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為“落實55%減排目標(fit for 55)”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規中,新電池法規因在法律層面的升級,以及針對電池市場提出了低碳及可持續領域的準入門檻而備受關注。一方面,該法規(Regulation)通過后,將廢除原有的電池指令(Directive 2006/66/EC),這意味著針對歐盟電池管理的法律文件類型將由“指令(Directive)”升級為“法規(Regulation)”,所有成員國必須以相同方式對電池進行管理,具有更強的管制效力。另一方面,法規要求進入歐盟市場的電池必須滿足:(1)可持續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以及(2)標注信息標簽的要求,內容涉及電池碳足跡聲明、再生回收材料、電池性能指標等諸多方面,對于整個電池產業價值鏈的市場準入和行業發展將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新電池法規還在立法過程中。2022年12月9日,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召開三方會談(trilogue)并達成臨時政治協議,這意味著立法已經走完最關鍵步驟,法規的核心條款和文本已經基本敲定,如不出意外,順利通過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的批準將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基于2023年1月18日歐盟官方公布的臨時協議文本,對其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要求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包括電池管制類型、電池上市標準、企業應承擔的義務和應對措施等,以期能為企業及其他相關方提供參考。
法規對進入市場的電池進行分類管理,電池主要被劃分為5個類別:便攜式電池、SLI電池(指為啟動、照明或點火提供電力的電池)、輕便交通工具電池(LMT電池)、電動汽車電池與工業電池(具體定義見圖1)。除此以外,未經組裝但實際投入市場使用的電池單元/模組,仍納入管制范圍并按照類似規格的電池分類執行。當電池或電池單元/模組可能被分類為多個類型時,需適用最嚴格的類別要求。
圖1 | 新電池法規中五類電池的定義
法規要求,在歐洲經濟區(即各歐盟成員國加冰島、挪威、列支敦士登)上市的電池必須符合(1)可持續性及安全性的要求;(2)標注信息標簽的要求??沙掷m性及安全性主要是技術層面的要求,而標注信息標簽則是用于公開包括技術層面要求在內的電池信息。兩類要求相互聯系,相互支持,公開信息將受到公眾監督。
法規對不同類型電池要求的側重點與履約時間有差異。履約時間一般以法規生效或相應實施細則生效起若干月后開始計算,并以兩者所規定的最晚期限為準。
可持續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可持續性及安全性要求主要包括碳足跡聲明、再生回收材料要求、性能及耐用性要求、可拆卸性和可更換性等方面的要求,實施范圍如圖2所示,其中,碳足跡聲明和再生回收材料方面的要求,著重體現了歐盟碳中和導向下的政策趨勢。
圖2 | 電池可持續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碳足跡聲明
碳足跡聲明針對三類電池:輕便交通工具電池、電動汽車電池以及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相關要求將包括三個階段:(1)披露碳足跡數值要求、(2)碳足跡等級聲明要求、(3)碳足跡的最大閾值限制要求,每個階段過渡時間僅為18個月。
不同類型電池的碳足跡聲明履行期限有所差異:電動汽車電池將會是最早開始執行碳足跡聲明的電池類別(法規生效18個月后或相關實施細則生效12個月后),帶外部儲存的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是最晚開始執行碳足跡聲明的電池類別(法規生效84個月后或相關實施細則生效18個月后)。
碳足跡聲明中的內容包括電池的碳足跡值、獲取支持碳足跡聲明結果報告的網絡鏈接以及與電池生產相關的其他信息。碳足跡有四個需要核算的生命周期階段:原材料獲取及前處理階段、產品生產階段、分銷運輸階段、收集和回收階段,碳足跡聲明不僅應披露包括電池在預期使用壽命內產生的碳排放(單位:kgCO2e/kWh),還包括各生命周期階段內的碳排放。隨著法規實施細則的逐漸完善,電池要進一步聲明其碳足跡表現等級,最終電池的碳足跡不能超過規定的最大閾值。
再生回收材料的要求
再生回收材料的要求是指電池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再生回收金屬材料,再生金屬類型為鈷、鉛、鋰和鎳,涵蓋的電池有三類:容量高于2kWh且無特定外部儲存的工業電池、電動汽車電池和SLI電池。對電池中回收材料的比例要求同樣也會經歷三個階段:(1)法規生效60個月后,應披露電池中再生回收材料的比例;(2)法規生效96個月后,電池中再生回收材料需達到最低比例要求;(3)法規生效156個月后,電池中再生回收材料的最低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具體見圖3。
圖3 | 電池中再生回收材料所占最低比例的要求
為了保障電池中再生回收材料來源的穩定性,法規對歐洲經濟區內廢舊電池和金屬材料的回收率均有最低要求,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 廢舊電池回收率的最低要求(按平均重量的比重)
圖5 | 金屬材料回收率的最低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出,法規對于電池及金屬材料的回收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尤其是鈷、銅、鉛及鎳的回收比例最終需達到95%以上,且最晚不能遲于2031年12月31日實現該目標,足見歐盟對于扭轉本土資源劣勢的決心。
標注信息標簽的要求
信息標簽內容主要包括電池的基本信息、容量信息、電池單獨收集標識、重金屬超限額(當汞超過0.004%或鉛超過0.002%時)標識以及二維碼。
二維碼是電池所有信息公開的統一窗口,自法規生效42個月后開始執行標識要求。除上述信息標簽外,二維碼還需要包含電池護照、電池上市的符合性聲明、預防和管理廢舊電池的具體信息、電池相關運營方的盡職調查方針和電池中的回收金屬含量等方面內容。公眾可以通過二維碼了解電池型號的基本信息,包括電池的碳足跡、再生回收材料等信息。
電池護照是針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系統,自法規生效42個月后開始執行。涉及電池包括容量高于2kWh的工業電池、電動汽車電池和輕便交通工具電池,護照中儲存的信息分權限類別向公眾、利益相關方、市場監督機構、歐盟委員會開放。
圖6 | 歐盟新電池法規中企業的角色與義務
為了對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新電池法明確規定了使電池流通于市場各個階段的運營方(Economic Operator)的角色和義務。相關運營方包括制造商(Manufacturer)、授權代表 (Authorised Representative)、進口商(Importer)、分銷商(Distributor)、服務商(Fulfilment Service Provider) 或其他任何與電池投入市場相關的自然人或法人,其中,制造商、進口商和分銷商被統一定義為生產者(producer),如圖6所示。
在法規生效24個月后,所有的運營方都需要履行盡職調查義務。電池的運營方應構建針對此項義務的內部管理制度方針,制定風險管理計劃,由第三方出具對企業盡職調查方針的審查報告,并每年進行相應的信息披露。
在電池投放入市場之前,生產者有義務在歐盟各成員國建立的生產者登記冊中登記,但對于上市的電池,不同生產者承擔的具體義務有明顯區別。電池的制造商需按規定設計和制造電池,提供證明電池符合上市要求的材料,包括相應的技術文件,并執行合格評定程序,而進口商及分銷商則主要負有監督責任,確保投入市場的電池符合要求。
在電池投放市場之后,主要由生產者、廢棄物經營者共同對廢舊電池進行管理。生產者需建立三類廢電池的回收系統,包括:(1)便攜式電池、(2)輕便交通工具電池、(3)SLI電池、工業電池和電動汽車電池。應在收集點提供免費收集服務,并制定收集和運輸所需的具體方案,確保廢舊電池會由廢棄物經營者按規處理。生產者對便攜式電池及輕便交通工具電池應滿足最低收集比例目標,如圖7中所示。除此以外,生產者和廢棄物經營者每年還需要根據廢舊電池的管制類別和化學成分,向主管當局報告廢棄電池在收集、運送處理到循環再利用各個環節的數量。
圖7 | 生產者的廢舊電池收集目標
面臨挑戰的潛在行業
新電池法規實施后將可能會對電池制造、電池應用、廢棄物回收處理以及金屬貿易等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1. 電池制造行業:法規要求生產的電池需符合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的要求,從而影響電池制造商在原材料選取及采購、電池生產技術工藝和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等多方面的決策。
2. 電池應用行業:依靠電池驅動的行業因電池性能變化而受到波及。如電動汽車制造商、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可穿戴設備等制造商,需要采購符合法規的電池,電池性能的改變可能會影響設備的設計和功能,同時,短期內電池生產端的技術成本上升,也可能會進一步傳導到下游產業。
3. 廢棄物回收處理行業:法規制定了明確的回收目標,不僅會導致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需求的增加,還對其回收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經回收處理后的再生材料還有可能回流用于電池生產,因而電池制造商與廢棄物管理者的關系也將更為緊密。
4. 金屬貿易行業:法規要求電池生產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金屬材料,因而,歐盟的電池生產端對于原生銅、鈷、鎳、鋰等金屬的需求將會減少,向歐盟出口的金屬貿易企業將隨之受到沖擊。
企業的應對建議
因此,新電池法規一旦正式實施,將在市場上引發巨大連鎖反應,甚至可能重塑整個電池產業的格局。為應對法規帶來的各項挑戰,企業應提前進行規劃和部署:
1.總覽全局:制定科學的碳目標和碳管理體系。主動制定適應自身發展的碳目標和碳管理體系,是企業積極應對碳中和時代下各方政策要求的重要策略。歐盟新電池法規中對產品的可持續性要求,只是全球“碳中和”進程中的冰山一角,因此,企業應以不變應萬變,增強抵御政策風險以及市場變化的能力,保證自身在充滿挑戰的碳中和時代穩步發展。
2.摸清現狀:了解并核算電池的碳足跡。對從未涉及過電池碳足跡的相關企業來說,應盡早開展電池碳足跡的核算與管理工作,把握當前產品的碳足跡值,識別關鍵排放環節,對標自身所處行業水平,為后續降低電池碳足跡提供數據基礎,并持續開展降碳優化工作。有條件的企業應盡量獲取上下游實際數據,細化碳足跡核算的顆粒度,降低使用的默認因子由于區域認定差異帶來的不確定性。
3.多方協作:開展低碳供應鏈管理。低碳供應鏈管理有助于企業確保產品的各個處置環節符合法規要求,從而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和處罰;通過企業間的密切合作以及對上下游供應商的約束和要求,有助于企業間協同降低電池碳足跡,提升電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加強研發:以科技引領電池換代升級。為生產符合要求的電池,應對法規分階段實施的各項要求,企業應加大對技術側的投入,研發低碳電池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并積極探索和發展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業務,優化電池的生產流程,提高能效,促進電池的新一輪換代升級。
作為歐盟綠色新政的一環,新電池法規不僅會促進電池及相關行業的碳減排,還將對歐盟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乃至未來歐盟儲能行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新電池法規將有力推動歐盟實現“碳中和”目標
可持續且負責任的電池價值鏈是交通和電力領域低碳轉型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到 2030 年,電池可為交通和電力領域實現碳減排目標貢獻 30%的力量(全球電池聯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 GBA)。新電池法通過對電池碳足跡及使用再生材料上的要求,將循序漸進地推動電池及上下游產業降低碳排放,助力歐盟實現“碳中和”目標。
新電池法規可能促使歐盟成為電池行業領導者
新電池法規將通過補足本土資源劣勢以及引領電池科技的發展,推動歐盟成為該行業的領導者。
一方面,法規通過循環資源戰略為歐盟的電池行業發展彌補自身資源局限的短板。法規中明確要求上市電池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再生金屬材料,并針對廢舊電池中金屬材料的回收效率制定了超過80%的要求,在歐盟本土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此項舉措將有利于歐盟在電池產業鏈上實現自主。
另一方面,法規可能引發電池產業的技術變革。一是法規對電池生產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倒逼企業提升技術硬實力;二是法規明確了相關運營方的義務,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將會更加緊密,從而促進企業間的交流合作和技術創新;三是為實現更低成本的低碳制造和廢棄電池的回收利用,法規的實施將吸引大量外資進駐,為本地帶來資本和技術,最終帶來一系列的技術變革。
新電池法規對歐盟未來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來看,新電池法規將提升歐盟儲能行業發展的穩定性,對于歐盟能源安全具有未雨綢繆的意義。
未來,各行各業對儲能的需求將會更大,而電池在儲能市場中極具潛力。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儲能是保證可再生能源穩定靈活供應的重要手段,到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將保持30%的年增長率(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電池儲能由于技術日趨成熟、成本逐漸下降、裝機容量規模迅速發展,開始逐漸成為儲能新增裝機的主流。相較于傳統的抽水蓄能,電池儲能更加靈活,且更能與可再生能源廣泛普及后的儲能場景相匹配。
新電池法規是歐盟為迎接“碳中和”時代到來所準備的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具有足以撼動整個電池產業鏈的強大力量,它的推行和實施必將面臨各種挑戰但也將帶來新的突破和機遇。一方面,歐盟新電池法規提出分階段實施的電池碳足跡聲明,為行業實施強制性碳信息披露提供可參考的執行模式,最終以碳足跡最大限值作為電池上市的硬性要求也將催發新的技術革命,為全球電池產業的低碳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歐盟新電池法規規定電池中回收再生材料的最低使用比例,有力促進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減排工作,助力歐盟實現“碳中和”目標,并通過循環資源戰略彌補本土資源的劣勢,提升歐盟電池產業的全球競爭力,為未來歐盟的能源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
相關參考
1.全球電池聯盟, 2020.08
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GBA_Overview_CN_2020.pdf.
2.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 2020.04.04
https://www.energy-storage.news/bloombergnef-predicts-30-annual-growth-for-global-energy-storage-market-to-2030/
3.何姣等,我國電池儲能電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2021.04.13
我國電池儲能電站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建議-北極星儲能網 (bjx.com.cn)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61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41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67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66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05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081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110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3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4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