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今,拼多多已經兩次沖擊千億市值,這距其上市還不到兩年。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上市,在當時創下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紀錄。比上市時間更快更有力的是GMV數據:從0做到1000億,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僅僅用了兩年。在高速增長的業績驅動下,2019年1月25日,上市不到半年的拼多多盤中市值一度超過電商大鱷京東,被評價為“拼多多3年抵京東20年”。
拼多多憑什么這么快,市值又憑什么一再追平京東?眾所周知,京東對標的是亞馬遜,從押注物流、金融運作到會員體系,可以說都是師承于亞馬遜,而拼多多則找不到對標對象,“社交電商”、“貨找人”,詮釋拼多多模式的新詞層出不窮,難道拼多多真的是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新物種?
非議則主要集中在假貨問題,自拼多多上市以來,關于其假貨多的批評就不絕于耳。央視新聞在拼多多上市第5天就點名批評其假貨泛濫,創維等品牌商也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停止涉假,“童話大王”鄭淵潔也因拼多多銷售其盜版圖書向工商局投訴舉報。這逼得拼多多發起“百億補貼”,低價銷售茅臺、蘋果等高端產品,市場半信半疑、疑慮紛至沓來。
一時間,拼多多面對了輿論的兩極。讓我們用理性結構的視角一一剖析:
拼多多為什么這么快?
市值屢次超過京東,合理不合理?
拼多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里?
拼多多的未來在哪里?
按照“增長五線”的視角來看,拼多多的發展軌跡是典型的爆發線:在戰略無人區上創新,大資本驅動(“增長五線”分別是:撤退線、成長底線、增長線、爆發線和天際線)。
首先,拼多多當初面對的是一個4億用戶的大蛋糕。
拼多多被稱為“五環內的人不能理解的企業”,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也是事實: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高速成長的拼多多65%的用戶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但只看到“五環外的4億人”是對戰局的淺薄理解,這4億大蛋糕本質上是未必有電腦、但卻有手機,已經養成移動互聯網消費習慣,但還沒有被電商巨頭收割的用戶,只是他們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對價格高度敏感。
這導致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五環外”,成為一個巨大的戰略無人區。在拼多多高速發展的2017年,微信月活達到9億,而手機淘寶月活超過5億,淘寶被微信封殺導致只能通過淘口令在用戶間分享,面對這4億未被收割的用戶,淘寶只能望洋興嘆;京東雖然拿到了微信的流量入口,但2017年還沒有小程序,加上其瞄準了“五環內”的中產階級做文章,五環外的價格敏感顧客不在其視野內。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而此時拼多多所需要的所有基礎設施,都已經被競爭對手或者合作伙伴搭好了:它不需要像淘寶一樣自己做支付寶,微信支付也已經普及;不需要像京東一樣自建物流,四通一達在菜鳥物流的加持下已經夠用;更不需要告訴賣家移動端比PC流量更大,手機淘寶已經幫教好了賣家。這些幫助拼多多節省了10年時間。
今天我們打開拼多多的官網,會發現上面也全是移動端App的廣告,并不像京東、淘寶、天貓一樣用于交易,這好像在不斷提醒我們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拼多多是“土生土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跟淘寶、京東、天貓都不一樣。
其次,拼多多用創新的價值設計快速占領了這個無人區。
第一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拼團。黃錚自認與京東、天貓、淘寶最大差別是時代差異導致的商業邏輯差異,即流量邏輯已經落幕,以人為核心才能致勝,而拼團解決了信任和需求匹配問題,是更適合移動互聯網、更貼近消費者的玩法。
第二個創新的價值設計是滿足用戶占便宜的心理。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拼購一元錢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拼了一萬份。黃崢認為,只要一半薯片還能吃,用戶就會覺得值。在這樣的客戶洞察下,拼多多把價值曲線的其他要素全部砍掉,不做物流、不管售后,全押拼購占便宜。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2015-2016年,拼多多通過“一元奪寶”從微信獲得了千萬級用戶,2016年拼多多又用一分錢搶紅包獲得了1億粉絲量。黃錚深刻的客戶洞察和價值設計讓拼多多在戰略無人區一飛沖天。
最后,拼多多還有極強的資本驅動力。按照拼多多的玩法,流量成本再低,面對海量用戶都會是巨額支出。從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來看,其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知名機構追捧的明星創業公司。這讓拼多多奪命狂奔般的推廣有了底氣,也抓住了微信監管寬松的短暫機會窗口。
在戰略無人區下提出鋒利的價值設計,在資本驅動下抓住機會窗口,拼多多的爆發線崛起。
2019年7月25日,拼多多上市一周年之際,我們曾發文指出:“拼多多當前(指2019年初)市值超越京東只是短期事件導致,不能代表公司價值,而未來拼多多有機會超過京東……長期來看拼多多與京東市值會面臨拉鋸的局面”。
一年過去,我們復盤拼多多、京東市值變化時發現:
在拼多多上市以來的491個交易日中,一共有4次市值超越京東,市值超越京東的天數不足30天,且其中前三次都只是“摸高”式的超越,持續時間極短便回到京東下方;并且,這不到30天中的連續17天都發生在2020年6月15日以后。那這將是短期的超越,還是會形成長期的市值現象呢?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讓我們先聚焦到電商業務GMV。京東的電商業務包含自營電商和第三方電商,而拼多多則全部為第三方商家,模式并不相同,讓我們先從整個電商平臺的客戶價值來看,判斷未來GMV的增長情況。
其一,拼多多顧客基數多于京東。從2019年財報來看,京東活躍用戶數達3.62億,恢復增長態勢,且70%新增來自下沉市場;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6.28億,增速達40%。從各電商的新增用戶來源看,拼多多的用戶紅利期已結束,已經進入與淘寶、京東的用戶爭奪戰。
其二,京東單個客戶價值是拼多多的3倍。這里我們以用戶年支出額做比較,2019財年拼多多GMV破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1720元,而京東全年GMV首次突破2萬億元,活躍用戶年人均貢獻額5760元,是拼多多的3倍多。當然,目前來看拼多多的GMV年人均貢獻額仍在上升態勢。
再從收入來看,拼多多營收是京東的第三方營收的三分之一。2020年Q1拼多多總營收65.41億元,京東總營收1462 億元,利潤10億元,其中服務收入占比11%,拼多多在第三方服務營收上仍有不小差距。當然,由于商業模式不同,截止2019年底,拼多多活躍商家數超過510萬,而京東僅27萬,拼多多未來第三方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而從利潤來看,2019年京東已實現盈利18億美元,保持穩健增長預計2021年市盈率約為40倍,略低于亞馬遜;而拼多多幾乎則將全部營收用于補貼用戶,并將繼續補貼,保持穩健增長預計2021年市銷率12倍,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綜上,拼多多當前市值持續超越京東仍然面臨考驗。基于拼多多的營收增長空間和二者的估值水平考慮,我們維持下一階段二者市值拉鋸的判斷。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拼多多的第一個死穴就是騰訊。雖然黃崢對微信的支持矢口否認,認為拼多多面臨了更嚴格的監管,但也無法抵消拼多多成于微信的事實。
當下來自騰訊的隱憂有三方面:
1)一旦戰局生變,可能導致拼團玩法完全失效,就如同淘寶、抖音無法在微信分享,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將偃旗息鼓;
2)更可能的事實是,騰訊扶持新的電商玩家,例如微信也給予了京東流量入口和權限,依托小程序“京喜”也開始玩起社交模式;
3)微信的發展限制了拼多多的發展,例如由于微信在海外發展并不亮眼,拼多多出海也就失去可依靠的平臺。
拼多多的第二個死穴是用戶價值不高。依靠三四五線城市用戶起家的拼多多,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也天然受到用戶價值偏低的困擾,阿里巴巴人均GMV為9267元,京東為5760元,而拼多多僅為1720元。拼多多活躍賣家年人均貢獻GMV大約京東的1/3、阿里的1/5。流量紅利即將見頂,用戶價值如果無法提高,拼多多的天花板也就越來越近了。但未來隨著賣假貨、仿大牌、清庫存的現象得到矯正,拼多多再向上做高客單價,則其“便宜”的價值點也將逐漸削弱,那時候拼多多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又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拼多多的第三個死穴是缺乏用戶轉換壁壘。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截止2019年3月,拼多多接近60%的用戶同時也在使用淘寶,40%用戶也在同時使用京東,而在2018年1月,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0%和20%。同樣,2020年Q1阿里和京東的新增用戶中,均有70%來自下沉市場。可以說,拼多多培養了下沉電商市場。
第四個死穴就在于假貨問題。長遠來看,沒有一家上市公司能以假貨或者低質貨獲得持續發展,淘寶在美國上市后迅速開始打假洗白。而拼多多一直面臨多個品牌主包括海爾、立白、三星等大型品牌企業的訴訟,雖然其不斷在做協調,但如果這些品牌企業組成聯盟來抵制拼多多,后果不堪設想。
拼多多的營收和利潤增長能否支撐,市值能否長期持續增長,取決于拼多多的戰略邏輯是否能跑通,結合拼多多團隊的歷史發言,我們做出三個假設。
假設1:新時代的新阿里
2016年3月,重心還在拼好貨上的黃崢就曾說:“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里團隊差了20年,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
讓我們以此為起點逐層剖析。
首先,雖然拼多多與阿里帝國尚無可比性,但拼多多已經在買家數及訂單量等需求側數據上追平淘寶。截止2020年Q1,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繼續增長40%達到6.28億,而阿里年活躍買家數為7.26億,比年底增長11%,年度活躍買家數相近且差距還在進一步縮小。根據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數據,拼多多日訂單量約7500-8000萬單,與淘寶日訂單量接近或持平。
而在供給側,淘寶坐擁600多萬賣家,拼多多則有還在高速增長的510萬賣家,差距也在縮小。賣家是平臺真正的“客戶”,用戶規模、訂單量、客戶規模均也十分接近。
但用戶價值偏低是拼多多難以改變的事實。阿里巴巴人均GMV為9267元,京東為5760元,而拼多多僅為1720元。拼多多由于鎖定下沉市場、價值主張是便宜拼購,因此拼多多GMV規模差距縮小較為艱難。這也直接導致拼多多創收程度低,單個用戶年度創收(營收/用戶數),拼多多僅為阿里的九分之一左右。
企業價值歸根結底是經濟利潤(扣除資本成本后的總利潤)決定的,用戶能否轉化為營收、營收能否轉化利潤,是拼多多市值的根本。
按照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顛覆式創新的邏輯,低端市場的創新會逐步往上侵蝕,將原有的市場格局重組,這在阿里身上發生過。阿里上市后迅速剝離出不同的品牌天貓,并清理淘寶假貨,拼多多是否可以借鑒阿里的做法?
從行業格局來看,阿里的戰略邏輯之所以成立,根本原因在于其創業時互聯網生態空白區間多,因而阿里才能基于淘寶向上布局天貓、支付寶、菜鳥物流,進而衍生出金融、云計算等利潤業務。雖然拼多多追平淘寶的邏輯正在成為現實,但更長遠來看,在獲取利潤的道路上也面臨著來自前浪阿里、騰訊、京東的競爭。
從供應鏈來看,目前拼多多平臺的核心價值還是便宜,大品牌廠商入駐會產生渠道沖突,除非拼多多自己補貼,而補貼又能持續多久呢?
從用戶行為來看,電商消費者行為有三種:1.非計劃的體驗型購買,也就是逛,這一點的成功要素在于產品的豐饒性,拼多多并無優勢;2.計劃的確定性購買,也就是淘,這取決于搜索后的需求匹配,阿里的千人千面同樣強大;3.沖動型消費,顧客因為便宜而購買不需要的產品,那么又回到了顧客價值低的陷阱。
假設2:國內電商界的 Facebook
在最近的一次路演中,拼多多管理層將自身類比為國內電商界的Facebook,通過社交網絡數據和精準的推薦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不同于行業的購物體驗。
這個故事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社交網絡,即用戶可以在拼多多App上分享自己買到的商品、發起、并且互相交流,目前拼多多已經開始導入用戶通訊錄,打造“拼小圈”功能,成為一個熟人購物圈;二是精準的推薦系統,拼多多希望通過社交網絡增強需求預測能力,實現預測性質的精準推薦。
這個故事拼多多寄望于通過分布式AI來實現。早在2016年12月,黃崢就提出了分布式AI的概念,之后又親自領導AI研發。
拼多多分布式AI是與阿里的集中式AI作為對比提出的。拼多多的構想是,為每一位用戶建立一個AI,了解和發現每個消費者分散的興趣愛好、常買的東西——這一點集中式AI也能做到,也就是阿里的“千人千面”;但拼多多還希望實現不同用戶間的AI互相溝通,實現用戶需求的預測和聚類,從理論上來講,這是阿里集中式AI的軟肋。黃崢曾說,阿里給用戶推薦的都是買過的東西,這就是集中式AI所導致。
理論上來講,如果分布式AI成功,拼多多的確有幾分勝算,分布式AI基于用戶數據的積累,隨著用戶使用次數越來越多、用戶社交關系網的使用頻次用來越多,對需求的預測也就越準確、用戶體驗也就越極致。但不得不說,這未必可以構成拼多多的“護城河”和壁壘,因為亞馬遜電商的消費者需求匹配技術遠好于京東,卻在去年7月份退出中國市場,體驗好未必一定構成壁壘。
假設3:C2M界的新興平臺
除掉前面兩種假設之外,拼多多也可嘗試與非品牌廠商合作,成為C2M的中心節點。所謂C2M的核心,遠不是“客戶端-企業制造端”,而是數據、數據、數據。拼多多所積累的用戶數據,可以從需求側倒逼供給側,進行精準化定制,使得上游制造業可以降低預測成本、供需不匹配的風險,以及營銷成本。
市場經濟用價格信號來解決供求信息的不對稱,而有數據賦能的市場經濟,解決不對稱的核心是數據和智能,這是曾鳴所描述的阿里未來圖景之一。
拼多多早已提出C2M的想法,但是不等于能獨占此塊市場。2020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寶特價App迎戰拼多多,宣布與1000家外貿工廠合作成立C2M業務;而拼多多在近期表示,預計2020年底C2M商家總量有望達到1000家目標,其合作對象同樣是外貿廠商。假設隨著時間推移,C2M商家成為拼多多訂單的主要來源,那么這些經營低價值產品的外貿工廠,又能給拼多多帶來多少商業回報呢?
上市兩年,拼多多從業界黑馬正式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但是并不等于其已完成一個穩定的市場結構。拼多多模式在持續與升級,未來十年拼多多是什么,天際線何在,值得期待。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1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34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648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9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1049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79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6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92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03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8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