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紐約州州長馬丁·范布倫(Martin Veblen)給總統寫了一封信,痛斥時速“高達”24公里的火車,“風馳電掣般穿過鄉間,引起莊稼失火,驚擾牲畜,嚇壞婦女兒童。”
這件事情的背景是美國內河航運業面臨鐵路公司的降維打擊,聯手向鐵路工業發難,很多鐵路運輸業務被限制在運河停運季經營。
但鐵路帶來的高效率還是讓資本家們紛紛用腳投票,就連船運大王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都帶頭叛變,賣掉全部輪船投資鐵路,后來成了游戲《鐵路大亨》的原型人物。
鐵路將地廣人稀的美國大陸連接成了一片巨大的內需市場,鐵軌鋪到哪里,資本主義就蔓延到哪里。后來的史學家評價說,美國從一個名義上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真正完整的國家。
19世紀的最后30年,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三條鐵路干線相繼通車,裝載著鋼鐵、煤炭和石油的列車徹夜轟鳴,美國西部的農產品通過鐵路運到東海岸,再由貨船送往歐洲,售價都比歐洲本地的糧食都便宜。
從某種角度看,物流對商業與經濟運轉的推動力常常被低估。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全球貿易和全球分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裝箱的迅速普及,隨之帶動了航運業的跨越式進步。1961年的“林肯總統號”只能裝下126個集裝箱,到了2017年,“東方海外香港”號的載箱量已經達到了21413個。
相比其他的運輸方式,集裝箱的革命性在于,它沒有讓貨輪開得更快,也沒有讓公路修得更寬,卻極大提升了運輸效率。
時至今日,無論是全球范圍內的航空和遠洋航線,還是具體到一個個城市里的地面與高架網絡,都已變得無以復加的復雜。無論是何種物流形式,在城市范圍內的“最后一公里”似乎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峰。在“平面”的物流渠道難以拓寬的情況下,一個堪比集裝箱革命的物流變革迫在眉睫。
而在這個語境中,“城市低空”就成了一片尚未得到開采的富礦。
今年2月,美團無人機團隊宣布其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已通過中國民航局審定,并獲得了相應的許可證,可以在深圳人口密集區120米以下空域中,用無人機完成物流配送工作。目前,美團無人機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落地了15條航線,處于一定范圍內的測試和運營階段。
根據公開可查的材料,行政層面對低空領域的商業場景探索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從原則上來說,“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下的區域,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延伸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商業化場景,比如目前還比較科幻的空中出租車、短途航空客運等。從目前來看,落地速度最快、商業前景最好的,是無人機的短途配送。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在2013年的一次采訪中預測,無人機送貨將在五年內變得普遍,雖然從目前來看,這個預測過于樂觀,但亞馬遜的Prime Air項目已經在2020年得到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準。
相比由城市道路構成的運輸網絡,低空物流最大的優勢在于“立體”,可以容納的運輸吞吐量天然要更高。同時,運輸的載體是無人機等航空器,既不需要改造原有的運輸網絡,也不需要大規模新建技術設施,在經濟性上也有優勢。
換句話說,無人機之于低空經濟,正如集裝箱之于全球航運市場,用性價比最高的方式完成了效率的極大提升。
在國內,針對低空物流的推動從2018年后開始提速,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一年后,民航局批復深圳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目標定位城市場景和綜合應用拓展的試驗和探索。
同一時期,數位政協委員遞交提案,建議關注低空領域的發展。其中一份提案寫道,要“逐步擴大低空開放范圍和限制,形成產業鏈集群,培育通用航空產業關鍵人才,設立專項補貼。”
2023年,“建設低空經濟中心”首次被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深圳擁有包括大疆創新、順豐、美團等多家產業鏈公司,覆蓋了無人機研發、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同時,深圳商業活動頻繁,但城市道路面積有限,天然適合低空物流的探索與測試。
截至2022年底,美團無人機累計配送訂單超12萬單,較傳統的配送方式,效率提升了150%[5]。
今年7月,美團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公開展示其第四代無人機,以外賣場景為例,從理論上來看,3公里半徑內的外賣,配送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經過產品的四代迭代,無人機配送在技術上正一點點完善。
有技術和供應鏈的成熟,也有了行政層面的試點綠燈,低空經濟從技術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已經箭在弦上。
2021年,谷歌旗下試運行三年的Wing無人機發布了一份成績單:配送訂單數超過10萬單。但觀察訂單結構,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地方——超過一半的訂單都位于澳大利亞一個名叫Logan的地方。
Logan雖然貴為昆士蘭州第三大城市,但總人口不到30萬,刨除城市核心區域,人口密度不一定趕得上當地袋鼠的密度,屬于典型的地廣人稀。
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安全起見,Wing的運力只有不到3Kg,碰上公司聚餐,搞不好得出動無人機編隊完成配送任務。
不管是送外賣還是送快遞,物流都是一個很看重規模效應的生意,但Logan這種地方連規模都沒有,更別提規模效應了。接受The Verge采訪時,Wing的負責人直接把東京等東亞城市排除在外——因為大城市對無人機很不友好,“無人機很難找到一個沒有樹枝、電線桿和招牌的空曠位置投放貨物[1]。”
所以,Wing的初衷其實是降低配送成本。但在中國,美團面臨的問題其實是,面對種類和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即時配送訂單,如何更快地提高整體配送效率。
用戶越來越傾向于“線上買一切”,且對配送速度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咖啡、奶茶、拉面等苛求口感的餐飲,以及紙尿褲等即時性很強的生活日用品。即時零售市場規模的擴大,促動了即時配送規模的持續增長。
這種消費趨勢推動了無人機配送的高需求,但中國城市高樓林立、人口密度大的特點,又進一步加大了無人機技術研發的難度。
早在2017年,美團就啟動了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探索,隨后進行了四次產品迭代,自研的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已經通過中國民航局審定,并獲得局方頒發的《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準函》和《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這一審定結果也意味著,美團無人機成為了一家貨運通用航空公司,可以開啟商業化運營。
如何在技術上做到安全和高效的同時,又能保證適當的經濟性,是美團無人機項目一直在處理的難題。能夠兼顧這些問題的,可能也只有作為中國本地生活市場最大參與者的美團。
2016年前后,無人機曾是一級市場的超級風口,每個VC的辦公室里都得擺上一兩臺。但實際上在過去幾年,無人機的主流場景長期止步于相對小眾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技術進步的動力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需求。過去幾年無人機配送廣受期待,隨著過去幾年即時配送的場景不斷擴展,無人機配送的市場前景也迅速變大。
從商業角度看,美團擁有最龐大的即時配送場景,非常適合扮演新技術晉級階段的那個“超級甲方”。
在此前接受采訪時,美團無人機項目負責人提出過一個“低空物流”的概念,并概括了三個趨勢——高效、智能、安全。無論承擔運輸職責的是貨車還是無人機,效率始終是支撐規模最重要的籌碼。
美團的思路,是用智能化貫穿無人機的研發和落地,來實現提升效率的目標。
配送無人機的技術難題,一方面在于場景本身——比如高樓間狹窄的空間和惡劣天氣對硬件的影響,在第四代無人機的研發上,美團的研發團隊就研發了在中雨、中雪、大風等惡劣天氣中完成配送任務的技術方案。
另一方面,和消費級產品不同,配送無人機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產品,而是一整套體系。除了沒有駕駛員,民航客機需要配備的人力物力,配送無人機幾乎得全套照搬,比如智能遙控器、充電柜、消防柜、收發餐設備等這些配套設施,以及智能調度系統、運維等。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套龐大體系換來的結果是配送費用大幅度提升,那么新技術就無法實現推廣價值。
因此,美團的策略是提高配送無人機的智能化水平。美團無人機給出了自己的解法:
單量不是美團無人機追求的首要目標,是輔助目標。美團無人機通過單量來驗證商業場景成熟度、技術的成熟性。單量背后的系統成熟度才是最核心的目標。
一直以來,限定無人機配送效率的是無人機只能 “視距內運行”——在無人機飛行過程中,必須隨時有觀察員監看,避免出現安全風險。目前,美團已經實現了“超視距運行”,即一個飛手可以同時管理最多十臺無人機,讓無人機在飛手視野范圍外執行飛行任務。
一個人同時調度的無人機越多,配送成本也就越低,這就需要以建立調度系統為代表的智能化體系。
在上海,美團建立了一個城市低空物流?絡運營示范中?,在上海的首條無人機常態化商用航線也已經在金山正式運營,包括MANNER、永和大王等餐飲商家都已經加入該航線的配送服務商業合作中。
盡管當前的測試規模,離美團理想中的“城市立體物流服務網絡”尚有距離,但前路并不遙遠。
1947年,索尼的創始人井深大在美國旅游,認為貝爾實驗室發明的晶體管可以用來開發收音機,便大手一揮,花了2.5萬美元購買了生產專利。對此,主管工商、貿易、外匯等事務的日本通產省的反應是:2.5萬美元買一個沒用的專利,浪費了寶貴的外匯儲備。
一直到8年后的1955年,索尼發布了幾經改良的晶體管收音機TR-55,并大獲成功,相關技術成為索尼日后逐鹿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基石。
正如上文所說,能讓技術發揮價值的是需求,而需求又會反過來促進技術的改良和優化。盡管美團帶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外賣”,但實際上,美團是一家對新技術非常敏感的公司,同時,他們非常善于將新技術與自身的業務場景結合。
在無人機自動調度系統中,美團開發了一套名為“時空膠囊”的技術。舉例來說,在一個時空區域內,到底可以同時起降和運行多少臺無人機,需要有復雜算法作為決策和調度支撐。“時空膠囊”技術,可以保證幾十甚至上百臺無人機在同一個時空區域內運行,且任意兩臺無人機在任意時間,都不會發生航線位置上的交疊,從而提升運行效率。
另一方面,從即時配送本身的屬性來看,對運力消耗最大的時段,往往也是雨雪等惡劣天氣導致運力供給不足的時段。因而,美團無人機業務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運力的錯峰補充,這也是為什么其軟硬件要針對惡劣天氣做定制化的研發。
目前,美團無人機已經在深圳、上海的多個商圈、社區、景區等落地,提供“3公?、15分鐘”的標準配送服務和交付體驗,可配送品類達到2萬種,目前累計完成訂單超過16.7萬單, 配送商品種類涵蓋了餐飲、美妝、快消、商超等。
電商平臺替代傳統家電賣場曾是中國零售行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因為它代表著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商品和服務與消費者的時間距離越來越近,并且越來越便宜。在這個過程中,低成本物流是最核心的推動力。
而隨著即時消費趨勢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詢問配送還能不能 “更快一點”,似乎只有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美團無人機落地深圳,提供“3公里,15分鐘”的即時配送服務
1894年,倫敦《泰晤士報》做過一個有些離譜的預測,按照每匹馬平均每天都會制造7到16公斤糞便計算,到1950年,倫敦每條街道都會堆起3米深的馬糞。當時,倫敦是全世界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數以萬計的馬匹生活在這里,承擔著都市每日的人員和物資流通工作。
然而,歷史并不總是按照既定軌跡演進。僅僅20年后,在倫敦、紐約等繁華都市街頭,汽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馬車。馬糞淹沒街道,也隨之成為一個“杞人憂天”式的玩笑。
同樣,當都市里的街道越拓越寬卻仍然對交通擁堵無能為力時,或許可以抬頭看下天空。“3公?、15分鐘”實現“萬物到家”,雖然目前只是個愿望,但它一定會以某種大多數人預料之外的方式來到眼前。
參考資料
[1] 最快3分鐘送到,Google 的無人機居然送出了100000單快遞,愛范兒
[2] 美團做無人機,是要解決誰的問題,極客公園
[3] 亞馬遜無人機送貨獲批準,揭秘7年跋涉背后的沖突與無奈,機器之心
[4] 已送貨10萬件:谷歌擁有世上最大的民用無人機送貨服務,福布斯
[5]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 美團無人機配送在深獲批
作者:李墨天
編輯:陳彬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李墨天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61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43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8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54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09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56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4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924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8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