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杜蘇芮”的影響,備受關注的8.1北京暴雨,給北京房山、河北涿州造成了重大災難。據氣象部門報道,29日20時至31日18時,北京市房山區平均降雨量364.1毫米,個別鄉鎮地區超過450毫米。7月29日08時至8月1日11時,涿州市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最大降水量為兩河村435.7毫米。暴雨導致山體滑坡,洪水泛濫,出現房屋倒塌,道路坍塌,橋梁受損等自然災害,無數車輛、家具、設施設備、貨物被毀滅,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與此同時,房山、涿州兩地多個物流園或配送中心被洪水浸泡,貨物被毀。其中尤其以位于涿州碼頭鎮的北京西南物流園涿州園損失最為典型和嚴重,有近百家圖書倉庫被水淹滅,初步估算,損失超過10億人民幣。
痛定思痛,面對這樣百年一遇的災難,我們如何防護,如何減少損失或將損失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即成為今天的話題,和今后我們面臨的一大課題。一般的民用建筑如此,作為重要公共設施的物流園區和物流倉庫更是如此。
倉庫的選址,教科書強調的更多是交通便利性和物流成本,但安全性同樣是選址的一大原則。從大的方面講,物流中心避開重要的地震帶是必要的,而防洪、或防止其它自然災害的破壞也同樣重要,如臺風等。尤其建設在山腳、江河邊的大型倉庫,防洪和防止滑坡則成為最優先要考慮的問題。
本次西南物流園涿州園被淹,其根本原因是選址有問題,其次是防范不夠。
馬頭鎮西南物流園周邊地理圖
西南物流園涿州園位于與北京市房山區南側接壤的涿州市碼頭鎮,這里地勢低洼,其境內有拒馬河、琉璃河、小清河3條河流經過,3條河在此匯入白溝河。平時,這幾條河幾乎干涸無水,但每到夏秋多雨季節,河水暴漲。一旦遇到多雨的年份,往往從北面房山下來的洪水,它們就在這里匯合,由于地勢一下子進入平坦地段,水流速度驟減,水位急升,將會給馬頭鎮及上游造成重大威脅。琉璃河、拒馬河,幾乎是每隔幾年,就有重大災害發生。其實人民并不陌生,2012年7月21日,房山暴雨,其中河北鎮24小時雨量達到460毫米,引發北拒馬河洪水爆發,造成數十人死亡,全市損失上百億。
由此可見,西南物流園選址涿州,是一次缺乏科學評估的失敗決策。
在倉庫選址這件事情上,事實上,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安全問題,不能因為一些地理問題而全部否決其建設物流中心的可能性,而是應該遵從科學的原則。盡管在選址問題上,選擇更安全和更遠離危險區域是明智的和節省的,但有時,現實的限制使我們不得不做出不合理的決策。然而,我們又絕不能對問題放任不管,而是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以規避問題和風險。
西南圖書涿州分園圖書被淹情況圖
在具體操作層面,我們應首先了解當地的水文和地質資料,以便對設計提出指導意見。如確定基礎高度,月臺高度等。建筑設計院應了解基礎標高對于設計的重要性。從這次被淹的倉庫看,最深的水位達到了1.6米左右,其實就是倉庫的基礎太低的原因所致。很多倉庫設計沒有聘請有資質和經驗的設計院,有的甚至沒有月臺,這些都是短視帶來的風險。
從設備選型上,采用立體庫是避免重大災難的有效手段。立體庫一般都比較高,最高的達到40多米,這樣其實有效的提升了庫房的高度。如果能夠在暴雨來臨時,將處于一樓低位的貨物提高到高層儲存,也是可以降低損失的。立體庫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從設計原理看,圖書采用在一樓平面堆放風險極大,尤其是那些處于低洼地帶的倉庫,如果基礎標高低于正常的防護標高,建議一層僅僅作為收發貨區域是比較安全的。當然,沒有暴雨的季節,倉庫應該是安全的,但在有重大降雨預報時,千萬不要存有僥幸心里,而是要及早將貨物轉移到高的樓層上。
安全是企業的基礎。可是我們很多企業沒有安全意識,只知道蠻干。在物流領域,例子很多,如有些企業通過極端的壓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使得貨架的安裝費標準很低,安裝過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于是頻頻發生安全事故。
安全問題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含人的安全和物的安全。人的安全即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安全性,目前有很完善的教科書可以參考。尤其在生產過程中,如何通過培訓了解安全的內容,如何通過制定程序規避安全風險,以及可能想到的安全防護措施等。物的安全非常廣泛,但根本的內容是保護物不受損壞。比如在生產、運輸、安裝以及使用過程中,如何確保設備和貨物的質量,就是安全的具體內容。
就物流系統來說,加強消防安全,防范自然災害的破壞是非常重要的。地震、洪水、臺風等屬于常見的自然災害,都可能是安全隱患,防范的方法也并非十分的困難。比如,對地震的防護,是從提升建筑和設備(主要是貨架設備)抗震性能方面考慮;洪水的防護,在于提高建筑的基礎,加固院墻,采用完備的排水設施等;而臺風的防護,主要針對沿海的建筑,內陸建筑需要考慮的就很少了。
居安思危是每一個企業要充分考慮的大問題。每個企業家不應該把企業看作是自己的私人財產,而是要考慮它的社會屬性,即對員工負責任,對國家財產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面對自然災害,上策是預防。即建立在科學預測基礎上的科學防范,遠離災害,讓災難消弭于無形。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但任何自然災害都可以防范。比如地震防護,重點是要對處于地震帶的建筑進行抗震設計,或遠離地震帶,充分考慮地震時逃生措施等;又比如洪水,重點是要避免在容易滑坡的地方建立永久建筑,低洼處的建筑要筑好基礎,有充足有效的排水設施,要對洪水可能的規模有科學預測等;中策是救援。災難已經發生,救援是自然而然的,然而,即使能夠有效救援,或者準備了有效救援措施,其代價仍然是慘重的,比起預防來,救援也許是萬不得已的措施了;下策是不救。不救其實并非是不想救,大多數情況是因為沒有準備而不能救,不能救就是眼睜睜的任由災難蔓延,沒有任何手段,束手無策。人類的天然弱點在于:很容易忘記過去的教訓,很容易重復過去的錯誤。一旦時間久了,時過境遷,尤其是承平日久,就會懈怠,就會驕傲,就會心存僥幸。所以災難才會此起彼伏,綿綿不絕,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