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線下生意越來越難,連續兩三年沒有增長,不少經銷商將目光放在了線上,甚至老板親自盯,下手干。
坦率地說,我是不建議經銷商做電商的,道理也很簡單,線上線下經營的邏輯完全不同。
當然,說這些沒有用,還是有不少經銷商躍躍欲試,進入線上電商。門檻也很低,一兩個人運營,注冊開個天貓、京東**專營店,本來有商品,還是知名品牌,倉庫離快遞站很近,倉管人員打個包發貨,生意就能運轉起來。不影響現有生意,同時也不存在竄貨。
雖然事情簡單,但事實上,要想做出一些成績來,或者說能將這塊業務盈利,不做到千萬元以上的規模銷量,很難有真正的利潤。
回到本篇的主題,電商對經銷商而言是不是一條好出路?當越來越多經銷商入局電商時,我想「新經銷」作為行業渠道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必須去深究,幫助經銷商理清背后的關鍵要素,以此為更多經銷商和品牌商帶來思考。
為什么要做線上電商,問題雖然看似簡單,真正要回答明白不容易。我找了不少經銷商交流探討,總結出四點:
1. 銷量—跟上游廠家有關
上游品牌商年年任務漲,沒辦法,完不成任務拿不到返點,周邊竄貨也容易被罰,如果只是倒買倒賣貼返點,這跟完不成任務,沒什么區別。
廠家永遠是看你的銷量,量大支持就大,量大自己也有面子。電商,是一個新渠道,直接到C端消費者,廠家的區域管理者也沒有太多意見。為了完成任務,作為一個渠道完成銷量。
2. 品類—跟品類結構有關
這一點表現在日化紙品、口腔、清潔、洗護等品類尤其明顯。計劃性消費品類,不需要立刻使用,且價格敏感度高。而且品類的增長空間巨大,部分品類在線上,近年來有著百倍的增長。
身邊同一品類的經銷商朋友,做線上,一兩個億的大有人在,實實在在身邊的案例,怎么能不心動呢?
3. 趨勢—跟消費需求有關
線上消費趨勢明顯,這一點都能看到。年輕消費群體90后、00后,哪一個不電商。從最初的服裝、3C數碼、家電,到現在的快消。
再結合部分的日化品類,線上做到千萬級銷量,輕輕松松,但如果要在線下區域市場,一畝三分地,一個細分品類做到千萬銷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場容量就擺在那里。
4. 市場—跟本地市場有關
線下市場來客數下降,人流非常有限,明顯感覺到吃力,再者同一品類的經銷商,競爭對手也盤踞數年之久,也不弱,增長遇到了瓶頸。
再往后3-5年,線下傳統經銷商的路越來越窄,做了電商可能還有活的機會,如果不做,5年后的生意越來越小,這不是靠努力就行的。
當一個經銷商在本地市場做到本品類的TOP3,基本上競爭格局已經定了,市場穩固了,不僅僅是市場的瓶頸,也是經銷商的瓶頸。
以上就是經銷商做電商的四個關鍵原因,我想也是絕大多數經銷商的想法。如果我們仔細看每一條原因,100%正確,無法反駁。
但線上電商,真的是唯一或者說最好的出路嗎?
剛剛只是說了四條關鍵原因,如果繼續說,100條理由都能說出來。當然,同樣的,如果讓經銷商不做電商,也能說出100條。
什么經營邏輯不同,線上競爭激烈,紅利期已經過了,等等。但對于想做電商的經銷商,已經聽不進去了。
之前我問過一個經銷商,為什么不考慮再接其他品牌,做大線下生意,他的答案是:“再接一個品牌,一年做個幾十萬,上百萬,也沒意思。一個月掙個2萬、3萬,還費精力,太小了。現在已經是三五千萬的銷售規模,看不上”。
我繼續問到,跨品類呢?經銷商依舊搖搖頭,之前也有過嘗試做食品,但品類不同,有不少難度。像日化紙品,保質期都三年。食品長則才一年,短的六個月,市場操作方法節奏完全不一樣。
相比之下,似乎線下已經無路可走了。而線上電商,可能是唯一救命稻草!
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我們站在一個區域市場視野,看總體經銷商的變化。記得曾經與一位做城配創始人的朋友交流,他說道,在一個常駐人口700萬的地級市,根據在注冊的商貿公司統計,各個細分類目加起來,約有700-800家經銷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線上電商的沖擊,人力成本的增加,3-5年內剩下的經銷商數量約在100-200家。
當看到這句話,估計不少經銷商會舉雙手贊同,也感嘆于生意的艱難,或許自己會成為消失的一員。
很多經銷商看到這樣的數據,往往是悲觀的。而作為一個旁觀者,卻看到了里面巨大的機會。什么機會?經銷商數量雖然在大幅降低,但線下的體量,不可能同比例下降,線下巨大的生意體量依舊需要這100-200家經銷商來承載。
誰是這100-200家經銷商,這是不是機會?
在一個區域市場,當一個經銷商在自己經營的品類或品牌達到41%或71%(蘭徹斯特法則)時,將自己在門店覆蓋、門店執行,以及業務組織的能力,復制出去,通過跨周邊品類的擴張,實現生意的二次增長。
生意的發展趨勢,就像打仗,生意越不行,越要減人,越減少人員投入越容易進入惡性循環,完不成品牌商任務,最后被取締,再最后生意也就不干了。
經銷商生意都難做,而如果此時,迎難而上。當做好本地的市場門店覆蓋,當在自己的經營品類中達到瓶頸時,果斷跳出去,跨周邊品類。比如做紙品的,跨入到口腔領域;比如做調味的,跨入到糧油領域;比如做休食的,跨入到牛奶領域……
可能會有經銷商說品類經營的差異問題。但換個維度,如果躺在過往的經營舒適區,還談什么二次增長呢?你跨了品類,建立了渠道壁壘,有了規模效應,抗風險能力更強了,自然而然,其他經銷商就弱了。
假設在一個區域市場某品類的容量是1億,當經銷商做到了4000萬銷量,市場排名TOP1,第二名是3500萬,第三名是2500萬……此時,經銷商在該品類的經營策略是維穩。
因為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穩定了,三足鼎立,誰也干不過誰。千萬不要想著,我要做到5000萬、6000萬,因為很難,相應配置的資源更高,同時競爭對手也不是吃素的。當然,也不要想著,品類趨勢在線上增長很快,到線上去。
最恰當的方式:維穩,保持原有基礎不掉隊。找周邊品類,通過業務人員的擴張和復制,再建立根據地。當原有品類下滑,線上趨勢確實不可逆。其他經銷商更難了,經過3-5年,排名靠后的經銷商撐不住了,你可以收割原有的品類容量。
同時,通過周邊品類的擴張,短期內是有投資的,甚至1-2年內不見利潤,但你沉淀下來更多的是門店的粘性和組織的穩定。
另外,對單店的投資效率是下降的。當你有5個品牌在超市門店做打堆時,與你只有1個品牌做打堆,其投資費比肯定是不一樣的。
過去我一直在強調,經銷商生意的底層是傳遞價值,把貨從A點搬運到B點,傳遞價值的工作永遠只做80分,因為你做不到100分。想做到100分,所花費的精力和人員成本會呈現幾何式增長。當你在一個品類做到該品類區域市場的前2名時,將這些市場操作經驗復制在其他品類中。
因此,對于當下無論是已經在做電商,或者正在考慮做電商的線下經銷商,我都建議重新梳理一下自身公司的經營戰略方向。基于此,我也給經銷商提出了“三度”經營戰略:
1. 區域市場做好厚度
2. 品類結構做好寬度
3. 門店覆蓋做好深度
當絕大多數經銷商對線下失去增長的信心時,反而我相信對一部分經銷商而言,這是巨大的市場機會。
回到主題,電商雖然近年是呈現增長,是機會,但對傳統線下經銷商來說,只是一個生意機會,一個渠道機會而已,根本構建不了長期的生意壁壘。線下區域市場的精耕,才是戰略機會。
雖然是戰略機會,毋庸置疑,也充滿著巨大的挑戰,首當其沖的便是管理的挑戰,跨品類經營需要沖破的是:改變過去靠個人智慧、品牌資源的紅利,取而代之的是多品類管理、多門店管理、多人員管理。
管理挑戰相比市場機會,或者說線下相比線上,選擇線下更是經銷商們的明智之舉。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6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6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37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42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138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1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69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794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84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0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