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目前的市場階段下,小型連鎖業態的盈利挑戰卻又很大,很難做出利潤。
無論是做商圈的日式便利店,還是做社區的生鮮店、前置倉等,行業整體都還沒有利潤產生。
基于此,《商業觀察家》特辟專欄,來探尋打開小業態的盈利之門。希望集行業智慧,提供“創意”。
關于便利店的市場熱度一直沒有褪去,更多的聲音都在為便利店的前景叫好,中國便利店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場?
很多人都在談一二線稠密的人口,消費升級的趨勢,但是背后劇烈的競爭,高昂的人工和房租成本,以及便利店自身受限的品項和價格卻少有提及。
相較于便利店,背靠社區面向干道的便利超市更具優勢,300平方或許是最佳的經營模型。
筆者將這種形態稱為標準超市。這里先給標準超市一個定義:主要服務于小區的家庭消費。面積在便利店和綜合超市之間,300方左右。門店有統一的品類規劃和陳列標準。經營參考綜合超市類別規劃。門店可提供良好的服務和購物環境。
標準超市沒有綜合超市的體量,但更為便利,貼近消費者。與便利店相比,標準超市的價格便宜,經營SKU數可以達到5000個,為消費者提供相對豐富的購物場景。同時,小區結合干道提供穩定客流,既能滿足家庭消費,又能提供便利服務。對于經營者來說,未來可規劃性更強,單平米租金更低,人工成本和損耗也更容易把控。
首先,簡單分析一下標準超市盈利模型。
假如在某二線城市的某小區選中一塊300方門面,租金3萬/月,小區主戶2000。然后開始裝修,以2000元/平計算裝修設備費用共計60萬元,門店商品庫存30萬元,進而總計投資一家門店大約90萬元。
裝修完進場營業,按商圈客流8%的轉化率,每戶都是3口之家估算,小區穩定客單流480人/天,加上干道流動客單流粗略估算80人/天,以客單價25元估算,單店日均銷售1.4萬元,月累計銷售42萬。
按總毛利率25%推算,月營業收入10.5萬元。門店配置員工7人,按月單人支付4500元計算,月人工成本3.2萬;月租金支出3萬;水電費用率2%,月水電費用8400元;運輸費用率1.5%,月運輸費用6300元;其他費用8000元。在門店裝修和設備費用不計折舊/攤銷的情況下,該門店月凈利潤可做到2萬元。
(整體財務模型是)90萬元投資,42萬元月滾動資金流,2萬元月利潤。標準超市要想提升利潤,更要從“增效”出發,千萬不能一味“降本”,飲鴆止渴絕不可取。
接下來分析標準超市的經營結構。
作為一個背靠社區的超市,就必須有滿足家庭一日三餐消費的場景,這就意味著絕對不能根據二八原理來選品,而是更側重于大部分消費者的全品項:有肉就得有蔬菜等等。
但是標準超市畢竟不是專業的生鮮超市,供應鏈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保證的,所以標準超市的經營策略是生鮮經營面積100方以內,生鮮銷售占比25%,用生鮮拉動客流,黏住小區住戶。食品類自然是標準超市的主要銷售和毛利貢獻處。(其中)香煙、冷藏、休閑小吃和飲料這四個大類銷售占比都在10%以上,食品(整體)銷售占比60%。HBA的銷售對于門店的業績來說更是錦上添花,銷售占比10%,還有APP和SL銷售占比5%。
(最后談談標準超市的運營)
一個縮小化的綜合超市,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換句話說,標準超市不能在與專項零售店的比較中失去自身特色,這就要求門店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就像大家買炸雞就會想到肯德基、麥當勞一樣。如果企業選擇一個大類,或者一個中類作為優勢品類,那就要不間斷采取措施去支撐它的高性價比優勢,讓顧客養成一種買什么就去我們門店的習慣。
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移動支付和網絡技術的進步,發展線上業務成為必然,否則根本沒機會角逐于零售未來戰場。對于自身能力有限的標準超市,加入第三方平臺是最優選擇,利用平臺流量,增加線上銷售。而規模夠大的連鎖標準超市一定要有自己的線上平臺,雖然獲取流量的成本很大,但是如果我們現在不去拓展,一味將自己的流量導入線上,導入第三方平臺,將來只會給自己分流,同時受制于人。
利用社區優勢發展優惠福利群。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依托于小區的標準超市可以充分發揮連接鄰里關系的優勢,通過社交流量的方式帶來新的紅利?;谑烊松缃唬ㄟ^群內收集訂單,這種預售模式不僅可以降低門店損耗還可以優化庫存周轉釋放資金流。
學會用營銷手段做零售。近年來,零售業出現的情景化、IP化運營催生了眾多消費,做零售越來越需要運用新的手段,嘗試新的方式,例如事件營銷、品牌營銷,利用新聞熱度等方式博取消費者眼球。社區零售競爭日趨激烈,標準超市自然也會面臨生鮮超市、夫妻老婆店等多形式的競爭。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足夠的商品力,客流被分散只是時間問題。在形成核心競爭力,走通自己模式的情況下,利用好營銷方式培養消費者,踐行財務模型勢必水到渠成。
如今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無論大賣場還是小業態,無論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如何在寒冬中順利生存下去才是王道。有人說,當小業態發展的越充分,大賣場的生存空間就越小,一旦讓消費者養成習慣,大賣場汰換將更加殘酷。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種趨勢和發展方向,當小時代來臨,相信標準超市可以破冰。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6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