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的2030
2030年機器人展望:智能和移動將塑造未來
波士頓咨詢集團為未來十年的機器人技術帶來了有趣的視角,提出了"未來十年將影響機器人發展方向的七大發展趨勢"。
我們從較長的的文本中截取了部分核心觀點。
機器人是一個擁擠的行業,有 500 多家公司生產的產品可以分為四類:傳統工業機器人、固定專業服務機器人(如醫療和農業應用)、移動專業服務機器人(如專業清潔、建筑和水下活動),以及用于運輸物流或裝配線中大大小小的負載的自動制導車輛 (AGV)和機器人。
"這項研究說明了當今工廠環境中廣泛應用的自動化技術與未來根本轉變的區別。" 波士頓咨詢集團認為以下七個趨勢將影響未來十年的機器人走勢。
#1專業服務機器人將主導該行業。
目前,專業服務機器人的銷量可能比傳統機器人和物流機器人高出一倍以上。
我們預計,到203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從今年的約250億美元攀升至1600億至2600億美元之間,專業服務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將高達1700億美元,工業和物流機器人的銷售額將突破800億美元。
#2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和社會趨勢將加速對高級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需求。
消費者對更快交付定制產品的需求將導致機器人在制造個性化和物流應用方面的能力擴大。同時,人口老齡化將導致更需要使用移動服務機器人來幫助個人清理衛生、鍛煉、送餐和其他工作。
越來越強調回收和其他可持續性措施將要求機器人承擔復雜的拆解和分揀任務。
#3機器人將越來越多地接管傳統上工資較低、技能密集程度較低的工作。
在以前工資低的國家,體力勞動者短缺和工資上漲相結合,將促使人們更快地用機器人代替人類。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工廠工人工資翻了一番,而同期印度的工廠工人工資則增長了50%以上。
#4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進步將加強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
在涉及機器智能、連接和控制的技術方面迅速取得突破,將擴大機器人的能力和范圍,同時簡化人與機器人的交互。
在最有前途的創新中,人工智能 (AI) 將允許機器人處理無人監督的意外情況;群智能將提高移動機器人在位置共享和更改任務的靈活性:成像系統將增強自主檢查、分析和運動。
這些功能將通過增加移動帶寬和機器人操作半徑的 5G 通信網絡以及所謂的邊緣服務來增強,這些網絡本質上是基于云的網絡,可擴展機器人和傳感器計算能力。
隨著這些技術的獲得,我們相信許多客戶將從購買核心機器人系統(如手臂、控制器和端式工具)轉向購買由核心和邊緣控制器、機器視覺軟件和人工智能組成的更廣泛模塊化系統,用于智能和自主活動,以及其他新興創新。
這些高級系統將易于部署(它們主要是即插即用,只需很少或根本沒有編程),并且能夠自行處理一系列特定的任務。此外,管理數據的 IT 和管理操作機器的 OT 的融合將加速智能機器人系統的發展,并簡化將智能機器人系統連接到綜合生產設置中。
毫不奇怪,數十家技術初創公司已經將這些機器人突破領域的各個利基市場作為他們的產品線。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機器人和裝配行業采購經理將人工智能和機器智能對機器人市場的影響分別評級為8.2和8.3(比例為1至10)。
#5機器人能力將包括學習能力。
今天,模擬工具被用來教機器人如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但是這種蠻力方法并不令人滿意,因為情境復雜性往往使得訓練機器人無法以靈活和智能的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然而,非營利性人工智能智囊團OpenAI的最新研究,專注于引導神經網絡,正在逐漸改變導航的困難和隨機的環境變化,似乎一切正在產生強有力的結果。
第一個應用程序涉及一個人性化的機器人手,再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可以操縱和玩轉魔方。這種培訓工作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但在 50 小時內,系統利用云和分布式計算收集了大約 100 年的經驗。
這項研究說明了當今工廠環境中廣泛應用的自動化技術與未來基礎轉變的根本區別。在計算機科學改進的推動下,自動化所需的方法將從基于規則過渡到基于目標。
這種轉變產生的機器人能力在單批量定制生產工藝中尤其有價值。
#6半自主移動計算機將越來越多地在預先繪制的環境中管理任務。
到2030 年,我們估計 3 級自動駕駛汽車將占新車銷量的 8%左右。
在 3 級,車輛在相對暢通的道路和晴朗的天氣條件下暫時自動行駛,并在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時提醒駕駛員接管。
3 級移動機器人將能夠在預先定義的設置(如倉庫、信號或在需要人類幫助時停止)中自動導航。
4 級自動導航具有完全自主性的備份系統,可在表面上罕見、意外的情況下關閉機器,但無需人工參與。
我們預計4級功能將在2030年左右完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將看到在特定有限環境中自動駕駛的移動機器的出現,例如酒店中的客房服務機器人或最后一英里的送貨機器人。
#7目前只占市場一小部分的亞洲機器人公司將與美國和歐洲制造商競爭。
韓國和中國的機器人公司,許多是在過去十年中首次亮相的,如今的市場占有量有限,但亞洲國家的機器人公司在未來十年內可能會獲得大幅增長。
目前,韓國和中國的機器人制造商在每個機器類別中加起來都少于美國和歐洲。
但自 2017 年以來,機器人制造工人的密度以最快的速度在韓國、中國和日本增長。
隨著亞洲大型零售商開始對其倉庫進行現代化改造和升級,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物流需要更多的機器人設備,本地機器人制造商(包括更多初創公司)應該能夠利用這一增長。
然而,這些銷售大多在 AGV 和傳統機器人領域,而不是在增長較快的專業服務行業。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547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324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235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122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93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393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63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04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56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