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快遞業年中財報的公布,快遞業也是大事頻出。
2020年3月份,一個名叫“極兔快遞”的企業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布局了中國市場,其與拼多多的關系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7月底,京東方面發布公告,稱由于京東開放平臺與申通快遞、如風達、全峰快遞、佳吉快運、國通快遞、卡行天下等合同陸續到期,2020年8月31日之后,上述物流服務承運商將無法在系統發貨列表上被商家勾選。步入9月,京東“封殺”申通已成既定事實。
9月1日晚,圓通速遞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蛟龍集團、喻會蛟、張小娟擬以17.406 元/股向阿里網絡轉讓3.79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2%,轉讓價格總計約合66億元。
快遞行業“大動作”頻出,背后都有一個電商巨頭的身影。毋庸置疑,在流量天花板來臨后,貓狗拼等電商巨頭開始加碼物流護城河。眾所周知,物流對電商的發展影響重大,加固這條護城河即是防守也是進攻,從菜鳥開始,京東在自營物流之外也開始扶持“幫手”。
由巨頭“遙控指揮”,快遞業正在掀起一場“代理人”戰爭。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物流,電商的服務鏈條就無法落地實現。沃爾瑪前任總裁大衛﹒格拉斯曾經說過:“配送設施是沃爾瑪成功的關鍵之一,如果說我們有什么比別人干得好的話,那就是配送中心。”大衛﹒格拉斯一句話道出了沃爾瑪成功的秘訣。物品配送效率高不高,服務質量好不好,不僅僅是傳統商超的成功秘鑰,同樣也是電商企業的命脈所在。
基于物流對電商舉足輕重的影響,自京東開始,電商巨頭逐漸意識到建設物流壁壘的重要性。2020年電商三巨頭加碼物流護城河,種種因素導致它們都選擇了“代理人”方式,去深挖這條河防。
扶持“代理人”完善物流生態短板的始作俑者,非阿里莫屬了,幾年前成立菜鳥,通過占股形式將三通一達一百世招入自己麾下。
2015年5月,阿里創投等入股圓通,占股10.5%;2018年5月,阿里與菜鳥13.8億美元投資中通,持股為8.7%;2019年3月,阿里拿出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持大約15%股權,未來很有可能繼續增持;2020年5月,阿里宣布已持股韻達,持股比例為2%;今年,阿里在百世集團的持股比例也增至33%,加強了對百世快遞的控制力度。
從近期各大快遞公司的中報業績來看,幾家快遞公司中考成績還不錯。根據各公司的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位于第一梯隊的快遞公司市場占有率大部分有所上升。其中,中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百世集團(BEST)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5%、16.61%、12.55%和10.7%。加上申通10.38%的市場份額,五家公司業務量共占市場71.74%。
阿里這些“小弟”們已經掌握市場七成的份額,成為物流護城河中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正是這樣的現狀,加劇了京東的危機意識。才有了京東封殺申通的事件,而諸如此類的封殺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時,京東就陸續停止與天天快遞、百世快遞等快遞公司的合作,并關閉這些快遞的服務接口,大有“非我族類不得進駐”的趨勢。
2020年京東破天荒的在自營物流之外“下注”,因京東也意識到自營物流的局限性,自營物流雖然安全性高、配送速度快、用戶體驗感好,但虧損和高成本也是京東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壓力。京東物流已經連續虧損13年,此前劉強東甚至自曝,僅2018年虧損就超過23億。連年的虧損讓京東也開始探索“代理人”模式,攜手眾郵快遞打出組合拳,共同抵制阿里系物流網絡的沖擊。
眾郵快遞是京東今年3月份啟動的一家加盟制快遞公司,與京東物流形成差異化互補,主打低價,聚焦于下沉市場,主攻電商件。眾郵快遞快速推進市場開拓,目前已覆蓋了全國 99% 的四級地址。
除此之外,京東還累計參與了10起物流相關的投融資、并購事件。最近一起發生于8月14日,京東物流以30億元總對價收購跨越速運,交易將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阿里、京東的“代理人”舉措,同樣引起了拼多多的注意。作為快速發展起來的電商新秀,拼多多也是持續跟進。
拼多多將目光移至尚未被拉入“貓狗戰局”的“印尼兔子”——極兔速遞。該公司發展速度如其名一般,極兔快遞于2015年在印尼成立,在東南亞 7 國已有成熟的網絡布局。今年 3 月,極兔速遞在中國起網,僅用兩個月時間,其全網業務量已突破100萬件,7月全網日單超500萬單。
拼多多與極兔速遞合作之外,還與國美旗下安迅物流達成了合作,安迅物流在全國擁有超過6000個服務網點,將為拼多多的平臺商家提供中大件物流、倉儲及交付服務。
“代理人”的模式阿里是開山鼻祖,但物流壁壘的危機感卻是京東啟蒙的。京東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2012年正式注冊物流公司。京東依靠自營物流帶來的“顛覆性電商體驗”快速開拓市場,致使阿里從過去“不做物流”的承諾中“反悔”,于2013年成立菜鳥。
菜鳥網絡確實不做物流快遞,而是圍繞“快遞、倉配、跨境、末端、農村”五大核心網絡開展物流服務。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定位于數據化分析、追蹤的物流寶的代號是“天網”,而涉足實體倉儲投資的菜鳥網絡是“地網”。其中菜鳥開放給快遞公司的技術,包括電子面單、智能分單、二段碼、三段碼、五級地址庫等都是免費的。
菜鳥一直探索利用技術降本為行業帶來價格優勢,例如將電子面單由兩聯單瘦身成一聯單,光物料成本就下降60%,行業單均成本普遍下降到2元左右。
2013年菜鳥成立時,社會物流成本為18%,至2019年這一比重已降為14.7%。也就是說,全行業升級協同下,社會物流成本一年可節省3.3萬億元。這相當于上海2019全年GDP,一年省出一個上海。
價格優勢是與菜鳥網絡緊密“捆綁”的三通一達一大利器。反觀京東,自營物流的高成本性,在價格上不占有優勢,連年的虧損也讓這種高效負債前行,步伐顯得異常沉重。京東快遞對外開放后,有用戶吐槽其價格甚至比順豐還要高,相比于其他快遞的靈活度,自營的京東物流成本問題一直是塊“心病”。
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9年,中國快遞從91.9億至635.2億件,7年飆升近7倍。三通一達一直占據很高的份額,京東、順豐雖然“口碑”極好,可在快遞單量上遠遠沒有“吃掉”老對手的市場。
用戶希望用上更高效的快遞,但如果成本過于高昂,他們寧愿犧牲一些時間。對于一些時效性不強的物品,大部分人會選擇三通一達一百世等公司的服務。價格敏感成為京東、順豐的致命傷,這也是為何阿里系的幾大快遞,雖然在時效性上不及京東與順豐,但仍然承擔著市場絕大多數業務量的原因。
近幾年,隨著第三方物流規模的增長趨向平緩,物流公司也將結束開疆拓土的時代,隨即開啟精耕細作、以技術取勝的新時代。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加持下,物流業將迎來全面的革命。
菜鳥網絡也在積極開發技術,并將這些資源向“代理人”們開放,客觀上提升了快遞時效性與用戶滿意度。
阿里與通達系連接合作,通過人工智能、IoT、智能化網絡等數字化布局為行業帶來了顯著變化。最直接可感觀的就是近幾年雙11爆倉現象已經消失了,并且每年雙11的包裹量都在攀升,但是送達時效則在縮短。2019天貓雙11的第1億個包裹送達時間比2018年提速約4小時,僅用2.4天,2013年時這個數字還是9天。
回顧菜鳥網絡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了菜鳥對于快遞行業數字化的賦能,以及快遞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通達系與菜鳥之間的關系,也由最初的懷疑、抗拒到如今的全面合作,電商的快速發展亦離不開快遞企業的高效物流服務支撐,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菜鳥網絡“代理人”模式一躍成為香餑餑,但大潮的持續推進也離不開電商戰略的調整,從戰略上行轉變為下行,下沉市場的助推也是功不可沒。
阿里、京東在前幾年主要是圍繞著一二線城市的高收入群體進行展開和博弈,因為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向來是互聯網行業的領跑者。
近幾年,高線用戶數量逐漸趨于飽和,甚至出現負增長情況。數據顯示,2020Q1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增長約1700萬,其中高線城市用戶減少714萬。高線市場用戶逐漸趨近天花板,使電商的發展速度愈顯乏力。
相比上行市場的紅海,下沉市場呈現出一片藍海。中國下沉市場占總人口的68.5%,其中下沉市場00后占比近7成,下沉市場消費水平潛力巨大。據測算,2019年中國下沉市場線上消費總體規模約為4.02萬億。
如果以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年度增速19.5%為參照,假設下沉市場線上消費規模年度增速為20%,則下沉市場線上消費規模將于2023年底達到8.34萬億。下沉市場憑借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日益增長的收入,在網絡/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助推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于此同時,拼多多憑借著在下沉市場吃到的紅利一路絕塵,增長驚人。拼多多2015年成立,短短6年多的時間,拼多多的用戶已經接近6億,擁有百萬級商家,且交易額不斷攀升,2016年底拼多多交易額不過20萬元,1年后就飆升到100億。2020年拼多多市值一度超過1100億美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力壓京東,成為僅次于阿里的市值第二的電商平臺。
看到拼多多的斐然成績,貓狗也按耐不住下沉市場的心,加速向下沉市場滲透率。下沉市場加速推進也對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及一二線城市那樣完善。
想要在下沉市場立住腳跟,物流末端是打贏這場硬戰的關鍵。
物流末端是讓用戶感受最為直觀的一環,也逐漸圍繞用戶體驗而設計,這使快遞紛紛加碼末端布局,自建末端門店。
百世旗下“鄰里驛站”末端服務點在鄉鎮、農村共有2萬余個,預計到2022年底達到5萬個;圓通旗下自建品牌“圓通媽媽驛站”,截至今年6月初,已擁有3.5萬余個終端門店;中通快遞推出了“兔喜超市”、“兔喜快遞柜 ”,并在今年收購日日順快遞柜;韻達旗下則有“韻達快遞超市”,“蜜罐”自提柜等自有品牌;順豐、京東物流等企業也在加大快遞柜的鋪設力度。
用“代理人”模式去切入物流市場,其實是一個更優的選擇。快遞的“代理人”模式讓電商平臺一直在發揮像“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既不干擾市場的良性競爭,又可以在有市場混亂的時候進行有效調節。
給物流寬松的發展空間,給電商平臺有利的物流保證,同時還給用戶有吸引力的價格標簽,圈住價格敏感用戶,可謂是“一石三鳥”的多利之舉。
而下沉之戰僅僅只是進行到第一回合,雖說拼多多已經在下沉市場深耕已久,但京東的京喜、阿里的淘寶特價版才剛入局。既然已經入場,就注定要在此廝殺一場,下沉之戰還在持續,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如何,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下沉市場戰場硝煙彌漫,快遞玩家也在為自己的未來謀劃。在電商混戰的緊張時局之下,“站隊”對于很多快遞企業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種必然趨勢。
“代理人”的大潮之下,已經讓快遞的獨立性越來越差,三通一達一百世站隊阿里,自營物流京東+眾郵成為京東旗下大軍,極兔與安迅物流共同助力拼多多。這些大大小小的快遞、物流都在給自己尋找一個靠山,很少有獨善其身的。
快遞玩家“站隊”已成大勢所趨,如今,電商市場規模越來越大,電商的包裹量成為快遞的主要業務來源。國家郵政局在2018年曾披露,電商大約占到全國物流總訂單數的70%。阿里此前就公布過今年3月的菜鳥和通達系快遞每天配送的包裹量,全網每天流轉包裹超過2億個。
拼多多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拼多多的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超過6500萬個。龐大且穩定的業務量讓快遞“站隊”已成定局,因為只有“站隊”,電商開會開放更多數據和端口給快遞公司,這是三通一達們提升服務體驗和競爭力最需要的“支持”。
同時,“站隊”也是優化用戶體驗的必然手段。
快遞業服務質量持續改善,從近期國家郵政局發布2020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來看,服務質量指數為585.9,比上年同期提高89.9%。服務質量的提高與現今行業的發展格局不無關系。目前快遞行業集中化程度不斷走高,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快遞業務降價空間有限,單純依賴降價手段的價格戰難以打響。因此,快遞企業更加重視用戶體驗,通過提升服務質量維護自身商譽價值,進而留住更多商家用戶。
盡管背靠大樹好乘涼,但不是所有快遞都會這樣做,順豐依舊走著獨立路線。順豐在用數據表明差異化的路走的通,但前提是要有過硬的實力。順豐通過直營方式,保持著快遞老大哥的地位,起步早、服務好、加上航空優勢,一直主導高端件市場。如今雖然面臨通達領頭羊的滲透,但時至今日,相對通達幾塊錢的價格,順豐單票收入仍然有18塊多。
從順豐控股公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到順豐的獨立之路走得還算順利,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5%;扣非后凈利潤達到34.45億元,同比增長47.82%。截止9月10日A股收盤,順豐控股的總市值已達到3575.89億。
缺乏商流和信息流的順豐,選擇時效性作為護城河,走在行業前端,但順豐對于電商這塊蛋糕也并不是沒有期許的。
隨著電商下沉市場的快速擴張,順豐也開始殺入下沉市場。順豐以“特惠專配”切入中低端電商市場,并快速搶占了市場份額。更是于今年 4 月成立深圳豐網速運有限公司,專攻小件快件。盡管有期許,但順豐還是選擇獨立直面快遞行業的內部競爭與電商企業的跨界競爭。
電商混戰,戰火從市場爭奪延至物流壁壘,快遞業的“代理人”大潮從不同的利益方看,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對于普羅大眾來說還是很有利的。
“代理人”模式也預示著各大電商都在收縮自己的戰線。由最初的開放,到近期的半封閉,電商們都在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完整生態環境,開始計較分毫,也變得涇渭分明。我們在見證著電商生態圈成長,也期待電商生態圈能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驚喜。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6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05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4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7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6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193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