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沖擊之下,便利店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我國便利店行業整體銷售額同比下滑了約15%,不少一線城市的便利店頭部品牌都開始閉店。
然而,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也有便利店逆市而行。它們不但沒有被拖垮,而且隨著疫情的好轉迅速恢復狀態,甚至進一步擴張。其中的代表,就是最近的后起之秀“便利蜂”。
便利蜂,創立于2017年2月,以24小時新型便利店為主體,用三年多的時間在全國20個城市開設了1500多家門店。與之相比,“便利店三巨頭”之一的全家用16年也只開了2500多家店,其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便利蜂盈利的本事也令人稱奇。一般來說,一家便利店從開業到盈利至少要花7年的時間營運,但便利蜂卻只用了三年就在北京地區實現盈利,實屬業界少有。
便利蜂傲人的成績使它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便利蜂于2017和2018年獲得過兩輪融資,總金額達5.56億美元。近日有消息稱,便利蜂已完成新一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
很顯然,勢頭強勁的便利蜂不可能滿足于當前的1500家門店,據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內部規劃,由于原目標提前完成,便利蜂已將未來3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1萬家,并于今年內實現全面盈利。
如此來看,便利蜂真的要像蜂群一樣,飛舞于全國的各個角落了。
便利蜂不僅在開店速度上如蜜蜂般迅捷,他還擁有強如蜜蜂的“數學能力”。
你可能不知道,蜜蜂雖然沒有學過鑲嵌理論,但它們卻會構筑正六邊形的蜂巢,而正六邊形是同等材料下圍出空間最大的一種形狀。可以說從人的角度看,它們是不折不扣的“數學高手”。
而便利蜂則與蜜蜂一樣精于計算,它的過人之處在于對智能算法應用上。便利蜂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與其看重算法密不可分。
首先,在選品上,便利蜂以算法絕對的理性主義代替了人的經驗主義。傳統的便利店為了讓貨架擺放更合理,不惜花重金聘請專業人士指導,乃至放權于店長。
但人終究是感性的動物,總會憑借主觀判斷作出取舍,所以結果往往不是最佳的。而便利蜂則是把貨架全權交給了算法,早餐上新什么樣的包子,葷素如何分配,臨期產品放哪……通通由系統決定。
便利蜂曾做過一個實驗,讓10個最有經驗的7-11店長,拿著所有數據工作一周,把一個店鋪的商品SKU減少10%;結果顯示銷量隔日跌了5%。復原讓計算機選擇,同樣減少10%SKU,銷量隔日只下降了0.7%。
正所謂“數據不會說謊”,算法基于客觀事實判斷,能發現人類的認知盲區內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由此讓便利店貨架的擺放最為合理。
然后,在制作上,便利蜂用量化標準減少了不確定性。便利蜂沒有少許、適量這些模糊的詞匯,制作菜品的所有配方都要無比精確。
比如一道簡單的關東煮,配料變動起來是這樣的:湯汁的顏色下調15%,鹽度降低15%,鮮度提升15%,配比量精確到0.1克,補湯稀釋后鹽度精確到0.01%……至于怎么變,算法會根據當天的各項參數進行調整。
此外,經加熱完成的菜品,必須第一時間使用探針式測溫計測量其中心溫度,如果小于80℃,需要再加熱15-20秒;完成后,菜品將陳列在內置85℃溫水保溫柜中,保證它們的溫度維持在65℃。
只有將這些標準量化,才能保證顧客吃到口味一致的菜品,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
最后,在定價上,便利蜂也是交由算法決定。通過研究價格和銷量的變動曲線,系統會給出每個時間段最合適的價格,根據反饋不斷改動、優化。最終結果就是某些單品的價格低得驚人,但最后利潤上卻比以前更高。
這樣的一套“萬能”的算法,是1000多位便利蜂技術人員齊心協力搭建的。而事實證明,便利蜂的付出沒有白費,算法確實在店鋪經營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零售的支持者常常會陷入一種“唯技術論”的誤區,認為便利店的最終形態一定是去人工化的。但就目前看來,無人便利店的效益并不好,無數“玩家”在燒光錢后只能“退出游戲”。
而便利蜂的特點就在于,它做到了技術和人的平衡,沒有走向任何一個極端。
我們能看到,便利蜂里的收銀環節是由消費者自行完成的,但依然配備了店員幫忙。雖然在初期便利蜂承受了機器和人工的雙重成本,但一旦完成了對用戶的教育,后續的成本將直線下降。
而在收銀以外的地方,便利蜂與全家、7-11沒有太大的區別,點餐、拿貨有專人負責,人工服務的便捷性依然能享受到。
便利蜂這么做是為了提高效率。如此一來在客流量較大的時間段,只買一兩件商品的顧客就不必和點餐的顧客占用同一個柜臺,結賬速度便大大提高,用戶體驗也直線上升。
是的,數字與溫度并不矛盾。人們發展技術,是為了優化流程以減輕人的負擔,而不是為了取代人工。
同時,真人的某些優點也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比如有的人去便利店并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為了問路。便利店不應該只局限于商業上的便利,而應該落實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如此,對店員的培養也是便利蜂優化措施的重要一環。為了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便利蜂甚至還做過一個頗具爭議的決定:給員工發了一張數學考卷。
這套卷子上的題目,基本都和店鋪運營相關。便利蜂希望員工成為并肩戰斗在智能零售戰場上的伙伴,而不是只會執行命令的機器,否則與“無人零售”又有什么區別呢?
沒有人的便利店,談不上真正的便利。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47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390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53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66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16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074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110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2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2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