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印度的中國手機公司遭遇至暗時刻。
繼利用《外匯管理法》、《防止洗錢法案》、追繳稅款等方式打壓小米、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業務后,印度政府計劃直接將中國手機廠商收入囊中。
一位專注東南亞市場的投資人告訴《深網》,“印度就是要在全球搶中國的手機供應鏈,已經殺紅眼了。”
據印度《經濟時報》13日報道,印度政府對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了多項新要求:
.包括小米、OPPO、Realme和vivo在內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在其當地業務中引入印資股權合作伙伴,印度資本在合資公司中持股51%;
.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等關鍵崗位要由印度籍人士擔任;
.希望中國廠商將合同制造業務外包給指定的印度合作制造商,提升本地制造能力至零部件水平,擴大印度的出口規模;
.雇用印度本地的分銷商。
報道稱,小米、OPPO、vivo等中國公司參與了會議,具體執行時限還未公布。
對此信息,《深網》咨詢以上中國手機公司,截至發稿均未得到回復。
由于小米OV已經在印度投資建廠,雇傭本地員工,并在印度實現本土生產制造,這次對中國企業影響較大的條款是持股比例、關鍵崗位要由印度籍人士擔任。這意味著,印度籍高管會進入中國手機印度公司的管理層和董事會,對公司具有控制權。
過去十年,中國手機公司在印度的投資逐漸打好本土供應鏈基礎,如今一夜之間卻面臨轉手易人的結局。一位熟悉中企在印度情況的人士表示,印度政府的這種行為是“霸凌”,等于“變相收購中國企業”,而上述東南亞投資人表示,“中國投資者早就該撤出印度了,可一直抱有幻想。”
自2014年進入印度市場以來,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已經在印度市場深耕了近10年。從出貨量及市占率上看,2014年至2019年是中國手機廠商和印度市場相互成就的“蜜月期”。
根據IDC統計,2014年,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0.8億臺,2019年就增長至1.525億臺,接近翻倍。印度能在2019年超越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離不開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推波助瀾”。
圖為2018年Q4-2019年Q4印度手機市場市占率的變化;來源:Counterpoint
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場市占率前五的手機品牌分別為小米(27%)、vivo(21%)、三星(19%)、OPPO(12%)、Realme(8%),4家中國手機廠商的出貨量就占了印度手機市場68%的市場份額。
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
2020年3月,印度總理莫迪開始實施“對華產業替代”政策,這一政策包括三方面:以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為代表的產業政策、以全球范圍內尋求“中國替代品”及簽訂新雙邊自貿協定為代表的經貿政策、以融入美西方創新鏈和價值鏈為代表的新經濟政策。
其中,PLI政策是重中之重。該計劃至少包含高關稅刺激、精準定向財政補貼及“合規”稽查等重要內容。
在高關稅刺激方面,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連續五年針對不同手機零部件上調關稅,最高稅率達20%。
為打破關稅限制,節約成本,小米、vivo、OPPO自2015年起開始在印度投資設廠,啟動本土化生產。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在印度已有7家制造工廠,其在印度銷售的小米手機99%都在印度生產;vivo在印度的雇員約1萬人,年產能約為6000萬部手機;OPPO每3秒就有一部智能手機在 OPPO 印度大諾伊達超級工廠生產。
在精準定向財政補貼方面,政策推行之初,印度政府就表示用19.7萬億盧比(約合260億美元)支持包括半導體、光伏、電子設備、制藥、醫療器械、汽車等14個關鍵行業的生產。近日,印度政府又批準了扶持印度本土電子制造業發展的生產相關激勵計劃(PLI)2.0總體方案,預算支出約1700億盧比(約合145億元人民幣),計劃執行期限為6年。
在“合規”稽查等方面,印度相關執法部門打著查稅、外匯管理、防止洗錢等相關旗號對在印度的中國企業實施突襲式“審查”。
據《深網》統計,從2022年初,印度當局至少對小米、vivo、OPPO展開至少8次突襲,目的只有一個:以各種理由凍結、扣押上述公司在印度賬戶的資金。其中,最大一筆扣押資金來自小米。
據印度執法局(ED)6月9日發布文件顯示,因小米涉嫌違反該國《外匯管理法》,宣布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6.8億美元),約合48.2億元人民幣。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2022年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85億元,也就是說,這筆資金相當于小米去年凈利潤的57%。
需要指出的是,在去年6月被指控“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時,小米印度公司已經做出解釋,“超過84%的部分是付給美國高通集團的特許權使用費,以及小米印度版智能手機中的知識產權等”,但也未改變印度執法局對小米的指控。
小米之外,vivo及OPPO也是印度當局“稽查”的重點。就在小米被指控違反《外匯管理法》一個月后,印度當局又先后對vivo和OPPO發難。
2022年7月7日,印度執法局指控vivo涉嫌違反《防止洗錢法案》,封鎖了vivo的119個銀行賬戶,并凍結約46.5億盧比(約合3.9億元人民幣)的現金等資產。一周后,印度稅收情報局(DRI)指控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印度盧比(約合37.18億元人民幣)。
從小米、vivo的遭遇看,為了扶持印度本土電子制造業發展,印度當局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狀態。不過,從市占率上,這些強制手段確實開始見效。
圖為2021年Q4-2023年Q1印度手機市場市占率的變化;來源:Counterpoint
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自2022年第二季度開始,備受鉗制和打壓的小米在印度的市占率明顯下滑。不過,小米下滑的市場份額并沒有讓渡給印度本土的手機廠商,而是讓三星“占了便宜”。
2022年第四季度,三星再次以20%的市占率成為印度第一手機品牌,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市占率則從2022年Q1的23%降至2023年Q1的16%。
從印度政府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提出的新制約要求看,印度當局已經不滿足搶占市場,他們更希望“空手套白狼”,直接掌控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產業鏈。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幾乎退無可退。
既然印度當局已經對小米、OV等手機廠商表現出“不友善”的一面,且斡旋的余地不大,那么,中國手機廠商能不能直接退出印度市場?
事實上,除小米、OV、Realme外,部分中國手機品牌及手機產業鏈公司已經選擇放棄印度市場。
去年7月,繼小米、OPPO、vivo接連遭遇印度稅務及合規審查后,榮耀CEO趙明宣布榮耀團隊已撤出印度,僅保留了部分與合作伙伴的相關業務。
“不僅僅是榮耀這樣的大型企業最后選擇退出印度市場,國內許多位于印度的手機產業鏈工廠80%都倒掉了,剩下沒有倒閉的,也有不少選擇退出印度市場。而諸如OPPO、vivo、小米等依然在印度堅持經營的企業,也因為當地政府的打壓,在印度十分不好過。”趙明說。
對于榮耀退出印度市場,有行業人士對《深網》解釋,“榮耀宣布退出印度市場是因為其本身在印度的市占率就很小。雖然印度目前對國內手機廠商要求嚴苛,但作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是國內手機廠商全球化的重地,誰也沒法保證印度市場忽然冒出一個全新手機品牌,所以即使困難重重也要守住。”
從小米、vivo、OPPO印度手機出貨量與全球手機出貨量占比看,眼下,三家公司都很難承受失去印度市場帶來的損失。
據IDC數據顯示,2022年,小米、OPPO、vivo全球手機出貨量分別為1.531億臺、1.033億臺、0.99億臺,而印度手機市場的貢獻率分別為20%、17%、23%。
直接退出印度手機市場不僅意味著要損失20%的市場份額,更關鍵的是,無論是小米還是OV都無法在短期內再找到新市場來填補退出印度市場帶來的空缺。
不過,印度要扶持本土電子制造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手機廠商。中國手機產業鏈在印度的繁榮,不僅為印度創造了稅收、就業,還加速了印度制造業的發展。
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到1359.84億美元,2021年為1256.6億美元。這說明,盡管印度在推行“對華產業替代”政策,但諸多中間產品依然需要從中國采購。
此外,印度當局對手機廠商的“稽查”并不止步于中國企業,隨著三星重回印度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三星電子印度公司已經成為印度政府“審查”的新目標。
據外媒消息,今年1月,印度稅收情報局(DRI)指控三星電子印度公司對遠程無線電頭錯誤分類,試圖規避172.8億盧比進口關稅。對此,三星電子印度公司回應稱:“這是一起涉及法律解釋的稅務糾紛。”
在印度扶持本土電子制造業發展的路上,市占率前五的手機廠商都是打壓目標,此次明搶中國公司背后,是印度在全球搶奪手機上下游產業鏈的野心。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4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78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2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44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3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51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5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61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43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