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我們再度站在盤點過去、展望未來的門檻上。2019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如何?持續的貿易戰在來年將如何作用于中國經濟?在全球貿易走弱的趨勢下,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將給經濟帶來哪些影響?這些問題不僅是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關注的焦點,也和每個人的日常密切相關。
走出去智庫(CGGT)合作伙伴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近日推出中國經濟預測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太區經濟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高級經濟分析師何天婕指出:逐步的寬松政策應該可以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在2019年二季度走出低谷,但長期經濟增長趨勢仍將放緩。與美國的貿易沖突是近期經濟增長的主要阻力。
根據該報告,2019年中國GDP的增長率為6.1%,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增速將遠低于過去10年,其中2018-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將為5.8%,2023-2027年的年均增長率為4.7%。
走出去智庫(CGGT)今日獲授權刊發這份預測報告的主要內容,供關注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讀者閱讀分享。
1、在2019年第二季度前后,逐步放寬的政策將幫助GDP增長走出低谷,但下行風險仍然存在。寬松政策要對實體經濟發揮作用仍然需要時間。
2、中國政府要實現2020年GDP翻番意味著2017-2020年年均GDP增長率至少達到6.5%,由于2018年的增長可能達到6.6%,中國現在“只”需要2019-2020年年均增長6.2%,即可實現該目標。盡管如此,挑戰仍然存在,包括持續的貿易阻力,房地產業放緩以及重工業產能過剩問題。
3、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失去競爭優勢的同時,中國將向“價值鏈”上游移動。
-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人均GDP為美國的28%(按市場匯率計算為14.5%),仍處于相對早期、較為容易追趕的階段。
高路易(Louis Kuijs)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太區經濟研究主管
何天婕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分析師
● 在貿易局勢緊張和市場情緒低迷之際,由于出口疲軟和投資增長放緩,今年11月份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隨著下行壓力的增加,我們預計政府將采取進一步措施支持經濟。最近中美貿易戰停火將帶來積極的影響,我們預計寬松政策的總體影響將足以幫助經濟增長在2019年第二季度前后走出低谷。但貿易戰停火正在經受考驗,中美之間潛在的緊張關系意味著中國經濟前景將面臨阻礙和風險。
● 在全球貿易勢頭放緩的形勢下,11月份中國出口增長顯著放慢。11月整體投資增長也有所減弱,但房地產投資有所回升。同時,家庭消費略有改善。總體而言,高庫存進一步拖累工業增長,11月工業附加值增長放緩至5.4%,突顯出未來幾個月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
● 12月初中美兩國元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晤,推遲加征關稅,中美恢復對話與談判,這些對中國的出口和商業信心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將今年和2019年的GDP增長預測分別稍稍提高至6.6%和6.1%,而此前分別為6.5%和6.0%。但是,應美國要求華為首席財務官在加拿大被捕后,貿易戰停火開始經受到緊張局勢的考驗。兩國元首都同意努力推動貿易談判進展。此外,中國已經開始再次購買美國大豆,即將降低美國汽車的關稅,并且顯然正在考慮修改其“中國制造2025”的一些目標。但中美間潛在的緊張關系將繼續存在,并且會籠罩著商業活動和情緒。
1、經濟增長面臨持續下行壓力
由于出口疲軟,投資增長放緩以及庫存積壓,11月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過,房地產投資的回升和家庭消費的適度改善部分抵消了經濟放緩。與此同時,盡管金融和貨幣政策寬松(包括提高流動性),金融監管放松和基礎設施投資增加,信貸增長繼續令人失望。
影響信貸增長主要因素包括:新的資產管理規則限制了影子銀行的信貸;銀行保持謹慎;由于市場情緒低迷,企業信貸需求依然較弱;基礎設施投資似乎仍然受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規則的制約。因此,寬松政策要對實體經濟發揮作用仍然需要時間。
2、需要更多寬松政策
盡管之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下行壓力增加,我們預計政府將進一步采取措施以支持經濟增長。這可能包括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額外支持基礎設施以及進一步削減稅收和社會保障繳款。
由于政府并不希望“過度”放寬,也不希望破壞遏制信貸增長后所獲得的成果,因此政策放寬的程度將受到限制。12月初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表明整體立場不會發生變化。我們仍然預計,在2019年第二季度前后,逐步放寬的政策將幫助GDP增長走出低谷,但下行風險仍然存在。
影響我們短期預測的主要因素包括:
(1)與美國的貿易沖突仍然是關鍵阻力
雖然推遲加征關稅具有積極影響,但由于雙方就分歧之處可達成協議的空間相當狹窄,貿易戰停火仍然較為脆弱。同時,科技行業出現了新的緊張局勢。此外,關稅和進一步加征關稅的威脅將更廣泛地影響出口、對制造業的投資和商業信心。
(2)國內需求疲軟
由于市場情緒有所緩和以及對棚戶區改造計劃的支持力度下降,我們預計房地產活動將進一步降溫。在這種背景下,盡管消費受到抑制,但其增長還是會超過投資并進一步支持服務業的增長。
(3)宏觀政策放松以減輕經濟放緩
我們預計隨著下行壓力上升,中國將采取進一步措施支持經濟增長。雖然寬松政策是逐步增量的并且將依賴經濟數據,但我們預計累積影響將足夠幫助中國經濟增長在2019年第二季度左右走出低谷。
(4)消失的經常賬戶盈余將影響市場觀點
2019年經常賬戶盈余下降至收支平衡并不是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的分水嶺時刻,但這將影響市場關于金融穩定和人民幣的觀點,對資本賬戶開放的政策舉措也將受到影響。
3、再平衡中逐步放緩
由于投資和工業活動放緩,我們預計至2020年GDP增長將保持減緩狀態。但我們預測消費將保持健康發展,服務業將得以增長。總體而言,我們預計2018-2020年GDP增長率平均水平可達6.1%。
中國政府希望2017-2020年年均GDP增長率至少達到6.5%,以達到2010年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將GDP和人均收入翻一番。由于2018年的增長可能達到6.6%,中國現在“只”需要2019-2020年年均增長6.2%,即可實現該目標。
盡管如此,挑戰仍然存在,包括持續的貿易阻力,房地產業放緩以及重工業產能過剩。此外,由于政府持續關注增長,因此權衡之下可能會在改革計劃上有所妥協。實際上,政府在包括國有企業改革在內的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仍然有些縮手縮腳。但是,繼續實施供給側改革對于實現中期強勁的有機增長至關重要。
(1)城鎮化和改革
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60%的城鎮化率(2015年為55%),1億左右農民落戶城鎮。但是,如果希望農民可以完全像城市居民一樣消費和行為,就需要更好的獲得公共服務的渠道。這需要進一步改革政府間財政體系。
(2)削減產能過剩
政府在削減煤炭開采和鋼鐵產能過剩方面取得了進展。但需要進一步縮減產能,包括將改革工作擴展到水泥、玻璃、電解鋁和航運等其他行業。
1、整體風險評估
中國的整體經濟風險評分為4.6,屬于居中水平,在164個國家中排名53。該排名遠低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風險評分。
盡管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經濟實現了較為強勁的增長,但隨著全球貿易增長達到頂峰,國內需求勢頭繼續疲軟,經濟增長開始進入放緩通道。持續的中美貿易沖突仍然是中國出口前景的關鍵阻礙。與此同時,盡管金融和貨幣政策稍有放寬,但今年信貸增長明顯放緩,突顯了2019年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
2、未來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1)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
今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繼續擴大,過去12個月總額達4100億美元,而2016年1月至12月的逆差為347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專注于減少赤字,貿易沖突可能會進一步升級,從而對中國、美國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經濟影響。
(2)金融失衡增加
非金融企業債務已上升至GDP的164%,其中重工業占比非常高。雖然在控制信貸增長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對產能過剩的重工業企業的貸款導致貸款質量嚴重惡化。盡管我們認為系統性金融危機的風險仍然較低,但信貸增長重回升勢最終可能導致更明顯的財政壓力,并增加市場動蕩的風險。與此同時,在可持續的基礎上抑制信貸增長的舉措將意味著GDP增長雖然具有可持續性但會更加緩慢。
(3)外匯市場再度面臨壓力
雖然外匯市場的壓力在2017年和2018年早些時候大幅緩解,但最近在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壓力重新出現。在情緒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的持續壓力可能促使中國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支持人民幣。
(4)改革進程緩慢或發生扭曲
幾個重要領域的改革需要取得進展,如國有企業(包括平衡國有企業與其他公司之間的競爭環境,加強預算約束)、戶籍制度、公共財政和金融體系。風險在于提高生產率的改革進展太慢,無法避免趨勢增長過程中出現更為嚴重的放緩。
3、關鍵性的全球風險
(1)貿易戰
如果特朗普總統要推行更加劇烈的保護主義措施,發動對整個亞洲的貿易戰,全球需求將受到嚴重打擊。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使其在貿易戰中更加脆弱到2019年,GDP增速有可能放緩至5.2%。
(2)各國政策支持全球經濟好轉
在這種情境下,發達經濟體推遲政策利率正常化,中國進一步采取寬松政策,貿易戰爭擔憂消退。中國將從更積極的全球貿易環境以及改善的商業和消費者情緒中受益。
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比過去10年緩慢很多。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的風險,中國經濟必須擺脫信貸推動的投資增長模式。由于現在投資回報率較低,預計資本存量對未來經濟增長貢獻將大大降低。同時,由于從2016年起工作年齡人口便逐漸減少,因此勞動力供給的貢獻可忽略不計。
我們還認為,未來10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長率將比本世紀頭10年時的超高速度(約4%)顯著放緩。但是,持續的、漸進性改革應該能夠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未來10年也將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轉向更高附加價值的行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失去競爭優勢的同時,中國將向“價值鏈”上游移動。
-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人均GDP為美國的28%(按市場匯率計算為14.5%),仍處于相對早期、較為容易追趕的階段。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2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6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63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5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07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18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102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9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1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