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免费在线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8X无码毛片_日韩无码一级簧片_中日韩一级免费黄片_www.黄色视频.com_亚洲免费成人电影大全_韩国一级黄片在线免费看_一级免费黄片视频

羅戈網
搜  索
登陸成功

登陸成功

積分  

中美物流行業模式比較和趨勢簡析:中國物流成本遠低于美日

[羅戈導讀]與美國、日本相比,中國物流成本到底高不高?招商證券高級研究員陳卓認為,中國物流成本遠低于美日。

與美國、日本相比,中國物流成本到底高不高?招商證券高級研究員陳卓認為,中國物流成本遠低于美日。

招商證券高級研究員陳卓

本文根據羅戈網·物流沙龍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物流創新企業年會暨物流資本峰會”現場速記整理。

我今天跟大家簡單分享四個方面的東西。第一點,地理經濟結構決定商業模式;第二點,產業結構決定物流費用占比;第三點,中國快遞業的核心差異;最后,未來趨勢的展望。

地理經濟結構決定商業模式

中國地理經濟結構

2009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麥肯錫把中國經濟做了一個地圖。我們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是非常復雜的,但他做出這個地圖后,大家感覺到有兩大基本特征。第一大特征,整體看起來非常紛雜,但是區域上高度集中,中國充其量只有12個核心城市。每一個核心城市群里有12個核心城市圈,每一個城市圈里有一到兩個核心城市,城市圈在GDP占比方面極其高,而且周圍城市以它作為軸心。

中國有一條非常有名的線,從黑河到騰沖,以胡煥庸線為分界大概分布了目前中國96%的人口。這意味著什么?我覺得可能至少有兩方面:

第一方面,從人流角度講,我們更適宜于高強度運輸工具,高鐵具有經濟性。

第二方面,中國物流里公路的重要性顯著性增強。這是因為距離緊密性和分布高度的集中性所導致的結果。

簡單看,從上海到合肥經濟圈,基本可以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完成。陸路和航空的區別是什么?除了成本以外,陸路的安檢性、裝載性、批量經濟點比較低。這意味著我們組織商業模式和進行資本投入時,資本投入量要少,市場集中度不會很高。從運輸方式、投資強度和適宜方式來看,兩者都存在若干差異。

美國地理經濟結構

美國比較典型的一點是U形結構,右邊跟歐洲進行貿易,左邊跟太平洋進行貿易,重要的經濟帶幾乎就在這兩邊區域里高度分布。美國南北之間有2500公里到2700公里的距離,東西之間4500公里。如果用普通鐵路方式,你會發現人流運行非常緩慢。所以,美國需要用航空方式進行人流地運送。同樣從貨物角度來說,會存在著緊急、不緊急及一般性的需求,因此,美國物流運輸方式就會形成相應的產品分層性問題。

中美地理經濟結構及商業模式對比

如果把中國和美國的地圖同時放在一起,會很有意思。美國上空幾乎沒有太多禁飛區,基本上被美國民航占據使用。因為美國空軍可以大量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做相應的軍事演習。中國只有一面環海,我們只能在內陸做相應飛行作業。這一角度深刻地影響到我們人流和物流的布置問題。

1968年,聯邦快遞創始人提出了隔夜快遞模式。美國公路太慢了,運送高時效的物品需要好多天,飛機點對點的經濟批量點大幅下降。中國可能就不需要,我們卡車噸位小得多。而美國郊區化,人住得非常分散,也不大可能以助動車等其他方式進行配送。

他們經常是不在家的時候進行配送,客觀講美國一公里成本比我們高很多,這是由美國地理經濟結構決定的。我們在干線上或者最后一公里方面形成了怎樣的差異性?我們在干線上用的是陸路運輸,最后一公里大多借助人力或者助動車。而美國要達到這樣的時效,必須用更貴的方式。

從零售業態看,雙方幾乎具有一模一樣的特征。舉個例子,7-11是美國在60年代末建的便利店,最終被日本人收購了。為什么?因為美國人口密度不夠,沒有足夠的需求強度,而日本就有。從這個角度可觀察到雙方在很多商業業態里具有相應的特征。

從客運視角看,在美國,由于人口分布密度不夠,建高鐵成本過高,普遍采用40人到70人左右的飛行器,利用小飛機進行點對點的運輸,成本更低。中國城市與城市之間人口密度較大,能夠在每一個人身上平攤相應的固定成本。

而前幾年巴菲特326億美金收購BNSF(目前據說估值為1200億美金),這在美國為什么有價值呢?在太平洋這端,美國和亞太之間進行相應地貿易,貿易完后要通過類似于鐵路的方式運到美國中部和東部。這樣一些相對較廉價的商品對流,需要類似于鐵路這樣高強度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具有不可或缺性。運人沒有優勢,但運貨就有非常強的經濟優勢。這是美國集裝箱化及雙集裝箱運輸方式所推動的一個結構。

從客流和貨流角度,我們能觀察到兩個國家的不同。美國客運及航空很強,公路幾乎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中國公路、鐵路、民航三分天下。

我推薦大家看一本由美國歷史經濟學家寫的書《美國增長的起落》,此書對美國1870年到2015年這一百三四十年里,各個領域最重要的革新變化全部做了相關分析。在交通運輸領域,他認為在1970年之前,美國完成了所有重要變革,而在1970年后基本上是修修補補的過程。

從貨運周轉量角度看,中美之間也有很大的區別。中國鐵路占比一直在下降,公路占比相對比較穩定。但這跟我們的常識不一樣,水運在周轉量占比里有一定的份額。從我們的分析來看,中國鐵路貨運占比的下降是有它內在性的原因,并不完全是體制方面的結果。

因為我們的貿易或者說經濟運行是在三大經濟圈里形成的,而我們外向經濟貿易是面向太平洋、面向海運的。在此情況下,所有人、貨物的流動,都像鐵砂一樣,被太平洋往外吸。但美國不一樣,兩邊吸有對流,有對流就有新的不同的運輸方式。

產業結構決定物流費用占比

借助中美日三國的宏觀數據進行對比,我們得到了比較有價值的結論。

從萬美元需要移動的貨物量來看,中國大概是48.7噸,日本8噸,美國7.7噸。單位貨值不一樣決定了驅動的力量是有差異的,這是在經濟結構上所觀察到的一個情況,中國目前還是以制造業或第二產業作為重要的驅動經濟體。

從平均運距看,日本是83公里,日本國內航空幾乎滅絕,這是他們人口密度的原因。美國是552公里,中國是425公里。

在噸公里物流總成本上,中國0.09,大概是美國的1/3,我們比日本還要便宜很多。這就是實際上所展示出來的數據特征。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第一點,衡量標準過于粗糙;第二點,主要比例影響因子是產業結構在形成這樣的影響;第三點,我認為中國成本之低,物流效率之高及成本之低,其實大力推進了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

中美快遞業的核心差異

美國行業集中度大于中國

從餐飲業和其他行業的集中度看,中國的市場集中度從來不高,而快遞行業相對集中度高一些。低的原因,我認為就是資本的投入量。資本的投入量小的話,企業自然而然就容易進入,用資本市場的語言來講,即護城河就不夠,易形成同樣的競爭。

在美國很多行業跟中國不一樣,早期集中度會更高,中期集中度會下降。因為美國的行業,往往是由產業在引導需求。企業在創新后有很高的利潤水平,隨后,別人模仿和跟隨,與此同時,市場集中度下降。經過一定競爭穩定后,資本開始逐漸不再進入,甚至排除在行業之外,它的集中度又開始進入到穩態水平。

中美兩國企業的發展路徑完全不同

中國物流行業往往是由需求誘發供給,比如順豐起源于珠三角,因為和香港進行貿易,所以它在這個非常小的區域里有足夠的物流動作;而類似于四通一達起源于長三角,要在這個非常小的區域里滿足高強度的需求。需求的拉動形成了發展。

毫無疑問,相對供給而言,需求在中間的拉動力量要大得多。聯邦快遞剛創業時,一下投了27架飛機,一天單量180幾件,能活嗎?不能活。

聯邦當時想為美國的聯邦儲備系統、銀行系統單證流動做相應的快遞處理。但是實際上美聯儲沒有用他的,它的商業模式已經搭建起來了,根本沒有需求,所以前期巨額虧損。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國高科技行業形成了電子產品、醫藥產品等產業,才有創造了需求。

可想而知,美國的地理經濟結構,會讓企業的出現更加困難。但是一旦出現,它就會有一定的壁壘,這其實是資本本身的壁壘問題。一個行業的發展更多的是要從產業端、從供給端推動,這樣的企業持久性會更強一些。

直營或加盟,孰好孰壞?

從資本考慮,加盟要解決的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資本來源問題,第二個是激勵問題。企業大概有兩個類別,一個類別是我給你高的薪酬,并告訴你行為規范,如果不按照規范來做,我就把你炒掉,這往往是走直營路線的企業;如果企業成本無法進行監控,就可以走加盟路線,省下來的錢就是你的利潤。直營或加盟,我認為解決的就是管理、激勵相融以及資金來源性的問題。這也是不同業態形成不同差異的原因所在。

資產周轉率的水平

從絕對數據上來看,中美包括順豐等公司是沒有太大差異的。從直覺看,我們和它有很大差異,其中最大的區別來自于規模問題。從資本角度而言,投資50億和投資1000億可能回報是不一樣,因為投資回報率邊際下降。但對于聯邦快遞或UPS在2000億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這樣的利潤水平,這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地方。簡單點說就是規模大、資產總量大、營業收入高,但回報沒有出現明顯地下降。

未來趨勢的展望

在研究了美國大概100多年的企業歷史后,我想講兩方面的東西。

實際上,UPS創立的時候主打客戶是零售客戶,這是由于美國二三十年代時,美國大商場或百貨公司也委托物流公司送貨上門。100多年過去了,它還是以更高更重的貨物為主。目前UPS在做金融,也確實做得不錯,但金融在整個業務占比里只有3-5%的水平。

UPS、DHL等幾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幾乎沒有改過。盡管我們認為它是國際化的公司,但它主體依然是美國公司。一個企業想改變比大家想得困難得多,這是由基因的屬性所決定的。

另一個例子,大家都說蘇寧物流一直是蘇寧的重要驅動。京東PK它的時候也能夠快速反應,因為物流做得好。

就線下和線上零售而言,一個商業模式的成功大概有三個步驟,第一吸引消費者,第二,產生消費,第三步重復性購買。而線下零售和線上零售在這三個方面,每一個地方都不同。吸引顧客的方式不同,服務方式不同,服務了之后讓消費者產生重復購買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之前企業所獲得的200%的經驗值,在一個哪怕稍微一點點變化的過程里幾乎會呈現為零,甚至是負數。

我的建議是,一個企業在它最核心處要有最重要的決心或者保留最重要的精力。第二點,如果要進行跨界滲透,從改變營收結構和利潤結構的角度是非常困難的,企業充其量能夠優化其三張報表,很難根本性改變。

最后,在企業轉型過程,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謝謝!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上一篇:物流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具備的6大技能
下一篇:盤點:2019年電商物流的十件大事
羅戈訂閱
周報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謝您的打賞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

相關文章

2025-02-25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1
2025-02-21
2025-02-21
活動/直播 更多

【3月8日-9日上海】超值《倉庫管理真功夫培訓》

  • 時間:2025-02-08 ~ 2025-02-09

¥:2500.0元起

報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業月報-個人版

  • 作者:羅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