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105家中概股遭到美國退市威脅,其中不乏物流股,有中通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股,也有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物流股,還有網絡貨運股達達,怎么辦?對于擬上市的物流公司,特別是高科技智慧物流公司,赴美上市還是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本文對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目前在美股的中概股公司共約250家,近日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的105家,加上之前列入的23家,共計128家,已經超過一半。
在這些預摘牌股中,不乏物流電商股:快遞物流方面,有中通快遞和百世集團;航空物流方面,有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物流新業態方面,有“即時物流第一股”達達和“數字貨運第一股”滿幫,而電商物流方面,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在名單之內。
如果從泛物流的角度來看,預摘牌中大部分公司都于物流電商有關,不說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嗶哩嗶哩,就拿“知乎”來說,也有電商業務,而且是高粘性、高質量的用戶群。
那么,從3月開始的美國中概股退市風波,對物流股來說,誰最愛傷?當然,列入名單里的物流中概股肯定受傷,而受傷最嚴重的,是沒有上市,而要準備上市的高科技智慧物流公司。
正逢數字化和智能化這一變革浪潮,中國智慧電商物流必須抓住機遇,加速發展,無人技術、大數據決策體系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嵌入,云計算疊加,連接人、車、貨、場的物流互聯網正在加速形成。
智慧物流處于飛速發展的成長期,需要與資本市場的對接,需要加快上市的步伐。智慧物流,有依托資本力量迅速壯大的頭部企業,榜樣的力量,使不少高科技物流企業,緊鑼密鼓的朝著上市的方向做著最后的準備。然而,智慧電商物流肯定是中美競爭的關鍵賽道,必然受到打壓。
誠然,“預摘牌”名單中的公司全部最終被強制摘牌的可能性很小,但名單會影響資本市場對這些公司的投資預期,更會對計劃赴美上市的公司起寒蟬效應,使其望而卻步。
美股市場是最為活躍的科技股投資市場,并且IPO門檻低、流程短,此次的預摘牌風潮,特別是要滿足SEC和PCAOB的要求,使紐交所上市之路更難,使需要海外資本,需要境外上市通道的高科技物流股籌集資金的渠道變窄,影響其發展。
另一方面,監管收緊,預摘牌風波下,外國PE投資的活躍度已大不如以前,高科技物流企業可能失去最大的融資渠道。一直以來,外資的規模遠遠要比內資大,如果失去美國市場,物流新興企業很可能在融資方面出現困難。
不錯,高科技物流公司的上市,除了美國,還有國內,還有港紐所,但估值可能沒有美股高,并且,美股流通性強,定增頻次高,很多公司上市以后,股票增發融資金額甚至比上市時募資金額還高。
高科技智慧物流股,由于其特有的屬性,需要燒錢,需要資本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因此,預摘牌風波,受傷最大的肯定是高科技物流股,其中尤以智能物流裝備企業受沖擊最大。
美國對中國有競爭力的智能物流裝備企業,不僅是監管的打壓,更是列入制裁清單進行打擊,并且層層加碼。
??低?,世界排名第一的安防巨頭,其實也是智能物流股,近幾年屢遭美國打壓,近日,又傳出,美國正準備對其實施新的嚴厲制裁。
智慧出行系列解決方案,人臉識別、AR等人工智能領頭羊的商湯科技;全球最大商用無人機制造商大疆;智慧倉儲,物流場景的軟硬一體化的曠視科技;末端無人化智慧物流體系的構建數字化支持者科大訊飛等高科技企業都在美國制裁名單之列。
高科技物流公司希望得到美國公平、沒有偏見的對待。然而,打壓,總是有各種堂皇的理由,以雙標的“高大上”人權這個筐,總能裝入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對于眾多公司列入預摘牌,政府相關部門確實在積極推進解決問題,但是涉及到國家利益,特別是信息安全,不能讓步,也不會讓步。
《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中概股提交的審計底稿,包含公司最基礎財務數據。對于赴美上市的物流企業來說,手上握有物流數據、用戶數據,關乎我國公共信息安全,去年的滴滴上市引起的數據安全事件,就是教訓。因此,《外國公司問責法》苛責的要求使得企業難以合規
加之,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動蕩不安,通脹、俄烏沖突、高油價,使美國明里暗里不斷的打壓中國公司成為既定方針,從前些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就開始了。
3月開始的美國中概股退市風波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近的目標是讓資本回流美國,拯救美國的債務風險危機,遠的目標是打壓中國的發展與復興。
美國SEC近期的一系列動態,對中概股的監管越來越嚴苛,借用新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將大部分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可以說是極限施壓。
美國針對中概股的打壓是全方位的,不僅是企業,企業創始人也難以幸免,比如:阿里的股票暴跌,美國投資者聯合起來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馬云給他們一個交代;劉強東在美國的“仙人跳”事件也可能另有背景。也就是說,打壓不僅以企業作為攻擊對象,而且以具體的企業家來作為攻擊對象。
越來越復雜的國際形勢,加之預摘牌,中概股的表現大起大落,前景也令人擔憂。但近期由于我國政府的發聲,政策的協調,市場對欲摘牌名單及可能后果已經有了預期,并有步驟地采取應對措施。另一方面,大部分中概股有業績做支撐,世界對中國的發展普遍看好,不是一國或數國的打壓所能左右。
對于中概股中的大型國企,陸續啟動退市,去年開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海油等都發表聲明從美國退市。而民營的平臺型企業將采取回港上市的方式應對,離美返港,將成為一股全新的潮流,也完全符合市場趨勢。
其實,不少中概股早已先人一步,提前做好了預防,其底氣顯然比其他被列入“預摘牌名單”的企業更足一些。比如中通,比如阿里、京東,早已是紐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兩地掛牌狀態。
兩地股票可以互換,美股投資人可隨時轉換為在香港持有,香港主要上市的上市地位不會受美股相關監管影響,摘牌影響有限。
尚未返港的企業,無論現在是否出現在名單上,返港上市都成為規避風險、圖謀后招的現實選擇,以對沖美國的退市風險。
滴滴于去年12月3日宣布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據傳美股上市的滿幫集團也會跟隨走滴滴的路線,從美股退市繼而轉戰港股。而早在2020年8月,百世集團被傳回港二次上市。
港交所也為此作了針對性部署和政策扶持,近年來港交所不斷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已為存在退市風險的中概股“托底”,
港交所不斷創新和完善上市機制。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允許中概股二次上市;2021年11月,港交所又拓寬了第二上市制度,為中概股返港掃清障礙;5月4日,中國證監會強調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推進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落地。
同時,滬、深交易所相繼發布多重政策,對于在美的中概股能否更便捷回歸A股創造條件。
去年港股募資金額最高的10只上市新股中,有5只是回巢的中概股;截至今年1月份,共有約60只在美上市中概股符合未來3年返港上市的要求。
返港上市的方式有三種:私有化退市后重新上市,雙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各有優劣,但在現階段,最適合是雙重主要上市。雙重主要上市,如在其中一個上市地退市,并不影響在另一個上市地的上市地位。
打鐵還須自身強,中概股返港上市是需要底氣的,穩健的營收、充足的現金流和優質的用戶群是返港的必備條件。例如已回歸港股的中通,是通達系老大;回歸的京東,是電商三巨頭之一,具有優秀的業績,良好的社會口碑。
京東,在列入美股預摘牌名單后,宣布現金派息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是132億人民幣,此舉表明京東不受預摘牌影響,對業務前景和現金流締造能力充滿信心,并以更靈活的方式提高股東回報。
另外,新交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蔚來就宣布擬在新加坡證交所二次上市,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的A類股可與其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份實現完全轉換。
對于預摘牌,公司也不是完全被動,3月以來,中概股開啟了新一輪的“回購潮”。3月22日, 阿里巴巴回購規模從150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小米集團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于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回購潮”表現了中概股公司對其公司前景的樂觀態度,是基于強勁穩健的財務表現和增長計劃的有力舉措,也表明當前股價并未公允地反映公司的價值。
上市,登上資本證券市場,是眾多企業的出道之路,近年來,物流電商企業前赴后繼,走上這條資本之路,這是因為,上市是公司進一步增強競爭力、加快發展的需要。
想當年,中通在美上市,募資14億美元,成為中國民營快遞企業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一單,也是自阿里巴巴以來赴美上市募資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IPO;百世物流緊隨其后,開啟了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進程,融資的規模達10億美金,曾風光無限。
相較于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后,股東須得在較長時間內鎖定股份,中通在紐交所上市,鎖定期短,給予了投資者以更大的靈活度將所持有的股份變現;在我國證券市場嚴格的監管政策環境下,連年虧損的百世物流短期內很難在國內完成上市,在美上市似乎從容一點。
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股是我國大部分頂尖企業上市的終極目的地,然而,最近幾年美國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對我國企業,特別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尤其是監管的嚴苛,使其吸此力正在下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公司的問題,而是中美之間的事情。
現階段,中國公司想要赴美上市,不僅需要滿足SEC和PCAOB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中國的相關監管要求。SEC和PCAOB的新規,不僅影響中國公司赴美上市,還會影響中概股公司的股票增發、后續融資。
目前,華爾街頭上的光環正在逐漸淡去,對于我國企業來說,不再是上市的首選地。早在去年六月以來,由于多種因素共同存在,中國公司赴美上市一度停滯,去年下半年只有4家中資企業赴美IPO。
在當前的形勢下,港、中是最受物流企業青睞的選擇,相比A股市場,出于盈利、境外融資需要等各方面因素的考慮,企業還是會優先考慮港股作為上市地。去年下半年以來,赴港而非赴美上市的國內公司數量就大幅攀升,港交所大有取代紐交所成為中概股首選上市地的趨勢。
2022年是物流企業上市的關鍵一年,今年,至少將有不少于十家企業正式上市,而截止目前,僅已透露上市意向的企業就有20多個,加上涉及智慧物流的就更多。
這兩年,也是智慧物流裝備企業上市的高峰期,??禉C器人、極智嘉Geek+、科捷智能、中郵科技、北自科技、曠視科技、欣巴科技等都計劃2022年進一步推動上市進程。
港交所成為首選。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股,商湯科技等明星獨角獸都拋棄美國,選擇轉投港交所;貨拉拉多次傳出赴美上市,但最終決定在港股上市;福佑卡車去年5月14日曾擬登陸納斯達克,隨后傳出轉戰港股消息;路歌于2021年11月12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安能物流計劃籌資5億美金赴港IPO。
據彭博社消息,極兔速遞擬在美國上市,募資額超過10億美元,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變策略,選擇港交所。
對于高科技物流公司,不僅要轉變上市的方向,也要采取措施應對美國政府的制裁與打壓,未雨綢繆。海康威視就開展了對美國物料的替代準備工作,截至目前,安防產業鏈最為核心的IPC處理器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存儲器芯片主要供應商來自日韓,模擬芯片的國產替代也在不斷加強。
結語:近兩年,受到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影響,物流中概股的發展之路并不好走,但中國物流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特定的優勢,而高科技物流裝備企業,在終端產品的設計能力、推出產品的節奏、成本的控制、應用場景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擬的競爭力,美股的監管趨嚴,只是對短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不改長期發展趨勢。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2580 閱讀中國物流集團或迎第五家上市公司,國家隊進一步釋放行業整合信號?
2290 閱讀一年凈賺超22億、投資海外倉導致凈利潤腰斬、苦苦等待重整……跨境電商巨頭們發展冰火兩重天
2192 閱讀DeepSeek對國內物流自動化及智能倉儲領域主要上市企業的經營數據及效率分析報告(之二)
1345 閱讀中通快運官宣啟動大票零擔業務?
1140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1099 閱讀順豐同城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1057 閱讀暢想2.0 · AI重塑物流行業
1068 閱讀安得智聯正式接入DeepSeek-R1 滿血版!
1078 閱讀12,800字極致邏輯推導!Deepseek用窮舉法解決了物流網絡優化問題
107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