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海關發布
2021年,49.8萬噸的貨物抵達某北方港口后,即刻被退運。港口開門迎八方來客,大批貨物到港既增量又掙錢,為什么要拒之門外?很簡單,因為這是一批走私入境的硫鐵礦渣,是三大工業廢渣之一,俗稱“洋垃圾”。
中國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這是近乎公開的秘密。
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間,中國的年垃圾進口量從450萬噸增長到4500萬噸,全國各地都開設專門的洋垃圾回收機構和場地,為西方人民改善生存環境做出了“卓越貢獻”。直至2017年,中國的“好人卡”收累了,一紙禁止洋垃圾進口令下達,上述境況才有所改觀。但是,各個口岸仍不時會查處一大批走私入境的洋垃圾,頂風作案的背后,是洋垃圾潛藏的巨大利益鏈條。
據統計,每年我國進口4500萬噸的“洋垃圾”,能產生大概10億以上的巨大收益。國內的商販以超低的價格購入洋垃圾,經過挑揀分類,篩選出衣服、紙張、塑料、電器等多種類別,經過再加工,“垃圾”又能“變廢為寶”,成為新的商品后再被二次出售出去。更糟糕的是,在合法進口類目和許可證的掩蓋下,還有更多有毒有害的物質被夾帶進入中國境內,如果貨物是通過走私途徑,可謂一本萬利。
以一支打火機為例,“變廢為寶”的過程是:一個來自美國的飲料空瓶,隨著其他垃圾一起在天津口岸登陸,運往中國河北某處小工廠內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顆粒,隨后運往浙江某個注塑廠制成打火機殼子,再在江蘇的一家小打火機廠里和回收金屬制作的打火機關一起組裝成打火機,最后裝船從上海送往歐洲零售。
在這個鏈條中,一支打火機的生成看似“造福”了三方:一是解決了垃圾大患的美國,二是獲得訂單的河北、浙江、江蘇的幾家工廠,三是購買到廉價打火機的歐洲人,而唯一被侵害的就是中國脆弱的生態環境和生活在垃圾附近的民眾。
據了解,發達國家的垃圾處理費用奇高,大概每噸要花費近400美元至1000美元。而運到中國,即便加上運費每噸的成本也只有10美元至40美元,如此明顯的價格對比造成了發達國家垃圾的“全球傾銷”。2017年中國實施“洋垃圾禁令”后,不夸張的說,多個國家曾感受到巨大震蕩,美國部分資源回收工廠出現了垃圾堆積如山的情況,處理費用大增,回收業和市政單位的廢棄物處理作業大亂。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每月廢塑料進口量,由2016年的2萬噸,飆升至2018年初的11萬噸。泰國則由每月進口少于1萬噸廢塑料,增至8萬噸;越南在2018年收緊廢塑料入口前,每月進口量多達6萬噸,比2016年增逾一倍。
為了解決固廢轉移問題,2019年5月10日《巴塞爾公約》修訂案的通過,進一步降低出口這一選項的可行性。上述公約于1992年生效,其原則是危險廢棄物應就地處理而非越境轉移,目的就在于應對有毒有害廢棄物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監管洼地這一困擾全球的問題。從2021年1月開始,向公約締約國出口廢塑料的企業,必須事先獲得進口國監管機構的許可。目前《巴塞爾公約》已有187個締約國,涵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
但是,這個公約從某種程度上只是解決了固廢的轉移問題,并不能從源頭上控制固廢的產生。以塑料垃圾為例,嵌入現當代生活中隨用隨棄那一套“丟棄文化”已給全球的塑料垃圾回收造成巨大壓力。因此,當我們在喝咖啡奶茶過程中再次使用到那糟糕透頂的紙吸管的時候,停止抱怨像在嚼衛生紙吧,畢竟那只是“像在嚼”而不是真的在吃,而全球過去百年間生產的63億噸塑料垃圾中,得到回收再利用的僅為區區9%,另有12%被焚燒,剩下的接近八成塑料,最終都或被丟棄,或被填埋,最終滯留在了環境中,大部分隨著雨水和河流到達大海,被吸入海洋魚類等生物中,最終又回到人的體內。
回到那49.8萬噸固廢,對于港口來說當然意味著裝卸量和裝卸費,但是在更長遠的國家生態問題面前,退運既是法律選擇,也是道德操守,港口總要因時而變。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2608 閱讀中國物流集團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國家隊進一步釋放行業整合信號?
2339 閱讀一年凈賺超22億、投資海外倉導致凈利潤腰斬、苦苦等待重整……跨境電商巨頭們發展冰火兩重天
2192 閱讀DeepSeek對國內物流自動化及智能倉儲領域主要上市企業的經營數據及效率分析報告(之二)
1352 閱讀中通快運官宣啟動大票零擔業務?
1147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1106 閱讀暢想2.0 · AI重塑物流行業
1075 閱讀順豐同城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1057 閱讀安得智聯正式接入DeepSeek-R1 滿血版!
1078 閱讀12,800字極致邏輯推導!Deepseek用窮舉法解決了物流網絡優化問題
107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