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生鮮在零售市場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加,而在生鮮運營模式中前置倉模式逐漸走進風投企業的視野、百姓的生活。“城市中央倉-前置倉”模式對城市中央倉的響應時間、訂單滿足率、商品質量等服務要求非常高,而本文針對不同日配貨量級城市中央倉進行現場業務調研,通過EIQ、ABC等方法分析其SKU結構、訂單結構,結合其庫存狀態、加工流程、配貨量波動、多波次等現狀,推薦可參考、落地的業務解決方案及配套適合的物流設施設備。
在傳統零售中,生鮮產品一般通過菜場、超市/賣場或者電商渠道等銷售,但是隨著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提出“30分鐘及時送達”服務后,生鮮與及時配送密不可分,目前有門店到家服務、前置倉和社區拼團模式。前置倉價值的來源:消費訂單量,節約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和消費交通成本。在當下的競爭環境中,前置倉模式有一些優點被資本市場所看重——擴張速度和易復制性。
圖1 生鮮前置倉模式
生鮮前置倉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上海叮咚買菜、福州樸樸超市、每日優鮮。其中,每日優鮮成立5年來,業務擴張非常迅速,在全國十幾個城市建立城市中央倉以及全國布點1500多個前置倉,每個前置倉覆蓋周邊3公里范圍,為周邊C端客戶提供1小時達的生鮮冷鏈極速達配送服務,每個前置倉支持500單左右的日履約量。為了保證客戶訂單快速的履約服務,前置倉往往借助自營、美團、達達等騎手眾包提供到家服務。
生鮮前置倉模式的客戶訂單更多的是來自于線上,其前端銷售訂單量依托于“選品+算法+服務”,及時、便利、新鮮的服務標準對城市中央倉的訂單響應率、配送效率和準確率提出更高要求,而物流配送端的理貨作業又是中央倉作業環節的重中之重。
前置倉的消費終端訂單是C端訂單類型,但是城市中央倉到前置倉的訂單配送模式仍舊是B2B模式,相較于傳統零售模式,前置倉到家模式在商品的選品和流通、溫層覆蓋以及配貨量波動上有著不一樣的特點。
01商品標準化程度高
1
質檢標準化程度
針對經營的商品按照標品和加工品區別采用感官質檢和理化質檢,并采用抽檢的方式。除了常規測試果蔬肉類的甜度、農藥殘留度、檢疫證外,考慮到水果按照數量包裝加工后重量足秤,一般會嚴格要求供應商配送的水果大小、重量均等。
2
包裝標準化程度
損耗和周轉一直是困擾生鮮的難題,包裝加工既可以減少流通的損耗,又可以提高生鮮品在庫內周轉、理貨的效率。前置倉沒有稱重加工的條件,為了滿足APP終端銷售重量和中間損耗,倉庫加工環節在重量上允許上浮10%-20%。甚至如果消費者反饋重量不足時,企業會補不足的差價。
02全溫層覆蓋且SKU少
圖2 SKU占比及溫層分布圖
與傳統零售相比,前置倉在門店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城市中央倉經營品項一般維持在1800SKU左右,經營品項相較于便利、標超都少很多。為了盡可能支持線上引流、覆蓋消費者需求,經營品項覆蓋全溫層,一般包括常溫品、冷藏品、活鮮品、果蔬和冷凍品。
03日配貨量大且波動大
圖3 日配貨量
由于前置倉是最靠近消費者的倉庫,且生鮮品在庫周轉天數極低。所以城市中央倉必須有高效的訂單響應機制,保證所有前置倉一日一配,甚至特別品類一日兩配。中央倉的日配貨件數跟消費者消費偏好和時間段關聯性很大,往往反饋在中央倉配貨量上:周日-周三配貨量低,周四-周六配貨量高。根據城市中央倉覆蓋的前置倉的數量,其日配貨量級也不同,平時日配貨量與促銷日配貨量有約2~3倍差距。從配貨量波動來看,前置倉模式在本質上還是有電商特性。
04多溫層集貨合流勞動強度大
跨溫層作業,尤其是多溫層集貨作業時,分播員需要將多個門店分播位的商品合流到托盤,然后再分播到各門店的集貨位上,造成勞動強度大、重復低效勞動、集貨動線擁擠,每天進行約3000次搬運,導致人效低。
城市中央倉日配件數達幾十萬,峰值與平時值之間有2~3倍左右的差距,單前置倉日配貨量約5~12托盤。考慮商品庫存狀態、供應商送貨時間分布、加工流程、溫層與波次順序、分播動線及作業工具等因素,分析前置倉訂單結構、品項結構的特殊性,對原有業務方案按照品項覆蓋率、揀貨規格進行拆分,并結合電子標簽、PDA、自動分揀機等設備方案,對中央倉業務方案和硬件方案進行整體方案升級。
01前置倉截單機制
前置倉業務中消費群體的黏度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訂單量,所以在整個供應鏈上,企業比較側重前置倉訂單的滿足率,從而就縮短了中央倉的響應時間,增加了物流端配送壓力。與傳統零售企業相比較,前置倉模式更多按照電商模式推波次,一天推多個波次:按照常溫、冷藏、冷凍、果蔬等品類推波次,甚至同一品類推多個波次。中央倉提前一天不能確定配貨量、配貨人員數投入,且同品類易發生多次總揀作業。從倉庫配貨效率上說,多個波次就意味著多次總揀、多次分播,且每個波次訂單中品項重合低嚴重影響配貨作業效率,從而增加人力成本投入。
從整個供應鏈上來說,前置倉模式中每個大品類波次盡量不要超過1個,尤其是常溫標品,適當增加針對前置倉的截單機制,這樣從采購端到物流端都有一定的訂單響應時間,從而才能夠提高前置倉的訂單滿足率和履約能力。
02物流配貨作業模式
圖4 物流作業時間窗
從品類上區分,水果、蔬菜、活鮮、部分冷藏是越庫中轉業務,倉庫當天收貨當天出貨;而其他常溫標品、冷凍、冷藏是統配業務,物流保留有庫存。從日配貨量上看,越庫中轉業務占比達到60%以上,訂單占比約為70~80%,是物流作業的重點。從物流作業流程上,越庫中轉業務在收貨、加工等環節有很多不確定性,例如:供應商送貨時間分布從早上8點到晚上5點都有可能;此外,該部分品類需要加工的占比大,加工流程和加工時間直接影響配貨作業時間點,所以這部分作業又是物流作業的難點。
圖5 訂單SKU重合度
首先,從庫存角度,有庫存商品可以采用摘果模式,一個城市中央倉覆蓋的前置倉一般在90~180之間,可以根據訂單緊急程度、訂單響應時間安排作業時間;越庫中轉品采用播種模式,可以實現邊收貨、邊加工、邊分播作業,提高商品庫內周轉。其次,結合訂單品項重合度分析,-常溫標品中10%的SKU日配貨量占常溫日配貨總量的90%,相對比較集中,針對SKU重合度高的情況,可以采用總揀再播種(或者總揀再摘果)的作業方式。
03業務方案&自動化設備方案分析
城市中央倉日配貨量波動大,促銷時出貨量約70萬件,平時出貨量約為32萬件;其次,由于每天多個波次,城市中央倉每天出貨量未知,對人力資源投入人數預估的挑戰非常大;最后,由于多數員工都是外包,在熟練度、積極性上較差,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配貨效率。城市中央倉日配貨量大且難預測,面對配貨量的波動只能依靠增加人力來提效,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1
業務解決方案升級
圖6 “輸送線+電子標簽”分揀方案
整體解決方案包含業務方案和對應的硬件作業工具,不同的作業場景搭配不同的作業模式和方式。在播種模式下,初始考慮通過”輸送線+電子標簽”(如圖6)實現播種作業,但是這種情況下,每天近10000箱補貨量和幾萬箱配貨周轉箱,作業員需要向輸送線投箱補貨和從貨架上搬下集貨,員工每天勞動強度大、換箱頻繁,影響作業效率,且該方案硬件設備回報周期長,所以被排除。
圖7 “簡易式貨架+電子標簽”分揀方案
基于上述數據分析和輸送線方案基礎上,結合電子標簽人均作業效率、分播通道門店分布、分播動線等因素,引入“簡易式貨架+電子標簽”的作業模式,實現高效的分揀作業。該方案具備快速落地、可復制、回報周期短的優勢。
2日配貨業務量剖析
通過對城市中央倉幾個月數據分析,發現其配貨規格包含整箱、中包、拆零,如果多規格不區分作業,其日配貨量從32萬~70萬件波動,且其不同規格還要用不同方式管理容器明細,造成人力投入大且人效低。
圖8 業務模式剖析
通過EIQ、ABC分析SKU配貨規格、配貨量以及訂單品項重合度,發現占訂單行30%的SKU出整箱,且整箱出貨量占比約70%。通過數據分析,如果按照整箱、拆零(中包、拆零)拆開作業,中央倉拆零和整箱的波動量相對減少了很多。此外,當整箱量級很大的時候,可以借助自動化設備解決貼標、掃描、分揀的工作,從而降低人力投入;拆零品可以借助PDA、電子標簽、AGV等設備作業。
3根據城市中央倉不同量級定制不同方案
整箱和拆零業務拆開作業是提高物流配貨效率的一個方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中央倉都適合使用該方案。通過調研兩個不同量級城市中央倉的日配貨量(中央倉A日配貨峰值約70萬件,中央倉B日配貨峰值約28萬件)。
當中央倉量級過大時(25萬~30萬件以上時),針對整箱業務可以借助自動貼標機、自動分揀機設備實現快速準確的分揀,或者采用貼標簽的作業方式;拆零業務借助上述“簡易式貨架+電子標簽/PDA”方案作業。
當中央倉量級不大時,考慮到回報周期及業務發展方向,自動化設備預算有限,拆零和整箱合并可繼續沿用采用“簡易式貨架+電子標簽”作業方案;或者整箱業務采用打印標簽的作業方式,拆零采用RF作業方式,該方案具備易實現、易落地的優勢。
4物流設備優化
在量級較少時,多溫層合流勞動強大、重復低效裝卸的問題會一直存在。針對該問題,可以直接在門店分播位用烏龜車替代托盤作為載具,這樣在滿貨換載具、合流集貨時減少搬運、方便移動,可快速實現作業場地移庫作業。
上述方案在某客戶城市中央倉落地后,在人效、人力投入、場地面積等方面效果顯著:
1. 人力成本降低26%,由原來的23人降低到17人;
2.人員作業效率提升41%,整體人均配貨效率均值由4521件提高到6304件;
3.倉庫需求面積節約21%,單店分播面積由28平米/店將至22平米/店;
4.合流效率顯著提升,減少了近3000次/日搬卸。
5.成本回報周期8個月,月均節約成本可達7萬多。
前置倉模式對傳統零售模式有很大沖擊,但是從其未來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上來說,前置倉模式在物流供應鏈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經營的SKU少,對消費者需求滿足率低,經營品項可以逐步拓展到3000-4000SKU;其次,供應商供貨時間不穩定且商品質量不穩定,增加前置倉缺貨風險,需要加強采購基地合作和增加供應商考核;最后,針對不同量級城市中央倉需要搭配不同的配貨方案,對WMS系統信息化拓展能力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對接自動分揀機、電子標簽 、PDA等設備時,可以根據開發團隊業務及技術能力,設定配貨系統的是內部自研還是向外采購。
前置倉模式相較于傳統零售在物流供應鏈端有很多不同點,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模型和能力對業務流程、訂單結構、系統功能進行梳理和優化,從而提高人效、降低人力投入成本,增加供應鏈物流競爭力。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628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625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97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10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92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03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22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4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08 閱讀大跌!!!重挫14%
996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