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開啟了超市發嶄新的一頁?!?/p>
今年8月,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燕川在企業改制20周年啟動儀式上說道。
2018年,超市發銷售額達52億元,不但提前完成了 “2016-2020年銷售額逐年遞增到51億元”的“五年規劃目標”,更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保持了毛利兩位數的增長。
同時,超市發連續十幾年位列連鎖百強,更誕生了中國門店的坪效之王——雙榆樹店,成為中國零售行業的標桿企業。
這一系列的成績緣于超市發以經營為核心的“小步慢跑”、股權回收以及對門店客群的重新聚焦,更在于聚焦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和以社區為中心的定位。
它的主導者是李燕川——一再過1個月,就將迎來他在零售行業,同時也是在超市發的第40個年頭。
1980年,高中畢業的李燕川通過招工就職于超市發的前身海淀副食品公司。從一個賣肉學徒做起,一干就是三年,并先后在團委、工會、運營一線工作,后又成為新店籌備負責人,公司運營負責人等。
可以說,李燕川見證了超市發從40年前售貨員站在玻璃貨架后的最初零售形態,到單一的生活超市,再到社區生鮮店、便利店,以及食品店等多業態共同發展的模式。
1999年,超市發完成股份制改制,次年10月李燕川被任命為超市發總裁。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一晃又是廿載。
在他的帶領下,超市發完成了從初生牛犢,到涅槃重生,再到零售行業“標桿”企業的蛻變。
幾年前,《靈獸》曾問他:“您為什么能在這個行業,尤其是在超市發這家企業堅持這么久?”
李燕川回答說,是感情。超市發已經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血液、他的一切,他把青春獻給了它,它也成就了他。所以,他選擇不離不棄。
在超市發完成股份制改革的第二年,北京當時的另外一家連鎖零售企業——天客隆,便拋來了橄欖枝,想要通過雙方的重組、兼并的模式來擴大規模,以與當年入華的國外零售企業相抗衡。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場兼并之旅竟走了長達兩年之久。
直到2001年年底,天客隆以4171萬元凈資產入股超市發,雙方各占總股本的34.77%,其他股份由職工持股會等持有。
并后的雙方總資產8億元,門店數量達到101家,成為北京最大的連鎖企業之一。但遺憾的是,這種和諧并未持續多久,因為“9家門店”的收入歸屬,二者對簿公堂。
2003年4月,先是天客隆狀告超市發在未經董事會通過的情況下,違規解聘合并后的公司總經理楊啟瑞,又在10天后,超市發因公司合并出資引起的糾紛,將天客隆送上被告席。
原來在雙方重組后,天客隆截流了9家新開門店的全部收入,但這9家門店的資金投入卻包含超市發的資產在經營過程中滾動形成的,所以超市發認為,門店的資產和權益應該歸超市發所有,但天客隆也覺得此事“冤枉”。
而這些“不合”的事件,最終在當時被歸結于雙方的“文化融合”差異,也是在這之后,天客隆與超市發的分歧越來越大,直至分道揚鑣。更讓超市發雪上加霜的是,這一邊股權紛爭尚未停息,在2004年4月物美又收購了超市發25.03%的員工股。
如今李燕川再次回憶起超市發過去的“艱難時刻”,依然十分觸動,因為在超市發和天客隆鷸蚌相爭的時候,正是外資零售企業在華大行其道之時,超市發卻深陷股權糾紛,超市發的股東會、董事會都被叫停,一度陷入混亂之中。
李燕川認為,不能被動下去,“人不自救天難助,超市發只能靠自己成長”。
于是,李燕川一心帶領超市發的經營班子和全體員工去改變這一態勢,“當時的超市發團隊,僅有一個目標,就是拋開股權股東,一心做經營”。
僅僅1年后的2005年,超市發便從虧損逆轉,重新盈利——股權糾紛也是導致超市發改制20年來惟一一次出現虧損,此后的每一年,超市發業績均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
2006年初,李燕川下定決心,為超市發思慮當下,制定長遠計劃。
這一年,超市發開始改造調整門店,升級店內硬件,提升購物環境。
超市發的坪效之王門店——雙榆樹店正是在這一年進行了第一次轉型,投入了1000多萬元。改造前,雙榆樹門店的月銷售額在2000萬左右。改造后,第一天開門納客實際交易量就達到20000多次,銷售額比過去增加了2倍。
超市發在有限的條件下“小步慢跑”,穩步拓展。在行業所有企業大肆全國擴張、廣開大賣場時,李燕川拒絕了“發展大賣場,政府從用錢用地方面的支持”誘惑,始終堅持超市發只深耕社區商業,專注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不盲從,不跟風。如今,社區商業已成為實體零售的未來趨勢,也是未來最具競爭優勢的業態。
如今,再站在現今的時代去看當年李燕川的決定,依然是具有前瞻性的。
因為屬于大賣場的時代正在遠去,服務1~3公里范圍的消費者,社區商業業態正在撐起零售業的半壁江山。
但超市發早在幾年前就已明確,并且圍繞社區先后布局生鮮超市、食品超市以及便利店等業態,這一戰略使得超市發的業績得以扭轉乾坤,實現扭虧為盈,擺脫了重組的“陣痛”。
這些年,貫穿超市發的始終依然是“要把企業做好,把超市做好”。
雖然李燕川時常評價“那些年真的太痛苦了”,由于外界的競爭壓力,內部的動蕩,超市發員工的士氣也曾一度被打壓和消耗。
但好在,超市發迎難而上,選擇逆勢擴張,更多的是考驗企業領導人的魄力和果敢。
更讓李燕川能夠大展拳腳的是超市發股權的收回。
2016年,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將超市發全部股權進行收回,讓超市發重獲自由。
彼時,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持有34.77%、天客隆持有34.77%、物美集團持有25.03%,其余股份由4個小公司和自然人持有。全部收回后,意味著超市發實現100%的國有化,重回海淀區政府控股。李燕川告訴《靈獸》,職工股也全部收回了。
同年12月14日,超市發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收購物美、天客隆所持有的超市發股權。超市發黨委書記李燕川出任新一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增慶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趙萌任董事,其他兩名董事劉新泉、侯琴由海淀置業委派,代表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出任。
股權的回收,讓超市發掃除全部制約發展的因素,開啟了擴張之路。
2016年,“高調”成為超市發貫穿全年的一條動作主線:一是,重新定位;二是,千店千面。
在李燕川的主導下,超市發開始更專注地梳理現有門店,并以“分類管理、精細經營”對門店進行了重新定位:
社區超市:定位是電子化,面積在500平方米以內,靠近社區突出便利;
生鮮超市:定位是家庭化,面積為500-1000平方米,圍繞家庭的需求做好相關商品的服務和提供;
生活超市:定位是精致化,面積為1000-1500平方米,精選果菜、生鮮、奶制品、副食、調料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商品,提高生活品質;
食品超市:定位是實用化,面積在1500-2000平方米,滿足顧客日常生活基本需求;
綜合超市:定位是突出體驗化,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更多的美食,更多的互動,構建生活場景化模式,讓顧客感受體驗化購物。
同時,李燕川提出,根據不同業態的門店和門店周邊不同的核心消費客群,打造千店千面。
“每個店的主顧客群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消費習慣、消費行為,他們所追求的商品品質、店內陳列和環境,都有區別,我們要做的就是滿足這些主顧客群的需求。”李燕川稱。
也正是在這一年,外界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超市發的新變化:
第一,開店步伐加速。原本計劃在2016年僅開店13家的超市發,最終實現了近一倍的擴張,開店23家,店鋪數量達到152家;
第二,對門店進行改造升級,不但重新設計,還調引進和調整了商品品類,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超市發在這一年完成了藍潤店、萬泉莊店、花園路店和萬柳店的改造,完全顛覆了此前的賣場形象,變得更加年輕、時代,迎合了品質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需求。
以藍潤店為例,經營面積縮減到了1200平米,主要經營生鮮,果菜、現場加工類、方便食品等,SUK數3500,引入了大量進口商品、特色商品、新上市商品,還引進了烘焙面包房、咖啡、韓式小菜、披薩等現場制售項目。
一位日本零售業的資深人士認為,藍潤店從形象、商品和經營水平上,已經非常接近日本目前超市業態中業績表現最好的食品超市。
2019年3月,為支持北京海淀區的發展建設工作,藍潤店因故搬遷至原址西側150米1處,面積縮小了70%,只有300余平,但銷售日均保持在8萬左右,好的時候能達到10萬元。
好的超市,無論在哪里,都深入人心。
在圍繞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五種業態基礎上,2017年,超市發又與羅森便利合作,衍生出了“做一個人的生意”的新業態——超市發羅森便利店,目前,超市發羅森便利店已近30家。
惟一的不變就是創新。
2018年,超市發又迎來了對門店新一輪的升級,對包括旗艦店雙榆樹店、學院路店和玉泉路店進行改造。
更關鍵的是,在改造期間,每家店至少要停業2-3個月。無疑,這將會損失一部分客流。
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足夠的魄力和底氣。但李燕川堅信,改造升級后,這些客流還會回來,“這是基于門店和顧客十幾年,甚至三四十年建立起來的信任感”。
事實證明,李燕川的判斷是對的。
一位雙榆樹店的老顧客表示,“我三個月沒吃熟食,直到雙榆樹店重開。”
李燕川表示,“我們和顧客的聯結是很深的。比如雙榆樹店,有的顧客搬家了,還開車或坐公交車來這里購物?!?/p>
李燕川的自信來源于對超市發不同門店顧客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這亦是超市發打造千店千面的初衷:滿足不同區域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比如,超市發學院路店,因為是高校聚集區和周邊社區林立,因此設計和商品組合就更加時尚、活潑、有活力。
學院路店的復合客群就要求超市發平衡客群需求,做好商品的節奏。
全新亮相的學院路店超市面積約為2400平方米,SKU約為8500個,生鮮商品面積占比達到50%,餐廚類商品(包括生鮮熟食、烘焙、調味料等)SKU占比較之前提升了10%,加大了凈菜、半成品、鮮切水果的占比,未來還將不斷提高。同時,門店還針對學生客群增設了大量文創用品和創意小家電,例如一人食電熱鍋,超迷你料理機,可以給手機無線充電的臺燈等。
正如李燕川說的那樣,每個店的顧客群不一樣,門店就應該不一樣,我們需要以不同的組合和形象讓我們的顧客更加便利、舒適、溫暖。
超市發玉泉路店因為是老北京人聚集區,所以專門設置了文化墻,將具有商業傳承特色的老照片陳列其中,讓顧客切身感受北京商業的變遷,找回記憶中的溫暖。在裝修裝飾中以紅墻、灰瓦、云紋、燕窩、格窗、臉譜等元素點綴,盡顯老北京范兒。
針對周邊餐飲缺失的情況,將超市面積壓縮了1000平方米,與大懶龍、文宇奶酪、包子炒肝等京味小吃合作,打造特色美食街。此外,在經營品類中還引進同仁堂、紅螺、稻香村、月盛齋等北京老字號品牌,更顯店鋪的北京特色。
雙榆樹店則被定義為,社區范兒,暖暖的家。
雙榆樹店是超市發最好的旗艦店,4000余平米的面積,年銷售3億多元,是超市業態的坪效之王。改造后的雙榆樹店,以30~50歲的家庭女性為主力客群,同時引進了樂高體驗管。
SKU數上進一步擴大,同時壓縮了日百用品的SKU數,將品類進一步深化細化。雙榆樹店經營面積為4200㎡,調整后SKU數不到1萬,減少了近20%,生鮮餐廚面積擴大了近30%,同時增加了高端水產、壽司等商品,如挪威空運來的三文魚、波士頓龍蝦、面包蟹等。
三家旗艦店的改造非常成功,業績均實現了良好增長,銷售與利潤的增長均在2位數以上。
李燕川表示,門店5~6年就要進入下一輪的調整與改造,因為周邊環境和顧客群本身的年齡、家庭狀況、職業的一些變化,都會對門店造成影響?!俺邪l要讓消費者感知到,我們一直都在因客而變?!?/p>
無論是零售商業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還是一片哀嚎之時,超市發的發展都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速。即便與在同一商圈輻射范圍內出現過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相比,超市發依然能夠保持每年6%左右的增長,無論在客流,還是營收上都是。
2019年前三季度,超市發可比門店增長5.8%,預計今年增速不低于7%。
對于門店的營運之道,李燕川僅用了六個字概括:回歸零售本質。
所謂的零售商業本質,就是“顧客、商品和服務”,只有了解到顧客的需求,才能準確地按照顧客變化配置和優化商品。
如今的零售業充斥著各種新技術、新概念,但李燕川始終認為,“新零售”就是要不斷迎合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不要被目前行業的浮躁所帶偏。超市的發展經歷的是從便利、到品質、到時尚三個階段的演變。
李燕川很坦誠的告訴《靈獸》,超市發同樣也有發展上的小困惑:其一,有很多想法想在超市發內實施,但需要長時間堅持才能見到更大的成效;其二,如何與時俱進,跟上未來零售業的發展變化;而最后,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的人才。
這并非超市發個例,也是所有傳統零售企業的困惑所在。
在零售業摸爬滾打近40年的李燕川,如今已不再需要為超市發制定要在行業內達到怎樣的名次了。更多是希望,超市發能為行業帶來啟示,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于超市發本身,只要年年效益都在增長,員工收入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就好。
或許在超市發的成長中,正是因為伴隨了冗長的野心、危機與鏖戰的故事,才更能代表這個時代下的零售企業。
李燕川也依舊保持一顆在超市發的初心:不跟風、不折騰,堅持做自己。
“我們要做一家有溫度的零售商。”他說。
這是一位在行業浸淫了40年、看透了本質的老零售人,對企業的最新定位,也是未來期許:有人情味,有技術含量,有溫度,有溫暖——超市發一直在路上。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4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78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3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466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3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58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62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75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43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