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一直都在聊怎么設計系統,在設計系統的時候產品經理要思考哪些,注意哪些。
今天的文章換個角度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跨境電商海外倉的一些典型業務知識,以及常見的應對方式,最后再過渡到如何設計相應的系統功能去解決這些業務的問題。
此文也可以用于團隊的新人培訓,適用于開發,測試,產品,銷售,其他相關業務人員等。老少皆宜,看了不虧。
之前我寫過了一篇文章《什么是一件代發?你真的懂了嗎?》討論過關于一件代發事情,不了解的朋友可以查缺補漏一下,不愿意查缺補漏的也沒關系,我簡單提煉一下最終的結論。
關于一件代發,不同的人的初印象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會有三種理解:
第一種:非行業從業者,聽到一件代發,第一印象就是指供應商給代理商(分銷商)做代發,哪怕是一件的量也做。就是上文提到的1688的那種玩法或者是DropShipping的玩法。
第二種:行業從業者,但是由于業務的特殊性,所以認為一件代發就專指那種有預包裝好的一單一品的貨品,揀貨后貼物流Label就能直接發走的那種訂單。
第三種:行業從業者,跟隨大眾的定義和理解,哪怕是錯誤的。認為一件代發其實就是指海外倉的正常的訂單履行操作,哪怕一個貨主只有一個訂單也給他發出。
如果是在海外倉行業,「一件代發」這個詞已經被行業人士歪曲了本意,它指的就是指海外倉正常的訂單履約流程,也可以理解為標準出入庫業務。
因為倉庫本來就是要按單作業的,和單據數量沒關系,多件能發,一件也能發,所以不用過多的糾結這個詞準不準確了,畢竟在這一行不準確的名詞多了去了。
在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中,亞馬遜無疑是最火爆,從業人數最多的一個平臺。這也催生出了,很多與亞馬遜相關的特色業務。而轉運,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單看「轉運」二字,很容易就讓人感覺懵逼,啥是轉運?轉運是誰轉運給誰?
業內人士為了安撫咱們這些「門外漢」,于是就會在轉運二字旁邊加上FBA幾個字,標識它是和亞馬遜的倉庫有關系的業務。
于是乎有人叫做「FBA轉運」,有人叫做「轉運FBA」,也有人叫做「FBA中轉」或者「中轉FBA」,結果一堆名詞看了下來之后,發現更暈乎了……
從Google上的查詢結果來看,總體而已應該是叫做「轉運FBA」的比較多,也比較符合詞語表面的意思:轉運FBA,即轉運至FBA。
但是從我個人工作經歷來看,其實行業內大家叫「FBA轉運」的比較多,簡直離譜到家。但是我已經坦然了,畢竟這個行業真的賊多一些奇奇怪怪的名詞,見得多了就不再糾結了……
轉運就是指以海外倉為中轉點,貨物從國內到了海外倉之后,經過短暫的停留就會被轉運到它的目的地。如果目的地是亞馬遜的FBA倉庫,那么就是「FBA轉運」;如果目的地是其他知名的第三方海外倉或者國外本土的倉庫,那就是「第三方倉轉運」……
退貨是一件代發和中轉的逆向過程,貨物從海外倉發出去了之后,由于某些原因又退貨回到了海外倉中。
根據退貨的來源不同,一般會分成FBA退貨,客戶退貨,第三方倉庫退貨。分別是指從亞馬遜FBA倉發貨到海外倉,從客戶手里發貨到海外倉,從第三方倉發貨到海外倉……
而換標就如字面意思一樣,對產品重新更換標簽,這里的新標簽一般會跟舊標簽不一樣。
換標的原因大多數都和亞馬遜平臺有關系,可能是賣家的店鋪被封了或者產品被下架了,那么已經在FBA倉庫的一些產品就不能再賣了,亞馬遜會將這批貨退到你指定的倉庫中。
這些產品并非是質量有問題,很多可能都是全新還沒有從原箱中拆過,只不過就是因為產品Listing被下架了,所以FBA倉庫就不能再發這些產品了。所以貨物退到了海外倉之后,海外倉會根據賣家的要求,對這些產品進行換標的操作,新的標簽SKU變了,可能產品名稱或者一些描述也變了,但是實物還是原來的那一批或者也僅僅是換了一個外包裝。
換好了標簽之后,相當于換了新的一套衣服,這些產品又可以重新發到FBA倉庫中了。
一件代發更加強調倉儲的作用,貨物到倉之后一般會在倉庫中儲存比較久的時間,后續再根據上游的訂單指令再拆零發出。所以電商賣家會比較重視庫存數據,而且這個庫存數據也是精確到SKU的,因為SKU的意思就是Stock Keeping Unit
(庫存量單位)。這也是我們常見的倉庫的標準服務,只不過在海外倉領域被誤打誤撞稱為了「一件代發」。
轉運則更加強調中轉的作用,貨物到倉之后不會過多的停留,只是簡單的拆柜,整理,然后立馬就發出到FBA倉庫中。此過程中可能壓根不會涉及收貨,上架,庫存變化等業務,了解倉儲行業的朋友可能聽過一個名詞叫做「越庫」,其實這種轉運就是越庫的一種形式。
轉運如果都是以越庫的形式發出,那么對一些不太大的倉庫來說,其實壓根就不需要用系統,直接用Excel就能解決。目前有很多海外倉服務商,特別是主做轉運業務的,確實還是在用Excel來管理倉庫。
可是實際的海外倉業務中并不是這么涇渭分明,條理清晰的。有些貨物到了倉庫之后,部分需要轉運到FBA倉庫,部分需要去第三方海外倉,還有部分需要上架到倉庫中囤著備用。
這個時候,如果如果再去定義一件代發和轉運,就會發現開始邊界不清晰了。因為有些入庫單是純轉運的,不需要收貨上架,而有些入庫單是一件代發的,需要收貨上架,還有一些兩者都有,倉庫就容易懵逼了……
鑒于業務上可能兩者的邊界不好區分,目前業界主流的系統設計方案一般都是用庫存類型來區分這兩塊的業務。例如將庫存類型分成兩套:
產品庫存
轉運庫存
產品庫存就是精細到SKU維度的,而轉運庫存則是精細到箱維度。
由于亞馬遜的要求,送往FBA倉庫的貨物必須是按整箱或者整托的方式,而且都需要提前預報好裝箱明細或者打托明細。所以很多賣家會在國內工廠出庫前就按要求裝好箱,然后送到了海外倉之后不拆箱,直接按原箱送到亞馬遜倉庫中。而這里的箱,指的就是轉運庫存的箱。
以上這種是屬于常規方式,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在海外倉對SKU進行打包裝箱,貼好箱嘜號后送到FBA倉庫,這種場景也很常見。或者是原來備貨的產品被亞馬遜下架了,需要將這些整箱的產品拆出來用于其他平臺的發貨。
這兩種業務屬于庫內加工的增值服務的一種,也可以稱之為「組箱和拆箱」有點類似于「組裝和拆卸」。組裝和拆卸對應的是單品SKU和組合SKU之間的庫存轉化,而組箱和拆箱則是產品庫存和轉運庫存直接的庫存轉化……
基于上述的描述,我們會發現,當系統支持兩套庫存的時候,其實也意味著轉運的商品也需要收貨上架,才會有相應的轉運庫存。但是又因為轉運具有快進快出,整入整出的特性,所以轉運的收貨和上架其實和普通產品的收貨和上架又不太一樣,同樣的道理,出庫也會有所不一樣。
所以,整套海外倉系統就會被拆分成兩種上架方式,兩種出庫方式,兩套庫存體系……
例如在OMS創建入庫單的時候,選擇入庫的方式是轉運還是一件代發,然后根據不同的處理方式來完成收貨和上架,產生了兩套不同的庫存;當需要出庫的時候,也需要選擇不同的出庫方式,倉庫再根據不同的出庫類型去揀選不同的庫存,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最后達到兩種業務區分的目的……
這篇文章寫了好久,思路有點混亂,因為這里面還有新名詞特別難解釋,而且不同的公司和系統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特別怕我寫的太極端,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錯誤的指引……
站在我的角度,我認為WMS的核心關鍵就基于「進銷存」的特性,通過一些精細化的規則和管理要求來實現倉庫的高效、準確的運營。但是顯然現在很多海外倉系統的業務處理方式太短視了,一旦業務量上升或者精細化要求變高,現在的很多玩法就不夠用了,還是需要依靠WMS的各種精細化規劃來支持……
關于一件代發和轉運需求的處理方案,市面上出現了好幾個流派,我個人更加認同的還是精細化管理的那一套,這也意味著很多操作會更復雜,繁瑣,甚至成本更高。
不過我相信,這些只是暫時的,隨著業務的發展,有些東西該來的,終究會來。就好像那句話一樣: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318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12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12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547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91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53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199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28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18 閱讀物流行業唯一!京東物流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鑒2025》
11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