車,再到餐食取用全過程均由車輛獨自完成,避免疫情期間的人與人接觸,減小了疫情傳播風險。
另一路人馬,則來自同城配送新軍,順豐同城配送。和大家熟悉的順豐快遞業務不同,順豐同城配送業務正式上線不過一年的時間,其業務類型可以簡單理解為順豐版的“小美團”。餐飲配送也是順豐同城配送的核心業務之一。
整個訂單流程是這樣,醫護人員通過“Top50安心外賣“小程序進行訂餐,每日從多種套餐中選定餐品。第二天餐廳現場制作后,由新石器高科技“無人送餐車”進行配送,順豐提供運力保障,到達醫院后統一配送入“格力智能取餐柜”。醫護人員從一線下來后即可到取餐柜通過手機或智能屏操作開柜取餐。整個流程避免人人接觸,全程安全可控。
據介紹,捐贈發起當日就得到眾多餐飲企業的響應。第一批供餐餐廳選取了涵蓋中餐、西餐、餃子、米粉、小吃、甜品、奶茶等多種品類的20個餐飲品牌,其中包括全聚德、旺順閣、嘉和一品、渝是乎、湯城小廚、金掌勺東北菜、豐茂烤串、眉州東坡、羲和雅苑、小恒水餃、吉祥餛飩、時時樂西餐廳、江邊城外、犟骨頭、霸蠻、喜家德、好倫哥、CoCo都可、唐宮提供的70余種套餐。
這樣,在三路援軍的支援下,整個配送鏈路搭建完成。這些公司的協力合作, 保障了北京地壇醫院新住院部醫護人員的吃飯問題。同時,這也說明了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復雜性。
在前述的配送鏈路中,主要是服務團餐配送,那么,這種模式在疫情之后有沒有可能推廣開來,實現常態化的無人配送或者無接觸配送?
劉京京對虎嗅表示,這種配送方式其實比較適合住宅小區和商務寫字樓的配送。其實效率更高,而且安全可靠。
虎嗅認為,這種配送方式的嘗試,不僅在于其公益和社會意義,對于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的未來發展,也有很多啟發。
通常意義的C端同城配送,為了保證消費者的體驗,提倡越快越好,所以其配送模式其實是B2C模式,比如一個餐廳出餐,不同的騎手分散配送給不同的用戶。疫情期間,其實在生鮮零售領域已經出現了變化,就是把小區視為一個物流節點,用汽車把生鮮商品先集中配送到小區,再分散配發訂單。整個鏈路變化為B(超市)—B(小區)—C(用戶)。由于自提方式被普遍接受,甚至于最后這100米的B2C也被節省了。
現在,這一模式完全可以思考套用到餐飲配送上,鏈路變為B(餐廳)—B(寫字樓醫院學校)—C(用戶)。
無人車配送目前在國內很多城市已經在試點。不過,過去和業內交流時虎嗅發現,由于個人用戶訂單的分散,無人車的作用往往會被定義為最后100米的履約者,也就是上述鏈路B(小區)—C(用戶)這一段。比如,廣州的永輝超級物種就曾經采用過,由無人機來飛B(超市)—B(小區)這一段,由無人車來解決B(小區)—C(用戶)的方式。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居然要用上空運轉陸運的方式,也是挺有創意。
其實就無人車配送來說,無論是團餐的TO B配送,還是個人用戶的TO C配送,效率最高的就是線路相對穩定的配送。也就是說,如果一輛車反復穿梭于A-B兩點之間,不僅風險降低,而且可以實現配送的集約化。而目前疫情期間的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也給了最后一公里配送進行模式探索最好的窗口期。
當然,這樣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充滿科技感的最后一公里,前提是物聯網智能設備(智能取餐柜),智慧物流(無人車),以及移動互聯網(微信小程序)的合作。只有這些要素匯合一處發力,同時消費者能夠接受多元化的履約方式,未來城市里才可能有更加安全便捷的最后一公里。也許,時效上需要消費者多一點耐心。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265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262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618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31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9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17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55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22 閱讀大跌!!!重挫14%
10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