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始于貿易融資,但又在貿易融資基礎上結合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打通了供應鏈金融各方信息,使得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
如果將貿易融資放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歷程中的話,可以視作供應鏈金融的1.0階段。貿易融資的原始階段,是點對點、單對單通過貿易來進行融資的。從依托核心企業的線下“1+N”模式開始,貿易融資就真正進入了供應鏈金融融資階段。
如果將供應鏈金融與貿易融資進行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繼承性和區別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信用評估的差異
貿易融資可以基于企業間的上下游交易,依托核心企業信用,也可以基于流通中“物”的資產價值來進行融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從以核心企業信用為依托,逐漸趨向將產業鏈、供應鏈的整體動態作為評估的主要目標。
(2)供應鏈穩定性的差異
貿易融資是基于貿易產生的,信用評估大部分基于核心企業信用和“物權”,偶發性因素較高,對供應鏈穩定性較難評估。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基于穩定性的供應鏈數據,形成多維度、實時交互的大數據模型。穩定性的供應鏈流動性補充是供應鏈金融應用的基礎。
(3)真實流動性的差異
由于缺乏長期穩定的信息化數據作為支撐,貿易融資真實性的驗證較為困難,對信用和物權的真實性驗證難度較大。供應鏈金融逐步打通多維度交易數據、物流數據、社會大數據,形成有效的流動性驗證和主動性驗證,將融資模型融于供應鏈中,以數據信息化為基礎,形成有效的供應鏈信用體系。
(4)還款自償性的差異
貿易融資的自償性來源于交易本身,這就對交易本身的評估帶來了較高的難度。虛假貿易、融資性貿易、物值和物權的不穩定,均會導致貿易融資自償性大大下降。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充分結合產業鏈特點和行業特色,形成結構化融資模型,不單獨依賴交易本身,得以實現供應鏈自償性的結構化。
(5)杠桿比例的差異金
融降杠桿、影子銀行降杠桿都是為了讓金融脫虛入實,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合理模式和融資方式可視作杠桿,貸款比例合理性要結合產業發展趨勢,結合供應鏈的穩定性、結合核心企業流動性補充的合理性綜合考慮。
(6)融資模式封閉性差異
貿易融資對融資杠桿比例的考量幾乎停留在原始的人為判斷階段,并且多方信息不共享,很容易造成過度融資。同時貿易融資注重形式上的把握,缺乏信息、物流、資金的一致性把握,容易造成供應鏈流動性資金缺乏閉環驗證。這既不利于資金方的資金安全,也不利于供應鏈系統上下游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供應鏈金融逐步發展為信息打通、供應鏈流動性可視化的融資模式。依托供應鏈穩定性開展的融資,對供應鏈的補充是溫和的、適度的、可控的。這樣才能確保資金流向真正需要被支持且有行業競爭力的中小企業。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253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28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130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99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796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49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246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169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42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0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