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跨境電商透過互聯網實現了全世界的連接,疫情為行業帶來了紅利期。如今零售電商正在逆勢增長,從數據上來看,2020年全球零售電商的銷售額接近4000萬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16.4%。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戰略導向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跨境電商主要的市場。
利好政策連續出臺,跨境電商連年快速增長
外貿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到RCEP簽署等,促進跨境電商穩步發展和產業升級。趁著疫情的風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都使得跨境電商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今年6月,海關總署發布公告2020年第75號(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對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有關監管事宜作出規定。
改革實施之前,跨境電商B2B出口企業只能按照傳統貿易方式申報通關,7月1日改革實施后,跨境電商B2B出口有了專門的通關方式,享受通關便利。
該政策可以為跨境電商帶來眾多利好,如支持海外倉發展、使得跨境電商可以合理規劃供應鏈;同時也出臺配套政策提供數據支持,企業報關信息化并簡化申報,海關監管創新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跨境電商在此期間飛速發展,得益于快速崛起的市場疊加國家政策支持。伴隨政策紅利陸續落地,跨境電商陽光化通道的吸引力會不斷增強。
個人消費者囤貨力展現,小型創業者異軍突起
在跨境電商用戶群體中,主力軍仍然是個人消費者和經銷型企業。疫情期間國際運力減少乃至停飛,海外物流無法復工,引發個人消費者囤貨需求激增,從而帶動小型創業者蓬勃發展。
大型To B企業靈活性不夠、碎片化訂單,采購周期長,給小型創業者騰出大量生存空間;而規范操作和激烈競爭正在擠壓To C賣家,從C類商家向小B進化大勢所趨。小B買家的興起,剛好兼顧了靈活性和效率,周期短且采購量均衡的優勢同時緩解了買家和賣家的現金流壓力。
數據顯示,26.9%的跨境電商企業已經開始服務這一群體,為其提供選品、輕定制等供應鏈服務,這些客群可能為小零售商、小批發商和自用采購者,而其獨特的需求,需要更為靈活和專業的大件貨物流方案。
歐美國家增長領先,新興國家潛力巨大
受疫情影響之下,大量商店關閉,出行受限,人們的消費購物開始轉移到線上,世界各國現網購熱潮,歐美市場增長尤為明顯。去年 3月-6月期間,歐洲電子商務應用程序安裝增加了35%,消費者在線購物率激增。2020年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德國B2C包裹增長“特別強勁”,在線零售相比去年增長將近15%。旺季(11月和12月)更是實現了23%的增長,B2C包裹量達4.35億件,成為其快遞與包裹市場增長的驅動力。
根據消費跟蹤機構(Mastercard Spending Pulse)的數據顯示,美國電子商務占整體零售額的比例從2019年的13.4%增長至近五分之一,該數據跟蹤了包括現金和支票在內的所有支付類型的整體零售支出。初步分析,由于新冠大流行迫使人們通過互聯網為朋友和家人購買禮物,2020年美國節日購物季期間的在線零售銷售出現爆炸式增長,僅圣誕季(11月1日-12月24日),美國在線零售額同比增長47.2%。
另外,據Shopee平臺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馬來西亞市場直播場次同比暴漲達70倍,菲律賓、新加坡市場亦增加40倍。暴漲的數據說明用戶群體的激發,但對于東南亞路向跨境電商賣家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仍然是如何找到和留住自己的那部分用戶,流量天花板還未觸達。
遞送服務成用戶體驗焦點,物流運輸必須多樣化
物流是在線銷售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終端消費者與物流公司有直接接觸點的少數領域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物流公司也代表著品牌,并影響終端消費者對品牌的體驗。
Metapack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80%的人將遞送服務視為他們網上購物體驗的一部分,這突出了一個品牌與合適的物流供應商合作的重要性。
根據IPC 2019跨境電子商務購物者調查, 11%的受訪者需要等待30天或更長時間才能到貨。
而跨境購物最常見的遞送速度是15-29天(20%),這表明,跨境電商市場在改善遞送時效和海關流程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IPC 2019跨境電商購物者調查還衡量了跨境電商的消費者交付預期。雖然過境時間目前滿足消費者的期望,送貨供應商應該意識到,電子零售商正在尋求加快跨境送貨。
此外,在調查中IPC用六個關鍵要素衡量消費者滿意度:送貨成本、送貨地點、跟蹤、送貨速度、海關和退貨。在這六個因素中,送貨速度明顯是消費者滿意度最低的,幾乎41個接受調查的市場都是如此。
對在線商家來說,早期規劃和多物流運營商的方式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多物流方式,在線商家可以從節省成本和遞送時間中獲益。根據不同的參數(例如,包裹重量、目的地和遞送承諾),運輸費率可能會有所不同。在發生重大危機的情況下,靈活地利用與物流運營商的各種現有關系對在需要時改變運輸路線或加快運輸速度大有裨益。
爆款品類不斷變化,與疫情中生活息息相關
年前突發的疫情席卷了全球,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全球各國防疫物資短缺,防護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個護及健康品類登上各大電商平臺熱銷爆品,隨后便是居家令之下衍生“宅經濟”,除了生活以及醫療必需品之外,宅經濟”周邊品類是銷量暴漲的大頭。各國陸續解封并復工復產之后,戶外用品及辦公用品需求上漲,比如自行車、電動車等代步工具,以及打印機等大件貨貨物。
疫情導致的線下消費者習慣轉變為線上購物,已逐漸成為常態,從而使上述品類2020年全年均有顯著增長,且增長趨勢或將延續到2021年。
下半年國外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非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回升,隨著疫情的平緩,時尚服飾、消費電子、家具/家電等品類需求快速反彈。甚至“愛寵經濟”也在社交平臺Pinterest發布的2020年《Pinterest 100》報告中榜上有名,從亞馬遜熱賣爆款榜、飆升榜、新品熱賣榜榜單來看,當前寵物食品及寵物護理類別產品備受消費者歡迎。可見消費者需求一直存在,一旦疫情好轉,被壓抑的消費欲望將會快速釋放。
遞送新選擇出現,智能包裹柜趨勢愈發明顯
根據IPC跨境電商購物者對全球消費者的遞送偏好和體驗調查,盡管遞送到家的服務是最受歡迎的,但65%的受訪者對遞送至包裹儲物柜也極為或非常滿意,這種遞送方式相較其他的自提點服務更受歡迎。
包裹遞送至儲物柜后,用戶會收到短信和電子郵件通知,其包含一個取件碼,連同用戶的手機號碼,即可取件。另外,掃描二維碼可以加快取件速度。
儲物柜收件地址附近以及更長的開放時間,都使用戶簽收包裹更為方便快捷。特別是疫情期間需要減少消費者與遞送員之間的人員接觸,包裹儲物柜非常適合提供安全的最后一英里遞送。
對于物流公司而言,投資包裹儲物柜,可以降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提高遞送效率并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包裹儲物柜嵌入社區內,設立于學校和住宅區,還有一些與便利店共存等等,都為物流公司節省人力和物力。
在海外,芬蘭、德國、比利時、丹麥等歐洲國家,均大力發展包裹儲物柜。從2001年開始,德國目前有超過4500個包裹儲物柜。德國郵政敦豪集團計劃到2020年底擁有6500個儲物柜,到2021年擁有多達7000個儲物柜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717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53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45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86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506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407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51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84 閱讀菜鳥出席世界郵政和快遞美洲會議,國際物流服務受全球市場認可
1056 閱讀豐巢與菜鳥破壁合作 菜鳥寄件可選“到柜寄”默認順豐承運
105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