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菜在麥德龍中國業務競購的無約束條款輪報了一個高價時,并沒有產生太大“轟動”。因為無約束力條款下,好像人人都在亂報價,以求進入下一輪。
而當美菜在有約束力條款下,據稱報了一個甚至超過最終獲勝方物美更高的價格時,這就成為了一個嚴肅的事情,美菜成為了一個大熱門。
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美菜與麥德龍失之交臂。
但《商業觀察家》好奇的是,美菜想做什么?中國B端市場是否真的能像美國那樣出現西斯科這樣的專業B端巨頭。
B端
麥德龍中國競購案有趣的一點是,最后一輪的主要競爭,很多時候表現為兩家來自北京的企業,爭奪一家總部設在上海的企業麥德龍中國。
物美、美菜兩家來自北京的企業是最后一輪的熱門,而如果把永輝的B2B業務平臺彩食鮮(總部遷址北京)因素也算上,那就是2個半北京企業在競爭。
整體來看,物美中意麥德龍一大原因可能是要南下,更好發展南方市場,那么,美菜希望得到什么?或者說麥德龍中國有什么?
麥德龍中國的優勢是:優質的商品、高標準可溯源的食品安全體系、自有品牌商品體系、國際聯合采購的全球化供應鏈體系、品牌價值,以及分布一二線城市,主要在南方的門店點位價值。
那些對美菜有用?
首先,供應鏈是有用的。
麥德龍的全球供應鏈、自有品牌商品體系、一套B端的工業化運營系統、高食品安全標準可溯源的足夠豐富的商品體系等。這些是有用的。
既能有品質背書價值,也能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選擇,還能將麥德龍中國的國際聯合采購商品、自有品牌商品導入美菜所覆蓋的中小餐飲客戶,整體起到抬利作用。
通過麥德龍中國,美菜也有可能更好涉足上游,美菜過去在上游供應鏈端并沒有明顯成果。
其次,品牌、客戶資源是有用的。
要做中大型企業、事業單位等的團購、B端業務,品牌還是很重要的。美菜過去的主要客戶則是中小餐飲。做中小餐飲要盈利的難度則相對高得多。
作為全球500強品牌,麥德龍在中國是盈利的。
最后,門店也是有用的。
既可作為城市中央倉,也可以作為城市配送倉。麥德龍中國97家門店所能輻射到的商圈范圍,有超過60萬家中小獨體商店,以及餐廳。
美菜又能為麥德龍中國帶來什么提升?
美菜所覆蓋的中小餐廳客戶是麥德龍過去所難以充分經營的,兩者融合在獲客成本端會有優化。
比如,B端市場需要大量鮮食加工,既是抬利,也是建立粘性。通過客戶共享,是有利于提升雙方的鮮食加工業務的。還比如,自有品牌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等等,雙方的B端客群是有一定差異化的。
美菜已經形成初具規模的物流體系,這是麥德龍中國從坐商向“行商”轉變的很好基礎。
美菜的互聯網能力能為麥德龍中國的數字化發展帶來提升。
這些都是雙方融合的價值,準確的說,在B端市場,美菜與麥德龍中國的整合,其實對雙方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
當下市場,各大企業也都在往B端業務發展,因為中國市場還沒有出現美國西斯科這樣的專業B端巨頭型企業,有市場空白點。
所以,可以看到阿里內部的B端業務條線在“賽馬”,未來則會融合。永輝B2B業務也開始獨立運營等等。
但中國各家企業其實都有各自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要解決,所以,整合各自優勢也是一個路子。
美菜與麥德龍中國的整合對于雙方B端業務的互補與成本優化其實是有幫助的。
C端
既然美菜與麥德龍中國在B端業務有很多融合提升點,美菜對麥德龍中國的競購出價又非常高。那么,為什么美菜最終沒能成功競購麥德龍中國?
《商業觀察家》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試圖尋找答案。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以下二個因素可能會有影響。
一、美菜沒有C端零售運營能力。
除了地產等價值,麥德龍中國的業務體系主要包含二塊。一是B端業務,針對的是餐飲業、酒店業、食堂、企事業單位福利禮品團購業務等。一是C端用戶零售市場。
由于麥德龍中國的并購方案中,雖然是出售控股權,但麥德龍集團還是會保留少部分股權,以保證從中國市場獲得品牌授權費、系統服務費等收益。這些費用是每年按業績指標扣點收取。
因此,麥德龍集團會考慮競購方對麥德龍中國整體業務是否有提升能力。
目前階段,麥德龍中國的主體營收其實是來自C端業務,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當下麥德龍中國的C端用戶銷售占比可能在65%左右。
對于這一塊,美菜則其實是能力缺失的。
美菜沒有C端零售運營能力,沒有門店運營能力。也就是說,美菜如整合麥德龍中國,對于麥德龍中國的C端業務提升,可能帶來不了太大幫助,而這可能會影響到麥德龍集團未來的收益。
二、組團競購難以形成一致性。
美菜是知道自己缺乏C端運營能力的,所以,《商業觀察家》聽說美菜在競購麥德龍中國時,也曾力圖邀請零售商“跟投”參與麥德龍中國競購。
這里面的問題是:1、能消化麥德龍中國百億級零售體量的零售商,可選的并不多。進而,有能力接下麥德龍中國零售業務,且有意向參與競購的零售商可能會思考,既然都有這個實力參與競購,為何不自己領投干,而要去跟隨別人,讓“領投方”賺便宜呢。
2、即便是沒有能力、沒有渠道“領頭”參與競購,而只能跟隨參與競購,也會有很多問題。一是,美菜競購出價很高,大家能形成一致嗎?這其實是很難形成行動的一致性的,競購時尚且如此,未來整合運營則可能有更大問題。另一個則是,但凡跟投的,有多大可能為麥德龍中國C端零售業務帶來大幅提升,這些是相對值得懷疑的。
因此,“偏科”可能是美菜在競購麥德龍中國時的一個局限。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55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9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1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5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53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6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3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4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