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設計動線時,我們需要思考的范圍很多,但總結下來,主要分析的對象有兩個。
一是行走的路徑,二是動作的執行。
行走的路徑是指在揀貨或者上架時,相關人員在庫內的運動軌跡。
動作執行是指需要上架或是下架時人員所執行的動作,比如使用叉車、播種墻、人工等。
與這兩個對象關系非常密切的是庫內貨物的分區,接下來將為大家詳細解釋。
通常我們在進行庫區分區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距離出入口的遠近
正常來說,倉庫現場的路線安排,只會留一個入口,一個出口,貨物從入庫口進入,出庫口出去。如果出入口都在同一個方向,倉庫中的貨物布置,就有靠近或遠離出入口的安排問題。有些倉庫由于條件限制,出入口都是同一個,那么靠近或者遠離的影響就更大了。當然,也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某種貨物貨量很大,為了不影響其它貨物的操作,專門設立單獨的出入口。
距離主要過道的遠近
出于節約面積考慮,倉庫現場的過道有主次之分,主過道是比較寬敞的,正常會保證倉庫運載車輛或其它工具的雙向通過,次要過道的待遇會差一些,一般只保證單向通過,甚至根據現實情況,只允許更小型的運載工具單向通過。
比如說,主過道和棧板存儲區的次要過道都是按棧板寬度設計的,輕型貨架區域卻只允許小型揀貨車單向通過,甚至只允許揀貨人員正身或側身通過。顯然,靠近或遠離主過道對操作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不論是入庫還是出庫,靠近主過道都要省時省力一些。
庫區中的存儲和運載工具
最簡單的,是存儲在棧板上還是貨架上,或者其它存儲容器中?在庫區中轉移,或者揀貨時要使用什么工具?
在貨架上的高低位置
這個和揀貨人員的身高有關系,揀貨時操作人員的目光水平線是多高?操作舒適區是在多高?對于需要核實信息或者辨別清點的貨物,一般會放在目光水平線以下,而操作頻率最高的貨物則盡量集中在操作舒適高度。這些都容易理解。
對于貨物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輕重之分
一般情況下,越重的貨物當然以更接近出入口,更接近主要過道,放在貨架上較低的區域為好;而較輕的貨物則可以遠一些,高一些。不過倉庫中容易碰到的一個情況是,重貨很多,而輕貨很少,低層空間不夠用,而較高的貨架上很空,這個時候,就只能看周轉速度或操作頻率來決定了。
大小之分
我們一般會覺得,越大的東西越不適合往高處放,其實,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越大的東西越重的直覺。就實際操作來說,許多時候,同等重量下,越大的東西越適合往高處放,主要有兩個因素:
第一個是低層空間比高層空間寶貴,越占空間的東西,放到高處去,就能給其它東西騰出更多位置;
第二個是越大的東西操作起來越方便,揀貨的時候一望而知,不需要核對信息,也容易辨別清點,拿出來也比拿小件物品更容易一些。
多少之分
一般來說,小批量貨物放置在貨架之類的小型存儲空間中,而較大批量的貨物以棧板存儲為主,至于非常大批量的貨物,則可以規劃特定的存儲區域,同批次同種貨物之間不留過道,從而最大化地利用倉庫面積。
快慢之分
周轉越快的貨物,自然以接近出入口和主過道為好,在貨架上的高度也要調整至比較舒適的區域。
貴賤之分
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貴重物品的存儲,有條件的,庫區中可以設置專門的貴重物品區域并單獨上鎖,指定專門的操作人員;對于批次小的,也可以采用特殊物料柜,在一個上鎖的柜子中專門存放貴重物品和其它需要特殊操作的貨物。另外,各種登記措施和監控設備也會重點關照。
零整之分
在前期規劃的時候,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零整之分。我們主要討論兩個方面:
一個是批量入庫,單件出庫的貨物。對于大批量貨物,我們當然以靠近出入口為主,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靠近入庫口,還是靠近出庫口呢?我們的結論是,對于批量進,批量出的貨物,靠近入庫口或出庫口沒有區別,因為在倉庫里面的操作動作和行走路徑是一致的,大多以棧板為單位進行操作。而對于批量進,單件出的貨物,則以靠近出庫口為宜,因為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揀貨出庫時搬運的路徑。
比如說一共有10件貨,入庫的時候只需要走一趟,出庫揀貨的時候卻有可能要走10趟,我們當然要盡力縮短揀貨的行走距離,也就是讓貨物靠近出庫口。
第二個是整件入庫,拆零出庫的貨物。這類貨物有兩個麻煩:
一個是拆箱揀貨的麻煩,在實際操作中,箱子往往被保持在關閉的狀態,那么,每一個揀貨的人都需要先打開箱子,再拿出貨物,這是兩個動作,既不便單手操作,也不便點取數量,對于操作效率的影響比較大;
另一個麻煩是,許多貨物的包裝分好幾個層次,一個紙箱拆開,里面是好多個小紙箱,小紙箱拆開,里面是很多個小包,小包再打開,還是小包,那么問題來了:揀貨單上說需要一箱,是一大箱呢,還是一小箱呢?揀貨單上說需要一包,是一大包呢?還是一小包呢?
動線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很難有一個絕對的判斷。事實上,這是一種資源分配問題,在倉庫中,不同的存儲位置適合不同的貨物,將不同種類的庫位優先分配給哪種貨物,就需要仔細地考量。
充分考慮貨物的幾種特性和倉庫的現實條件,我們對不同貨物的具體存儲位置就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了。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一般根據貨物的一些特性進行分類,同時也對庫內的庫位進行分類,按照比較科學準確的分類進行有效的庫位管理,是倉庫管理團隊的必要功課。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7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21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8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0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9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