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是工廠生產產品的第一道門檻,物料是否穩定牽動著整個企業的神經,而物料管理則成了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在物料管理過程中,不管是對物料進行管理,還是管理過程本身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我們嘗試總結了一些物料管理方面常見的問題,大家可以看看是否自家倉庫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歸納起來,物料在管理方面常見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
一是管理制度與人方面的問題,另外是倉庫在物料存放方面缺乏嚴謹度,從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管理問題
管理人員物資管理意識不強,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部分物資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對相關的法律、采購、儲備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充分,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
企業在對員工培訓、再教育方面貫徹力度不夠,這也導致物資管理人員工作能力低下,當物資發生變化時無法進行專業分析和解決,物資管理意識不強,遠遠不能滿足物料管理的工作要求。
物料相關規章制度不健全,領導管理意識差
在物料管理過程中制度不健全,沒有明確的職責劃分,物料管理職責權限模糊,多灰色地帶,容易被鉆孔。在物資管理手段方面相對落后,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環節,容易造成一些管理缺陷。
制度缺陷、部分職業道德低使企業利益受到損害
有些物資管理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工作不嚴謹,為了謀求私利,在領導者示意下鉆漏洞,粉飾、隱匿、篡改物資資料,貪污、受賄現象頻發,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企業的利益。
物資計劃不嚴肅,增加物流成本
制定計劃之前未能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導致盲目采購。由于計劃不嚴謹、不科學、不合理,缺少時效性,往往造成供貨期和采購量不準確,導致提前或延期交貨造成臨時用料增加和物資積壓,使物流成本上升。
物料存放問題
料賬不符
在物料管理中,有可能由于制度不健全,人員疏忽,在發物料時多發或少發,錯發等情況及容易造成料賬不符。料賬不符也是物料管理中最為常見的問題之一。
庫存積壓,周轉率低
庫存,積壓了企業的大量資金,尤其是呆滯庫存,長期占用倉庫空間,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對企業現金流及管理運作帶來嚴重影響。生產部分隨意生產、采購員多下訂單、倉庫管理混亂任意收貨、倉庫數據不準等情況都是庫存積壓的原因。
不良物料報廢多
報廢品多將造成企業的直接損失,雖然不良物料多為生產運輸過程中造成的,但在對不良物料管理中確實一個管理難點。
倉儲備料時間長
在物料管理過程中,倉儲備料時間過長會造成人為損耗,交期延誤等情況發生。
針對物料管理所出現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建立物料的編碼體系,將信息化管理貫徹到物料的管理當中。
通過信息化系統,可以有效的記錄物料在生產運輸中的各種操作,提升庫存準確率。同時,系統還可以強制要求現場員工按照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來進行操作,降低了由于非標準化操作所帶來的錯誤率高等問題。
設立信息化系統,做好物料編碼工作
物料編碼是倉儲系統對物料的唯一識別代碼,它用一組代碼來代表一種物料。物料編碼必須是唯一的,也就是,一種物料不能有多個物料編碼,一個物料編碼不能有多種物料,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
唯一性:同一種物料只能對應一個編碼,同一編碼只能代表一個物料,絕不能出現一個物料多個編碼,或多個物料的情況。
可使用性:編碼的長度應在6-20之間,不宜過長,否則不易識別
規則性:編碼應當是按照一定的編碼原則編制出來的,并配合對描述進行規范。
可讀性:物料編碼不一定要求一看就知道是哪種物料,但應當做到一看到物料就能夠識別出該物料是屬于哪一類的物料,可以考慮采用前段用分類碼,后段用順序碼的方式進行編碼。編碼的使用者應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對編碼的方式有大致的了解。
通用性:同一編碼原則應能涵蓋所有物料,新增加的品種也能夠適應
可擴展性:編碼原則的制定應能考慮公司5-10年內物料的變化趨勢。并且要對不同的情況留有一定的余地。
效率性:編碼原則不僅要考慮使用者是否可以較容易地解讀,方便記憶和識別,還應當考慮是否有助于提高日常操作的效率。
兼容性:本公司的物料編碼應當考慮與主要客戶、重要供應商的編碼的兼容,這要求要建立一個物料編碼對照表,把客戶、主要供應商的編碼、本公司編碼放在一張表內可以自由查詢。
綜合性:編碼原則也應考慮與產品(BOM單)、生產、采購、貨倉運作、物料控制、財務、使用軟件系統等相關方面的配合使用問題。例如:在考慮編碼時最好全部采用數字,而不要用字母與數字混排,以方便軟件系統的使用。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820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99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5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327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31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31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234 閱讀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108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113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