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航運使得航運企業、貨代等都“一夜暴富”。正當大家在想著如何花錢、拓展業務時,海運運價迎來了一場斷崖式下跌。2019年-2021年,眼看著海運市場高樓筑起,2022年-2023年,海運市場的高樓還會“一塌再塌”嗎?
圖片來源:網絡
從集裝箱誕生至今,航運周期一次又一次在市場中上演著殘酷的法則,其起伏也總是出人意料。2021年,集裝箱的價格翻了10多倍,航運企業的利潤也翻了數番,而到了今年下半年,海運運價卻迎來快速下滑。有些海運運價甚至已跌至多數航運公司的成本價,如萬箱級大船美西線的成本價約在1500美元,萬箱級以下的成本價約在1700美元。
據Drewry數據顯示,11月17日,綜合世界集裝箱指數下跌7%至每40英尺集裝箱2591.41美元,同比去年下跌了72%,連續第38周下跌。該數值相比于2021年9月的峰值10377美元降低了75%,比近5年的平均價格3759美元低了31%。
圖片來源:Drewry
Freightos波羅的海每周集裝箱運費指數(FBX)顯示了類似的下降趨勢。從2021年9月的高峰11109美元逐漸下降到如今的3000美元左右。
圖片來源:FBX
從國內來看,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行情繼續下行走勢,運輸需求表現疲軟,多數遠洋航線市場運價繼續調整走勢,綜合指數繼續走低。11月18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306.84點,較上期下跌9.5%,連續21周下跌。
圖片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NCFI)11月18日報收于943.3點,較上周下跌8.3%。21條航線運價指數中,17條航線運價指數下跌,4條航線運價指數上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主要港口中,2個港口運價指數上漲,14個港口運價指數下跌。
圖片來源:寧波航運交易所
從出口貨量來看,亞洲到美國的出口貨量在前9個月增幅明顯,從第三季度開始增長放緩,8月微跌,9月下降13%,10月下降20%,貨量已跌破2019年同期的水平。尤其是本應是出貨旺季的10月,貨量卻少于疫情前的2019年。
其中,1-10月,中國的美線出口貨量同比去年下降5%,8月開始出現微跌,9月同比下降23%,10月缺口繼續擴大,同比下降30%。
圖片來源:羅杰把酒看航運
在當下的全球環境中,航運市場充滿了變數。2021年,美線市場的瘋狂吸引大批玩家入場,大小船只、賣家都蜂擁而入,無論是港口碼頭還是海外倉庫,都堆滿了貨物,運力和貨量激增。如今,海運運價大跳水,其背后的很大原因是市場信心這個放大器。
先從市場需求端來看,主要結合歐美市場。歐洲市場方面,歐元區經濟狀況繼續下滑,制造業活動進一步走弱。通脹問題未得到明顯改善,居民生活成本飆升。目前,歐洲經濟基本面逐漸走弱,經濟衰退風險不斷加大,運輸需求表現疲軟,供需基本面不佳。
美國市場方面,“三高”(高庫存、高通脹、高利率)問題導致美國訂單下降,貨量銳減。從3月開始,美國零售庫存開始逐月比去年同期增多,美國各大零售商也紛紛表示庫存過高,要重點開始“去庫存”。如沃爾瑪在8月表示取消數十億美元的訂單,以使庫存與預期需求保持一致;隨后塔吉特也表示取消15億美元的訂單并降低商品價格。
導致庫存高企的最直接原因是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此前,美國5月CPI同比增長8.6%,突破新高。而美國通脹的誘因已經開始從大宗商品價格推動向“薪資-價格”螺旋轉變,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加劇將抬升美國第二輪通脹預期上升。11月初,美聯儲再次加息以遏制通脹,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更具不確定性。
“三高”環境下,消費者信心不斷下滑,既要為高物價買單,還要加強儲蓄,為不甚樂觀的經濟前景未雨綢繆,進口需求自然大大下降。據紐約美聯儲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新晴雨表顯示,消費物價指數在2021年大致跟蹤通脹趨勢,2022年大幅下降。該月度指標較峰值水平下跌了66%,同期,美國月度通脹指標卻反其道而行之,上漲17%。
再從供給端來看。一方面,隨著勞動力恢復,碼頭周轉率提升,港口擁堵較去年明顯緩解,實際運力得到增加。供應能力上升,價格繼續下降,包括一些天價租船的小船司需要更多貨量來支撐租金,所以降價攬貨。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下降,航運公司的造船計劃卻仍在持續。2021年海運天價讓不少航運公司賺得盆滿缽滿,開始將盈利投入到新造船只上。據能源與船舶咨詢公司Braemar預計,2023年和2024年船隊凈增長率將超過9%,而集裝箱運量的同比增速將在2023年轉為負值,這會使得全球運力和貨量之間的失衡進一步加劇。
外部的地緣風險、全球貿易形勢的變化也會影響海運市場。
目前,地緣政治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不僅會直接影響相關大宗商品價格,推升全局性通脹,而且會激化貿易保護主義,惡化全球貿易環境,干擾全球供應鏈的暢通。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口需求的減少。
10月,WTO將2023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下調至1%,大大低于4月預測的3.4%,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3%,也比此前的預測值下降了1%。
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在疫情和戰爭危機的雙重影響下,經濟放緩、通脹高企、消費市場萎縮。當需求不再高速增長,價格下降成為必然。
正如馬士基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所言:“俄烏沖突、歐洲能源危機、高通脹以及逼近的全球經濟衰退,讓我們看到許多烏云,這影響了消費者購買力,進而影響全球運輸和物流需求。”可以預見,2023年的海運市場,供需關系將發生極大的轉變。
海運運價的斷崖式下跌,帶來最明顯的影響便是價格戰愈演愈烈,貨代的利潤越來越薄。在年初時,貨代和航司簽訂了較高的約價,從6月開始,即期運價開始連續下跌,如今甚至跌至到簽約價以下。
旺季時,倉位為王,淡季時,貨量為王。目前行業處于淡季、買家市場,迫于競爭壓力和保出份額、搶奪貨量,貨代的應對策略一個是降價攬貨,打起價格,一個是做好服務。其中降價方面,爆雷事件天天都有,金額從數十萬到上千萬,這還只是異常處理的費用,很多貨主背后的是血本無歸。
以降價措施搶貨的,必定要有雄厚的資金流,例如當年滴滴、美團打趴對手的實力,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哪一家能做到。成本的極致壓縮必定是處處風險。跨境物流大大小小數十個環節,只要一處把控不到就有可能傾覆一家公司。貨代市場僧多粥少,再加上貨量下滑、成本上漲等,很多中小貨代將面臨資金斷鏈的風險。因此,如果一些資金實力不夠的公司盲目地跟進降價打法,爆雷是必然的。
運價回落是必然的現象,降級行為是不可持續的,即使是實力再雄厚的公司,卷入“價格戰”也會被拖垮。
同時,運價的大起大落,讓航運公司越來越開始轉向直接與客戶對接的市場策略,逐漸“去貨代化”,避免陷入市場周期帶來的風險。貨代作為一個代理行業,必須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爭取真正的盈利空間,而不是賺取倒買倒賣艙位的投機利潤。接下來行業將會迎來一波洗牌,資金不充裕、收益負增長、沒有核心優勢的貨代將逐步出局。
而作為海運市場的上游端,運價的暴跌也對航運公司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為了使市場供需回歸平衡,航運公司紛紛開始裁撤運力。據Drewry數據顯示,從9月19日-10月23日,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洲-北歐等主要航線的750預定航次中,122個航次被取消,取消率達16%。
目前全球海運運力由三個航運聯盟壟斷,當運價跌破預期時,三大聯盟會通過削減運力來減少供給,從而讓市場維持在一個相對較為有利的水平。那么,隨著運力調整,海運運價是否會觸底反彈?還是將繼續下探,從而找到新的平衡點?
對此,點達供應鏈表示,海運運價的漲跌主要是看供求關系。
短期來看,運力依然是供大于求的狀況,旺季備貨已過,貨量會相對減少,即使航運公司取消了部分航線,依然無法抵制運價下跌的趨勢。并且由于全球供應鏈相對穩定,全球經濟依然受制于通貨膨脹的影響,市場不會出現貨量需求大漲的情況。在短期內,海運運價會持續下跌,只是跌幅會趨于平穩,不會出現突然上漲的可能性。
長期來看,海運市場屬于長周期行業,相對穩定。過去兩年,航運市場行情太好,航運公司大量訂購造船。據Drewry數據顯示,2023年將會有260萬TEU新船交付。對比截至2022年11月的全球運力2620萬TEU來看,新船的加入相當于海運市場將會新增10%的運力。2023年,航運公司還會陸續升級改造舊船以及拆除年限到期的舊船,讓運力保持平穩過渡。
因此,到了2024年,隨著大量舊船完成改造,新船下海使用,市場的可用運力將會翻番。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全球經濟沒有得到有效復蘇和快速增長,需求無法跟上供給,海運市場依然會回歸買方市場。
聯宇物流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目前海運運價跌勢基本平穩,即使再跌幅度也不會太大。同時,聯宇還補充了零售端和消費端等買方市場的未來發展變化。
在如今能源危機、全球政經格局影響下,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放緩,短期內不會再出現2021年的高速增長現象。其實,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已經開始在巨頭企業中顯現。作為美國經濟兩大晴雨表的硅谷和華爾街最近都深陷裁員潮,全球第一大電商平臺亞馬遜今年以來市值跌掉了一個谷歌,最近一直在收縮市場規模,包括撤部門、大規模裁員等。
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還在加息通道上,消費者的實際工資增長跟不上通脹。根據美國富國銀行的報告預測,美國消費者的持久力將在2023年年初消耗殆盡。高通脹下的持續消費、實際工資的下降消耗了很多消費者過去所積攢下來的家庭積蓄,現金變少,個人儲蓄率也降到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水平,對未來消費的壓制作用開始顯現。
這意味著2023年全球的消費環境將面臨更多壓力,我們常說的“消費降級”也有可能發生在美國消費者身上。根據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最近在海外的數據顯示,便宜貨已經逐漸成為海外消費者的新寵。
除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影響外,海運市場還有幾點變量因素值得關注:
中美、中歐、俄歐等各大國之間的關系都會影響到全球貿易的發展。例如:地緣政治(俄烏沖突)對能源價格的影響是否會進一步推高生活成本,造成消費能力下降?中美關系是否會導致在關稅等方面加大打擊力度?
碳中和等環保政策的推行將會影響航運企業,例如船舶的制造、部分運力的航行等。
受通貨膨脹影響,海外碼頭罷工此起彼伏,港口大量船舶排隊等待靠泊,這會在無形之中吞噬市場上的可用運力。
總結
雖然海運市場量價齊跌,但從過去三個季度的財報來看,航運公司2022年再次收獲創紀錄的業績毋庸置疑,不過這或許也將會成為海運市場自疫情后瘋狂上漲的句號。2023年即將到來,海運市場將會面臨供需、環保、經濟關系等多方面的變革,特別是“疫情紅利”的潮水退去后,真正的考驗和重塑或許才剛開始。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4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78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2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466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3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58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5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68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43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