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證監會在其網站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通過左下角“閱讀原文”鏈接可看),在“第二部分第(三)條”提到“堅決破除造假‘生態圈’”。造假“生態圈”,在官方文件的表述里比較少見。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安排,《意見》的發布日期正好在“315全國打假日”,這讓造假“生態圈”的表現更多樣了。
《意見》主要針對的是財務造假,“生態圈”里包含了上市公司內部、第三方專業機構,以及有關部門。
而當天央視的“315晚會”則涉及到了營銷造假、原料造假、工藝造假等。
“制造水軍的黑手段”,營銷造假,“生態圈”里包含了主板機廠商、主板機運營方、水軍雇傭方;
“滅不了火的滅火器”,原料造假,“生態圈”里包含了滅火器廠家、消防器材批發商、滅火器采購方;
“假防火玻璃黑產鏈”,工藝造假,“生態圈”里包含了玻璃廠家、合格產品檢驗方、施工現場檢驗方。
從上看出,財務造假、營銷造假、原料造假、工藝造假見縫插針,層出不窮。造假,不僅是單個企業行為,而且還有“生態圈”支撐。面對層出不窮的造假,及其依附的“生態圈”,供應鏈人應如何作為,才能讓企業免于損失,讓自己免于責罰呢?《意見》內容和晚會記者其實已經提供了思路。
1.“穿透式”交叉驗證
《意見》“第二部分第(二)條”強調要“提高穿透式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出“加強與各部門、地方政府數據共享”,“強化對上市公司重要往來主體、關聯方等信息的收集串并”,“健全常態化線索發現處理機制”。對應到供應鏈人應對“造假”,就是通過以下三種形式進行交叉驗證。
(1)通過對方的多部門多層級來驗證。即就同樣的數據、同樣的疑問與對方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人員反復交流。如為了辨別對方供應鏈數據的真偽,可以向其銷售、計劃、生產、物流等部門的主管及一線人員詢問。
(2)通過對方上下游的異常來驗證。對方的上下游,可能是同行,但也有很多不是同行,通過對方上下游了解信息可能會比通過對方內部更容易些,要特別警覺對方上下游的異常舉動,比如對方的主要客戶減少訂單或拒絕付款,對方的主要供應商停止供貨或上門追款。
(3)通過對方的長期表現來驗證。一次是偶發、兩次難免遇不可控因素,三次四次就可能是對方的習慣或價值觀使然了。用心記錄與對方的交往數據,就有可能發現對方造假的端倪或事實。
2.“現場式”核對數據
不能只看數據,否則就會掉入紙上談兵的陷阱,還必須看其行為或現場,這個也是交叉驗證的重要形式。《意見》要求“加強現場檢查”,并且在《意見》發布當日證監會還發布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證監會公告〔2024〕1號)。另外,央視315的晚會“曝光”幾乎都來自現場調查。供應鏈人應對“造假”,也不能只坐在辦公室里,必須深入現場,具體做法如下。
(1)深入現場發現問題。315爆出來的“造假”,很多是記者在現場輕而易舉就發現的問題。供應鏈人到對方現場可能很難遇到那么明顯的問題,但“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掩蓋”,多深入現場,多深入對方的生態圈,就很可能會發現蛛絲馬跡。
(2)突然到訪掌握真相。提前通知要去現場,對方就有時間掩蓋真相,突然到訪的目的,就是讓對方措手不及。突然到訪,對方對接人員可能會借口不在,但只要想去現場,辦法肯定會有的。
(3)全程可視實時監督。到訪現場,只是時點檢查,想要做到“全程實時”監督,就需要利用數字化的工具了,比如產線監督、在庫監督、進出物流監督。不過,這種數字化監督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還得看對方意愿。
3.“臥底式”收集真相
《意見》提出要“提高對公司內部人舉報造假的獎勵金額”,“315晚會”的很多爆料也是來自“內部知情人”。內部人,尤其在關鍵部門的內部人,掌握了很多外部查不到或現場反映不出來的情況,并且因為涉及到了利害關系,內部人非常有動力去充分收集證據。供應鏈人也要在對方找可以作為臥底的“內部人”,不需要誘導他泄密,只要能獲得一些從外部很難知曉的情況就可以。
說到“造假”,而且以“生態圈”形式登峰造極地造假,非2021年曝出的“專網通信事件”莫屬。隋田力從供應鏈兩端設套,吸引15家上市公司入局,當年有文章定義為“國內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套路最深的騙取套取現金的大騙局。”
來源:證券時報
事后來看,如果有企業能采用“穿透式”交叉驗證、“現場式”核對數據、“臥底式”收集真相的應對“造假”組合拳的話,被騙的金額和時長可能就不會那么嚴重了。舉例,如下圖所示的商務條款,上市公司應該是要到對方現場去調研,不僅要看直接上下游,而且要“穿透”上下游的上下游,去確認需100%付款的原材料準備得怎么樣了,去確認只收10%貨款的產成品到底做什么用了。
最后,還需著重強調一種供應鏈人必須掌握的方法——“留痕式”保護自己。為啥要必須掌握呢?一是因為,造假已經從“公開”轉變為“隱蔽”,從“單獨”發展成“生態”,“當局者迷”,供應鏈人很多時候避之不及;二是因為,供應鏈人的上級領導,甚至所在企業的負責人可能會出于某種目的,明知對方“造假”還要繼續交易。“留痕”的目的,就是為了展現自己所做的努力,或者為了避免自己無端替別人“背鍋”。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370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271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585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76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93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51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6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8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89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9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