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下一輪革新,正在醞釀中。
今日,京東物流發布2022年度業績報告:1374億元,同比增長31.2%,調整后凈利潤近8.7億元,營收增速與凈利潤表現雙超市場預期。
2017年,京東集團宣布正式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以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劉強東為京東物流定下了“五年實現營收過千億,外部客戶收入占比過半”的目標。
這五年里,京東物流的大事件不斷:開展個人快遞業務、港股上市、收購德邦......
在物流行業內,以重資產模式聞名的京東物流,走出了一條不一般的道路。
去年11月,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發布內部信,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為十幾萬德邦的兄弟們繳齊五險一金,確保每個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為兄弟們提供基礎保障。包括全體德邦員工在內的所有物流基層員工將享有數百億的“住房保障基金”。
這讓外界再一次震驚京東的履行能力。
要知道,京東物流目前擁有超過37萬一線員工,自由配送人員超29萬人。最新的財報顯示,2022年京東物流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446億元,近三年累計支出1065億元。
這樣的支出必然對京東物流帶去財務壓力。但今年以來,快遞行業的許多異狀說明,劉強東的這一步棋,走對了:
極兔被爆出加盟商賠本,韻達因為派件異常被質疑倒閉......類似傳聞在加盟模式的物流企業中頻繁出現。隨著行業進一步集中,部分企業的頹勢逐漸顯露。
而重資產的京東物流,則在無形之中賺到了一波口碑紅利,有望在行業新一輪競爭中取得優勢。
時間回到2019年,即便是劉強東也不能再接受京東在物流方面的長期虧損。超過12年的巨額投入后,京東物流需要發展出自我造血能力。
這年4月,劉強東發布了一封內部信,提到“如果這么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的!”
于是京東刀口向內,取消了快遞員底薪、削減了部分福利。但僅靠節流依然不可能幫助京東物流實現業務突破,“核心原因就是外部訂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京東物流這才真正開始背水一戰。
按照財報數據,2022年,京東物流的外部客戶收入達 891 億元,相比1374億元的總營收,外部客戶收入已經占到了總收入近七成。一年前,這個比例才剛剛達到56%。
這顯然是一個可喜的成績,證明京東物流在業務健康程度上持續實現突破,距離完全實現自我造血更近了一步。
但這樣的數字背后,其實也大有文章。眾所周知,去年下半年,京東物流成功收購德邦,德邦的財務業績也順理成章并入京東年報。如果扣除德邦的并表影響,近七成的外部客戶收入至少會擠出6%的水分。
另一方面,京東財報中對于外部客戶的定義是非京東集團的客戶。而京東電商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恰好都符合這個定義。
也就是說,目前來看,京東物流實現的突破,還只是從京東自營配送服務拓寬成了京東平臺的配送服務。京東集團對于京東物流的輸血,仍然決定著這家快遞企業的生死。
這樣的結果自然不能讓徐雷和劉強東滿意。在理想的藍圖中,京東物流是要能夠獨立對標順豐等頭部快遞企業。
于是在2022年10月,京東物流宣布接入抖音電商音需達服務,為抖音電商用戶提供送貨上門等配送服務。
到了2023年的春節,京東物流官宣成為官方物流合作伙伴,為快手電商提供春節假日期間寄遞服務。
雖然目前來看,抖音、快手平臺的電商訂單與天貓京東仍有數量級的差距,并且除京東外,中通、圓通、韻達、順豐和郵政也已首批接入“音需達”,僧多粥少的局面普遍存在。
而作為京東嫡系的物流,從通達系手中搶奪阿里的電商訂單難比登天;電商第三極的拼多多,過低的客單價難以支撐京東物流的服務品質......這意味著,憑借外部訂單依然難以喂飽京東物流,業界普遍存在的增長瓶頸,同樣制約著京東物流的下一步發展。
京東物流如何在京東系之外,尋找新的增長極,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雖然增長前景尚存疑問,京東物流并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已在全國運營超1500個倉庫、2000多個云倉,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在全國27個城市,京東物流已布局35個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
過去3年里,京東物流新增的倉庫數量就高達700座,超越了此前10年的總和。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補足業務拼圖,京東物流在去年7月26日完成對德邦物流的收購,以進一步提升綜合物流網絡、供應鏈能力和服務品質。
截至去年年末,德邦物流在國內有著約9000個網點、132個分撥中心、2萬余輛自有車輛。
京東航空也在去年正式投入運營,在深圳、杭州、南通、北京、深圳、無錫六地常態化運營了三條航線,重點滿足高端消費、制造行業等客戶需求。據悉京東物流未來還將以國內重點航空樞紐為支點,逐步打造覆蓋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空物流網絡。
京東物流對供應鏈基礎設施的巨量投入,在整個行業內可謂獨樹一幟。
這樣的情況下,京東把業績突圍的重心,放在了一體化供應鏈。京東物流CEO余睿曾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供應鏈管理并做出改變,以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這將推動企業對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
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所發布的白皮書解釋,“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是指,“由一家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一整套具有“數智化”特點,且可按需定制的供應鏈及物流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幫助不同類型企業提升供應鏈及物流效率。”
用大白話翻譯,就是跳出電商訂單配送的紅海,做企業客戶的物流生意。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 3.2萬億元,年復合增速為9.5%。
這似乎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好生意。憑借京東自營零售體系積累多年的經驗與模型,和京東遍布全國的倉儲物流網絡,京東物流有能力為不同企業提供個性化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
但要實現這樣的愿景,過程依然漫長。三年疫情對于各行各業的打擊頗大,電商平臺和傳統制造業企業仍在等待大環境回暖,京東物流押寶的一體化供應鏈,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依然談不上剛需。
目前來看,物流行業增長困境依然存在。行業大趨勢不變,降本增效依然任重道遠。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