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從兩個方面討論了預測案例2:
首先,對于成熟度較低的業務,我們應用“聚類分析”方法,從“產品需求結構”和“需求趨勢”兩個維度,完成了對客戶群的分組;(原文鏈接:"預測案例2:有限客戶/行業")
然后,我們討論了產品需求結構相對穩定性的原因,如何考察這種穩定性,并以此作為客戶群分組合并的依據;(原文鏈接:"預測案例2 續:成長期業務特征")
本篇,將討論搭建最終的實用定量預測模型。
這次的模型,需要更多的與業務團隊的互動,但是,也會針對業務工作的特點,盡可能簡化對業務信息輸入的要求。
第一步,確定最終客戶分組
首先回憶一下上一篇合并分組的檢驗結果:
兩個可能的合并分組:
(1)Group_2+3,結構穩定性并不好。可以看到,其原因在于Y2需求增速的巨大差異;
(2)Group_4+5,結構穩定性很好。判定其為相對成熟客戶群體。
以上判定,需要與業務團隊討論確認。從業務團隊得到的反饋信息如下:
基于上述信息,可以做出決定如下:
(1)Group_2, Group_3,Y3的增速同步,但是由于之前增速的巨大差異導致的產品結構特征尚未進入穩定期,因此,Y3暫時不予合并;
(2)Group_4, Group_5,均為成熟客戶,業務增速接近,因此,可以合并為Group_4+5。
第二步,產品需求結構的計算方式
在搭建預測模型之前,我們還需要考慮:需要利用的是“產品需求結構的相對穩定性”,但既然是“相對”就意味著它存在著波動。如果要消除不必要的波動,我們就需要用一定時期的平均值。
可是,該用多長時間的歷史數據來平均呢?如果選取時間過短,那么就會有太多的短期擾動影響預測輸出質量;而如果選取時間過長,那么就有可能會喪失掉對于結構變化的反應速度,也是不利的。
這里我們對常用的幾種選擇進行對比驗證,以有利于做出最佳選擇。
這些選項包括:滾動3個月、滾動6個月、滾動9個月、滾動12個月。
驗證的方式,是看采用不同方式所得到的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擬合情況。這里以相關系數展示擬合效果。
計算過程如下圖:
請注意,為顯示方便,圖中隱藏了中間列。
將上述結果整理,按照產品的XYZ屬性排列,我們討論各產品合并預測、以及與實際結果的擬合情況,可以得到下表:
請注意:
(1)對各產品,以深綠色和淺綠色分別表示相關系數第一和第二的選項。
(2)各產品Total的XYZ,是產品月度需求的波動性,不同于之前討論的結構穩定性的XYZ。
(3)Z類產品擬合程度如此之差,請不要奇怪。這很正常,所有移動平滑模型,都會有這樣的效果。
并不意外,產品的XYZ特性不同,最有利的選項也不同。
-- X類產品:選用“滾動12個月”,更有利于消除波動干擾;
-- Y類產品:選用“滾動6個月”,在“消除波動干擾”和“對結構變化保持敏感”之間求得平衡。
-- Z類產品:其自身波動性很強,我們選用“滾動12個月”,盡可能消除波動干擾。雖然這并不能提高預測準確度,但是Z類產品的交貨和存貨管理本來也就不是依賴于預測準確度的。
第三步,定量預測模型的搭建
現在我們可以搭建預測模型了。
模型的基本邏輯是:依托于訂單需求預測,按照需求結構相對穩定性,展開成為產品預測。
模型結果以Excel展示,包含了“訂單預測輸入”、“歷史數據”、“產品預測輸出”三個分區。如下圖:
下面逐個介紹三個分區。
首先,“訂單預測輸入”。
這個分區包含三部分內容。
(1)業務預測 “Sales Input”:由業務人員反饋客戶訂單需求預測,并錄入。該部分輸入不再細分客戶,直接按照客戶組別合計錄入。
(2)“時間序列預測”:該部分的原理,與案例1完全相同,只是更為簡化。但是保留了年度增長預測值的輸入要求,以及,權重設置的要求。
(3)訂單預測“Order Forecast”:這是最終將被使用的需求預測,它是業務預測和時間序列預測的加權求和結果。
該分區請見下圖:
請注意:(1)所有白色單元格需要輸入,彩色單元格無需輸入;
(2)不用奇怪,在Y3新年伊始,表中業務預測只有前3個月。業務團隊只能拿到相對短時期的訂單預測,且數字不會是有零有整。這在現實中很正常;
(3) 時間序列預測部分的公式,使用的主要是INDEX+MATCH。如需進一步了解,請回憶之前的文章“數據處理技巧:幾個有用的Excel函數“
其次,“歷史數據 & 輔助計算”。
按照前述討論,為了后續計算的方便,特意將該區域進行了如下設計:
(1)關于“月度訂單”的數據透視表。后面預留了12個月空間,當源數據更新后續月份銷售記錄時,可以直接刷新數據透視表得到后續內容;
(2)關于“月度產品需求”的數據透視表。為了支持后續計算,該表將產品與客戶組分級展示,并按照經典格式展開。也一樣預留了12列用于自動刷新;
(3)“滾動6個月”和“滾動12個月”的輔助計算區域。按照前述討論,這兩個選項將是計算所需,這里直接按照12個月預先準備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Y3數據還沒有錄入,因此,當前只有月份1的數據是有效的。
該分區請見下圖:
最后,“產品預測輸出”。
按照模型邏輯,直接計算出所有預測結果。原則上,這里不需要輸入。
為了方便起見,這里保留了一個輸入要求:Y3銷售數據更新到的月份。當然,這個輸入要求其實也是有辦法自動實現的。
該分區請見下圖:
這里的計算公式,是一個數組計算公式。使用三個OFFSET函數,分別調用對應產品、對應月份的滾動6或12個月產品訂單數據、需求訂單數據,以及,訂單預測。因為所有三組數據都包含了4個客戶分組,所以,直接以數組表示并參與計算。
同時,該公式會依據Y3數據已經更新到什么月份,來判斷采用最新的滾動數據,而避免使用暫時還無效的數據。
這個計算公式的簡潔性,依賴于“歷史數據&輔助計算”區域數據的結構化程度。
與案例1一樣,這里我們仍然推薦采用S&OP流程,與業務部門保持充分溝通討論。
與案例1不同的是,這里我們強烈建議:
在使用此模型時,一定要建立對“產品需求結構穩定性”的監測機制。
這么做的道理在于,對于成長期的業務,會有很多不易預料的新情況出現。由于,產品需求結構穩定性是模型輸出質量的主要依托,因此,一定要對此保持足夠警惕。
對于發現的異常,可以是S&OP會議的重要議題。用于提醒業務團隊關注和澄清。
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具體展開監測部分的內容。
本文模型,也一樣存在適用性,或者說局限性。
本模型適用范圍:處于成長期的制造業或者類似業務,體現為,有限客戶或者行業。
請注意,這里的“成長期”,不包含“成長初期”。
在前面的分析中其實可以看到,從歷史數據中分辨出“相對穩定性”,是此模型成功的關鍵。
成長期的業務,表現為不斷有新客戶、新行業被拓展出來,但是與此同時,也有沉淀下來的相對穩定客戶群體。
如果是全新的業務狀態,歷史數據分析將是事倍功半的。
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借助于更靈敏更迅速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基本上已經不再是Excel所易于展示的。
(本篇完 & 案例2結束)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8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43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81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61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102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70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4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931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03 閱讀