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場行情就像是跌宕起伏的電視劇,在疫情剛爆發的那陣子,沒人能預料接下來的市場走勢會是怎樣,是斷崖似的下滑,還是V型反彈,任何人都不敢打包票。
在充滿大量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采用保守的經營策略總是沒錯的。該投資的項目緩一緩,該擴張的產能停一停,等形勢明朗了再說。事實上經濟恢復的速度很快,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很多行業都已經恢復正常,甚至是超過了3月份時做的全年預測。
訂單來的太多太快,制造商還沒有做好準備,難免要手忙腳亂,這時候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首先是與客戶的溝通,要及時回復確認訂單交付的時間和數量。更重要的溝通在企業內部,對接客戶的銷售客服要起到很好的溝通橋梁作用,把重要的需求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內部各職能部門,包括生產、采購、物流等。
如何做好供應鏈組織內外的溝通?這里有四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及時溝通是為了減少可能的損失,換句話說,就是避免一些不受歡迎的驚喜。不管是好消息、壞消息,都需要及時通報。
以前我在工廠做供應鏈經理的時候,就經常和我的團隊講,有任何的問題,都要及時告訴我。特別是他們搞不定的事情,千萬不要藏著掖著,比如供應商不肯按時送貨,造成生產停線,或者是送貨去客戶的卡車出了車禍,不能及時趕到等等。
為什么要強調這點?人總是習慣報喜不報憂,怕和領導匯報了壞消息的時候被批評,所以傾向于等一會兒說,最好是把事情都搞定了再和領導匯報。其實有些事和匯報工作的員工壓根兒沒關系,不是他們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他們害怕受到牽連。
可是到最后,當員工發現自己搞不定了,再來找我尋求幫助的時候就會錯過最佳處理問題的時機,純粹把我當成救火隊長了。
所以我和團隊經常講,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舉手,要及時溝通,不要留到最后一刻。造成的結果是什么呢?我二部手機晚上睡覺從來不敢關機,連靜音都不開,就怕有什么緊急狀況。搞得我精神壓力非常大,幸好我抗壓能力很強,晚上照樣睡得著。
我寧可要這樣的溝通方式,如果是壞消息,早晚都會來的,早些知道要比晚知道好。
越早知道,解決方法也越多,最后才被通知的時候,挽回的余地已經很小,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補救,所以我們要做好及時溝通。
為了確保有效溝通的執行,我們不僅是要及時溝通,還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溝通機制。
溝通需要常態化,比如工廠每個月都有月度會議,和全廠員工分享上個月運營的成果,包括安全事故、客訴投訴、銷售目標、人事變動等。
供應鏈也有自己的溝通機制,需求側有每月的S&OP會議,重點是溝通產品家族層面,在未來18-24個月的需求、庫存、產能和財務等信息。
生產制造有每周MPS會議,溝通SKU層面的訂單、排產、人員安排和原材料等情況。
細分到每天的執行層面的會議就更多了,包括由上而下的每日例會,生產現場會議等等。不管是哪一個層面的會議,都應該有一套成熟的會議流程:
1.誰主持,需要誰參加?
2.會前需要準備什么輸入的資料,會后的輸出是什么?
3.會議紀要誰來負責,后續的行動計劃如何監督落實?
建立起了溝通機制,才能保證每次會議用時短、效率高。大量重要的信息在定期的溝通會議上被精準地傳遞到各相關部門。事先準備好的輸入信息,讓參會者專注于決策討論,使得會議在高效的節奏下進行,避免了拖拉。
我們要把正確的需求的信息傳遞給準確的受眾。比如做生產計劃的人,他需要的是具體的客戶訂單信息,你給他一份零售店的最終銷售數據,計劃員是沒有辦法使用和處理的。
在做S&OP計劃的時候,財務需要的是金額,生產需要的是SKU生產的數量,而銷售則是金額和數量都需要。
信息一定要完整地發送給相關人員,信息量不足的話,就會影響到決策的準確性。
對于排生產計劃的人來說,他需要知道客戶訂單、逾期訂單、庫存、正常運轉設備數量、工人人數、原材料到貨情況等信息,如果缺少了任何一項,可能都會對準確排產造成影響。
相反地,信息量太大也會擾亂人們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先要把無關信息當做噪音排除掉,然后才能關注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每個職能對于信息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信息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決策而服務,準確、充分的信息才是有用的,過少或是過量的信息都會給決策者帶來干擾。
供應鏈人的工作模式可以很靈活,并不一定要采用坐班制,只要有連接內部網絡的VPN和手機就能在任何地點辦公。
在疫情初期階段,居家辦公被證明是可行的方案,視頻替代了線下會議。但有效溝通的秘訣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當面的交流,“見面三分親”,有些話在郵件這種很正式的溝通渠道里不太方便說,而面對面一聊,可能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下就能把各自的意圖準確傳遞給對方,然后大家取得共識。
我是不抽煙的,但也常會和同事去吸煙區陪吸二手煙,不是我喜歡聞煙草的味道,而是為了了解更多關于生產、質量和采購問題的情況,這些都是和供應鏈緊密相關的。
我經常在倉庫、車間,甚至是研發實驗室走走,這是我學習的過程,也增加了我和內部客戶溝通的機會,呆坐在電腦前,你能了解到的信息非常有限。
即使我們去拜訪客戶和供應商,依然會發現維護關系不是很容易的,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才能確保彼此準確地理解了對方的想法和要求。遠程會議終究無法代替面對面交流。
要做好有效溝通不容易,更難的是持之以恒,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提醒伙伴、提醒自己。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的遠程工作模式,讓供應鏈的溝通變得更難了。及時把準確的信息,用正確的方式,傳遞給正確的人,這是我們長期要做好的事情。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6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